宜華生活退市,“木業大王”劉紹喜落幕

  樂居財經 嚴明會  發自北京

  曾經的家居第一股,以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價格低於1元,實控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方式落幕,結局令人咋舌。

  2月23日,在連續兩年收到交易所問詢函,證監會通報企業涉嫌2016-2019年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後,2004年上市的老牌家居企業宜華生活,正式停牌。從巔峯時期23.7元每股一路陰跌,四年累計下跌超97%,停牌價僅為每股0.52元。

  上市18年,宜華生活經歷了業務轉型與資本擴張,但最終,財務造假、現金流壓力、轉型失敗加上貿易形勢的共同因素將企業拖入退市深淵。

  曾經的家居領域老炮,這次卻成為了新規下的首家退市企業。宜華生活失去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

  白手起家的“潮汕資本教父”

  800元起家的實控人劉紹喜,曾被稱為“中國木業大王”和“潮汕資本教父”,更是各大財富榜的常客。縱橫資本市場的家居領域老炮創業之初歷經艱辛。

  在當地和宜華集團廣為流傳的是劉紹喜的創業故事:成長於農民家庭的劉紹喜17歲便開始承擔家庭的重任。80年代初,高中沒畢業的劉紹喜聽説鎮上招木工便開始學習,幾年功夫,從木工做到了車間副站長。1986年,劉紹喜萌生創業想法,辭去站長職務,借款湊了800元蓋起一間木工棚,開始了以經營杉木為主的傢俱生意。

  1987年,劉紹喜成立了槐東傢俱廠,木材傢俱開始實現工廠化批量生產,後來,經營範圍逐步擴大到木地板、木牆板、木傢俱等木製品的生產和深加工。1992年,劉紹喜組建了澄海市宜華裝飾木製品有限公司,從事木地板、木牆板、木飾線的加工生產,“宜華”品牌由此創立。1995年,劉紹喜組建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2000年,宜華集團開始進軍房地產業。

  2004年8月,宜華木業在上交所上市,市值突破80億元,成為汕頭民營企業上市第一股。

  除了主營木業傢俱生產銷售的宜華生活,2007年,宜華地產借殼上市,轉入醫療健康板塊,成立宜華健康。根據官網資料,擁有兩大上市公司後,宜華以木業傢俱為始,將其業務範圍擴大至家居生活、醫療養老、地產酒店、資本金融四大產業,資本版圖也進一步擴張。

  轉型失敗 由盛而衰

  2008-2009年,宜華生活以出口木地板為主營業務,公司出口業務佔比超過98%,出口美國佔比超7成。2010年開始,美國成屋銷售數據出現逐步下滑趨勢,公司開始進行戰略轉型。宜華制定了從主要依賴國外市場到國內外市場聯動發展,從製造型企業向品牌運營型企業轉變,從傳統制造企業向科技服務型企業轉型的轉型決策。為拓展國內市場,公司在汕頭及全國建設家居體驗館以及拓展加盟經銷商。

  不過,國內業務的增長並不明顯。公司的地板業務主要用於內銷,在國內地板市場競爭白熾化環境下,地板業務銷售收入難以令人滿意,2011年同比下降32.19%。

  2012-2013年,由於對美出口復甦,出口業務景氣度有所回升。2012年,為解決國內木材資源緊缺問題,公司開始拓展上游原材料。財報顯示,公司收購了非洲35 萬公頃林地,建立木材加工基地,並與加蓬政府開展多個合作項目。而與此同時,基數較低的內銷市場增長依舊緩慢。2012年內銷增速不及預期,僅為21%,低於出口業務24.7%的同比增速。

  內銷市場沒有明顯起色,2014年開始,公司又將目標瞄準泛家居生態圈的搭建,規劃打通全產業鏈,打造宜華“Y+”生態圈。

  據瞭解,宜華先後投資和聯姻包括金融灣、日日順、有住網、海爾家居等多家企業品牌,並於2016年收購了40多年曆史的新加坡上市公司華達利公司,將其納入宜華泛家居生態圈。

  同樣是在2014年,互聯網風口正盛。宜華與成立於2008年的傢俱電子商務銷售公司美樂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向市場釋放宜華推進家居電商O2O戰略信號。

  宜華是講故事的一把好手,公司打通產業鏈構建家居生態圈,轉型互聯網O2O,響應一帶一路構建全球化佈局,如此看來,無論從行業熱點、時代趨勢還是上層政策各個方面,宜華似乎踩準了每一個風口。受此影響,2014-2015年宜華股價快速爬坡,從2014年中不到5元飛昇至接近24元每股,幾乎翻了5倍。

