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錢不再是問題之後,什麼變成了創業中最大的問題?

當錢不再是問題之後,什麼變成了創業中最大的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水滴產品進化營

在你在創業拿到融資後、當錢不再是問題之後,什麼變成了最大的問題?Angry Miao怒喵科技總裁、前魅族科技魅藍事業部總裁李楠認為,是增長。當然,增長問題貫穿於企業的每個階段。

10月17日,在第五期水滴產品進化營第一模塊《用户洞察》的課堂上,李楠以《打造逆生長的品牌》為題,向同學們傳授了自己在消費者洞察領域多年總結出的方法論。

以下為李楠在第五期水滴產品進化營的分享整理(經編輯):

01 增長就是一切

在我們做的時候,手機行業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品牌消費戰場,在這麼激烈的競爭之下,2015年我們做到了全球增長率第一,3年做到180億的規模。希望這些針對全球年輕人市場的經驗,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進入戰場是2014年,在12月底拿到了5.9億美元融資。那時,我們在市場上有兩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都是頂尖高手,第一個是小米,靠成本領先,第二個是榮耀,靠技術領先。我們那時候進入戰場,新品牌的銷售額是零,什麼都沒有。我坐在辦公室裏,在白板上寫兩個字“魅藍”。那麼,我們是如何三年幹180億,最終是靠什麼贏的?

如果用技術領先打,必死無疑;用成本領先打,必死無疑。死掉的品牌有很多,賈躍亭兩年賠了70億,OPPO一百個億砸研發進去,號稱自己是技術領先,今天仍然沒見到回報。但我們憑什麼贏?我們憑的是消費者洞察和設計領先。

當你拿到投資的時候,你會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知是,錢不能解決問題。當錢已經不再成為問題的時候,增長就成為問題。你會非常深刻的認識到,原來增長就是一切。這是大家在創業的時候,拿到錢之後的必然心路歷程。

當時我們的對手是小米、華為、OPPO,是在中國商業戰場上能碰到的最強大的對手,是成本領先無敵的人、技術領先無敵的人,以及線下商業渠道組織無敵的人。當時我們承諾要實現一個最大幅度的增長,銷售額至少要增長100個億,並且由於經營性虧損受限,一年只能賠3、4個億。在這種情況之下,如何完成制定的目標?當增長成為問題時,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當時真的什麼都沒有,5.9億美元在手機行業裏不算什麼錢,只能讓你稍微穩一點而已。當時我們的銷量是零,2015年我們的銷量增長是350%,在達成這個目標之後,我們發現原來我們是全球增速第一,在銷量200萬以上的手機品牌裏,打敗了全球所有的品牌。

在這個過程裏面,我發現了一些事情。首先我先告訴大家關於增長的一些迷思,再進入方法論。

02 關於增長的三個迷思

第一,一定有人告訴你,如果要幹這個事,為什麼不早兩年幹?

不要理會跟你説這種話的人,一定不要被這種聲音影響。我們相信,在任何的商業戰場上,在任何的時間點,只要你有資源、有團隊、有洞察市場的能力,你永遠有機會可以進入這個市場。

今天你再給我一筆錢,我還能再進入手機行業,還能再打造一個有高速增長的品牌,唯一的區別是我可能需要更多的錢,因為今天的門檻已經進一步提高了。Tim Cook説的是正論:iPod不是第一個MP3、iphone也不是第一台智能手機。

我們進入這個市場的時候都不是第一,但最後都能最牛B。

面對一個商業戰場,你在此時此刻,永遠能組織進攻,這是作為一個商業領導人所必須擁有的覺悟。

第二,不要指望別人。我們經常會看到當你拿了錢之後,一堆諮詢公司過來 ,説我們給你制定一個牛逼的企業戰略,教你怎麼在市場上贏,收費2000萬。我就問一個問題:你2000萬就搞定一個成功的戰略,為什麼不自己幹?

第三方諮詢戰略公司最大的破綻是什麼?本質上不在於他的戰略對或者錯,本質上在於如果你2000萬請得起他們,小米、華為請不請得起?他們會把一個洞察到處賣,如果你所有的對手拿着和你一樣的信息,這個信息還有沒有價值?