宜華生活退市,“木業大王”劉紹喜落幕

  2015年8月,宜華8402萬美元正式入股美樂樂,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在企業獲得18.21%股權後並未取得實際控制權。但值得注意的是,宜華入股後,美樂樂收入持續下滑。公開信息顯示,2016-2018年,美樂樂營業收入分別為11.38億元、9.39億元和8.33億元;企業一直未能扭虧為盈,淨利潤分別為-2.12億元、-1.54億元和-6680.65萬元。

  2016年5月,宜華木業正式變更為宜華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公司的説法,宜華生活成功地實現了從傳統的家居製造企業向為住居生活一體化服務商的轉型升級。而事實是,企業營收於2017年見頂,然後逐年下滑。在資本市場,股價也是從2015年中腰斬後,再無反彈,而是逐步下滑直至停牌。

  從產業層面來看,宜華當年在家居生態、互聯網O2O模式以及出口內銷並重的全球化策略等方面的投資與佈局均未實現,轉型差強人意。在家居行業後起之秀的激烈競爭下,宜華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

  經對比發現,宜華生活的股價先於企業業績兩年出現頹勢,這就與企業在資本運作與財務層面的造假有關了。

宜華生活退市,“木業大王”劉紹喜落幕

 財務造假 大廈將傾

  宜生旗下的兩個企業成功上市後,劉紹喜開始玩起資本遊戲。據《華夏時報》報道,僅劉紹喜家族控制的PE機構就達6家。分析人士指出,通過聯手盟友運作上市公司——股權實現增值——信託貸款與股權質押獲取融資——PE投資不斷循環往復來實現資本的規模擴大成為其資本運作的主要路徑。

  2018年,劉紹喜家族財富達130億元,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國富豪入榜排行榜)位列361名。而從2018年起,宜華生活業績持續下滑,2018年其歸屬淨利潤同比下滑近50%,2019年的淨利潤跌為負值;歸母淨利潤鉅虧6.89億元,同比大幅縮減610%。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經營狀況仍未得到改善。

  曾經的家居資本帝國最終傾覆讓人唏噓,不過,回看宜華在家居產業和資本領域的運作,一個個隱患早已埋下。

  劉紹喜曾多次捲入政商風波。2014年,據傳劉紹喜準備飛去香港途中被中紀委帶走。當時,多家媒體引用消息稱,此事據傳與原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受賄案相關。

  更加讓宜華飽受爭議的是其存貸雙高的財務造假問題。

  有分析認為,宜華生活的現金流問題早就有跡可循。2018年數據,宜華生活截至年末擁有貨幣資金33.89億元,利息收入為3022.85萬元,利息收入與現金比僅為0.89%,收益率明顯偏低。近年來,宜華生活貨幣資金充足,一邊手握大量存款,一邊又在不斷高額借貸。財報顯示其有息負債一路上漲,到2019年三季度,負債一度攀升至64.45億元。這樣的財務數據不得不令人懷疑,宜華生活一直在靠借債度日。

  宜華生活的財務數據果然引起了證監會的重視。2019年4月,宜華收到來自交易所的問詢函,要求公司就貨幣資金、日常經營、資產等19個問題進行補充披露。5月,宜華生活給出回覆並解釋:由於經營範圍廣泛,除正常營運資金需求外,還存在投資、應急採購等資金需求。顯然,這樣的解釋難以令人信服。

  2020年4月,由於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宜華再次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交易所在問詢函中指出,公司短期借款餘額37.16 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4.74 億元,合計達 61.91 億元,而公司貨幣資金餘額從2018 年末的 33.89 億元,降至 2019 年末僅 4.05 億元,交易所要求公司對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及償債風險等問題進行補充披露,並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至此,公司的財務問題徹底暴露。經過一年的調查,2020年4月26日,宜華髮布公告,4月24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決定對宜華生活進行立案調查。

宜華生活退市,“木業大王”劉紹喜落幕

  對於停牌退市的結局,有股民感嘆“煎熬了五年,如今一切結束了,歸於平靜”,但對於宜華實控人劉紹喜來説,還可能面臨更嚴格的處罰。

  忽喇喇似大廈傾,在上市家居企業忙着開闢營銷渠道、擴充產能、差異化定位、產品服務創新的時候,宜華生活沉醉於依靠股權運作和投融資實現資本快速增值。忽略作為基石的實體家居業務、家族色彩濃厚的企業管理,以及逐漸淡去的對於市場和規則的敬畏,註定了宜華今天的結局,也是留給家居人的一鳴警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45 字。

轉載請註明: 宜華生活退市,“木業大王”劉紹喜落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