商業上最根本的問題,不在於環境的高低,比如今天我壓根就不怕中美對抗、不怕税收增長、也絲毫不擔心年輕人的儲蓄率提升,因為這對所有的對手而言都是公平的。如果大家都在一個水準上競爭時,拼的是輸贏。但如果你掌握了一個別人無法跟你比較的優勢,你就贏了。

諮詢公司和第三方無法給你商業上的競爭優勢,你還得給他錢。當你給了他錢之後,你的對手又給了他兩遍錢,這就是不能依賴別人的原因。不可能有人告訴你在自己的戰場上怎麼贏,你自己一定得知道一些什麼。行為方式像成功的公司,並不能讓你真正變成成功的公司,真正讓你變成成功公司的能力,一定是通過你的鍛鍊來增長肌肉達成的。第三,你經常會被你的下屬問到,問你花這筆錢到底是為了做品牌還是做銷量,你們回去把這種提問題的人開了,不要猶豫。

品牌行業有一個傳奇大師叫奧格威,他拍過特別多的傳世經典案例。但奧格威評價自己廣告的絕對標準是sells or else,如果你不能賣,那還是什麼品牌?再高大上、再牛逼,有人知道嗎?

他是做品牌的人,但他檢驗他的品牌牛逼與否的方式是我能不能sells,如果不能,我就是others、就是else,就什麼都不是。

03 在中國市場能贏的四個機會

同時,我們也得有機會。

一筆錢可以支持你進入一個行業,但是,得有一個對於消費者和時代有真正價值的理由。

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能僅僅因為錢在路上就彎腰去撿,你去撿的那一下,一定要想清楚這個錢憑什麼是我的。

關於這個問題的第一個迷思是,在戰場上,當我們討論這個錢憑什麼是我的時候,在中國可能有99%的競爭對手,都會做一個所謂統計學的市場劃分。

這是我們在中國商業戰場上面臨競爭的一個常態。最典型的例子是,大家會計算,我們的主要收入是來自於珠三角還是長三角,用户羣是男性還是女性,是家庭用户還是個人用户。中國99%的人都是這麼做生意的。

但它為什麼是個機會?因為我們發現不需要這樣。

三星是一個典型的在全球商業戰場上,用這種方式做生意的頂尖玩家和集大成者。三星在整個智能手機市場上共有37個產品線。他們針對每一類消費羣體都做了一個產品。

我們看另一個牌子,蘋果當時就兩款產品,現在是四款產品,打敗了三星的37款產品。但在中國,90%甚至99%的人做的是三星的那種生意,但從來沒有一個人説,我就用一款產品,服務所有的人。三星認為,每一類用户都有特別的需求,所以要用特別的產品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但蘋果並不認為我要服務某種特定類型的用户。

我認為,他們的本質區別是品牌的不同。

我們把蘋果這種——用一個產品引領整個市場的品牌,叫做“探照燈”,他之所以能用一類產品引領整個市場,是因為他走在這37類消費者前面,提供的是一個未來產品,這37類消費者都會看那個方向,所以他能用一款產品打市場。但三星是跟在消費者後面的品牌,需要做37款產品。

在中國,我們有做“探照燈”品牌的機會,因為“後視鏡”品牌的競爭太激烈了。如果你做一個“探照燈“品牌,你的對手可能只有兩個;如果你做一個“後視鏡”品牌,可能會有100個對手。

我們在中國商業戰場上遇到的競爭對手,最常見的一個思維誤區就是,我要服務於特定的人羣。今天所有的產品經理方法論,上來就是你的特定用户是誰,他們有什麼樣的需求、在什麼場景裏有什麼樣的痛點,一旦進入到痛點這一步,你就已經變成了“後視鏡”。因為你在分析這一類消費者,你要滿足他們的需求。

這個迷思如果你們能破掉,就能取得領先的優勢,這是第一個機會。

第二個迷思是定位理論。

《定位》那本書是上世紀70年代寫的,定位理論我還是蠻尊重的,定位沒錯,但我們管定位叫做市場營銷理論裏的牛頓力學。牛頓力學在低速的環境下適用,但在今天的市場競爭中,數據已經精確到了個體,這是量子物理。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整個社會的文化發展趨勢,以及消費者洞察的內容,是今天的相對論。當市場上最頂級的玩家都在用量子物理、相對論跟你打的時候,這幫人拿着傳統的牛頓力學在騙錢。

在定位的牛頓力學階段,大家全都是低速狀態時,我們面臨的整個市場傳播環境是廣告信息的單向傳遞,而且用户無法參與品牌定義,傳播過程無需多次反覆。在這種傳播環境下,定位無數次的驗證了自己的有效性。

但今天的傳播環境變了,互聯網口碑會迅速彌散品牌定位,並且你沒辦法單向告知信息,用户會隨時參與品牌定義。在這種情況之下,定位怎麼可能有用?

但是,在這種環境下也有正面的可能性。如果你真的幹了一件牛B的事情,消費者互動和留屏反饋上,都會強烈的支持你,你能利用這種互動性的傳播環境,極大加強你的品牌的情感傳播能力。所以,我們要利用它,利用它的時候就不能用定位。

當99%的人在用定位時,你在新的傳播環境下,使用新的方法論和他們打,就能建立優勢,這是第二個機會。

第三個機會,會有人跟你説,你要進入這個戰場了,要先做一個戰略分解。

戰略分解其實也是你在中國90%甚至99%的對手一定會做的事情,可能這個創始人沒有怎麼做過真正的生意,所以他很恐懼,他解恐懼的辦法就是拼命幹活,但又不知道幹什麼,於是他會先做一個戰略分解,顯得自己很忙,但並不能讓自己贏。

戰略分解是一個Top和Down的問題。由最頂層的精英、包括領導層來決定戰略,並一層一層的分解到最底下。那麼,它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就是最上面的人不靠譜。

你憑什麼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裏,就能給下面所有的組織設定一個最頂層的目標?你以為你是誰?

一個成功的高速增長的企業領導人,每一天都會面對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經營規模時,你憑什麼做這種自頂向下的戰略分解?憑什麼站在整個戰略的最頂端,説我是對的?

很幸運的是,在中國的商業戰場上,還有90%的人依然相信這一套,當然今天也越來越少了。我們今天認為,自頂向下的完整計劃是無法應對市場的,市場變化真的非常快。做戰略分解的過程,可能需要一個月甚至三個月,但等你把計劃做完時,你會發現市場變了。市場變了再做一次戰略分解,又是三個月。

那麼,我們今天相信的東西是什麼呢?是迭代。

我以前是做IT的,我們不相信一個神一樣的領導人,能設計一個神一樣的戰略目標,整個團隊由上向下分解一個月或者三個月,最後能在市場上獲勝。我們相信的是,賦予前線團隊足夠大的權力,讓他們不停的行動,在行動的過程當中學到東西,然後才能贏。這是我們的新方法。

那麼,做消者洞察能不能迭代?其實也是可以的。迭代這個方法論,並不限於某些特定的技術或者某些特定的產品,只要你把中間的元素換一換,就能轉起來——關鍵是讓大家行動起來。

有一個管理大師説,失敗不是團隊的恥辱,而是功勳累累的勳章,如果你下面有團隊的領導,不停的行動、不停的失敗,你其實不應該批評他,而是要鼓勵他,因為這是迭代。

還有一個迷思也是我們經常會遇到的。

拿到一筆錢、招一堆人,最後管不過來了説要加強所謂的組織中層建設,開始找團隊領導、分職能、搞leader,搞完leader後,leader之間開始互相扯皮,這是你們在組織過程當中經常會發生的事——根據職能來建設團隊,這是一個典型的市場部經常會做的架構。有一段時間,有人説中層全開了都可以,我其實是認同的,因為他們做的事情全是協作成本的扯皮。

美國商業戰場上有很多贏的人,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從西點軍校出來的人在商業戰場上表現都不錯,因為他們的組織跟我們通常以為的分職能、搞leader、做優先級的方式不一樣,他們團隊是以戰略目標來分的,組成這個團隊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

我們要定一個清晰的高價值任務,根據任務的需要建立團隊,管你是什麼職能,全給我進來。我們要充分的授權,可以讓他們在前線敏捷反應,最後團隊之間是鬆散耦合的。這是我們能贏的另外一個機會。

中國90%的公司內部是按照職能來分的,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特種部隊,完成我們的戰略使命。當然,大的、基本的管理可以按照職能分,但你的戰略目標一定要建立特種部隊,可能會有資源的浪費——但只要你能在市場上贏,所有的浪費都不是浪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15 字。

轉載請註明: 當錢不再是問題之後,什麼變成了創業中最大的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