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早研發3D視覺相關技術的公司,奧比中光已成立9年,並於今天正式在科創板掛牌上市。
其在3D視覺感知領域的積累,已然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如今,站在2022年回顧奧比中光的發展歷程,如何從一家賬上只夠發幾個月工資的初創企業到登陸A股資本市場的“3D視覺第一股”,掘金志發現幾個非常有意思的點,比如快與慢。
1、何為快?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對於一家創業公司,“快”有兩層含義:洞悉,執行。
洞悉,指的是對市場的觀察、判斷,以及趨勢的整體把控,包括技術、需求、同類競品等多個要素。
如果不能保持對市場的高度關注,那麼公司便很難理解市場需求變化、技術趨勢,就無法提供差異化產品,而導致競爭力下降。
執行,則是在洞悉市場之後,能夠快速地進行技術研發,實現產品落地,並拓展市場客户。
市場從不等人,也不缺乏競爭者,新的需求出現之後,企業之間比拼的是快速交付能力,這與企業本身的技術能力、對需求的理解、行業積澱等密切相關。
掘金志在梳理奧比中光過去9年的發展時發現,奧比中光對市場的把握,基本都卡在點上。
2013年,創業之初,奧比中光做的是工業相機,投入一段時間後,發現3D視覺感知技術在當時的工業市場缺乏想象力,於是便轉做消費市場。後來的刷臉支付、手機等消費端業務的爆發,無疑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2016年,奧比中光開始研發手機3D結構光方案,第二年,蘋果就推出了搭載3D結構光技術的 iPhone X,引爆手機市場。奧比中光則率先與OPPO合作,推出了國內第一款量產級3D結構光手機 Find X。
2017年之後,奧比中光開始陸續研發雙目、iToF、dToF、Lidar等技術,這又恰好趕上智能駕駛、商用機器人的時代東風。
可以説,奧比中光每次都能準確預測市場趨勢,提前佈局。這種能力,並非運氣,而是建立在對技術的深耕、對市場的熟悉度以及對行業的經驗積累之上。
舉個簡單例子,2016年7月左右,就有消息稱蘋果將推出裝有3D傳感器的手機,但只是傳言,並未有確鑿的證據。但是奧比中光通過一個非常小的細節,就判斷出了信息的真偽:
當時奧比中光在考慮做手機方案,需要VSCEL激光器,在與供應商討論VSCEL與系統問題時,遭到婉拒。聯想到此前蘋果收購 PrimeSense 的消息,彼時已是全球光學測量最頂尖的青年專家的奧比中光創始人、董事長黃源浩確信,蘋果肯定會推出帶有3D傳感器的手機。
黃源浩後來總結説:“還是要跑市場,一定要在一線跑市場。坐在實驗室裏,想的都是理論上的、邏輯上的東西,與落地千差萬別。”
但光有洞悉能力、會卡點,是遠遠不夠的,市場競爭拼的是技術和產品,創業公司拼的是技術轉化為產品的落地能力。
為此,奧比中光在組織管理上設置了中前台,中台負責核心技術開發與先進技術儲備,前台業務線負責產品落地,並採用雙軌制考核與激勵機制,為技術研發和轉化搭建好組織架構。
在確定蘋果的消息為真之後,奧比中光認為,國內手機廠商必然會跟進,但在當時,市場上手機3D視覺感知技術方案還不成熟,奧比中光先後投入了大量人財物進行技術研發,將體積較大的傳感器進行“瘦身”,做到手機裏面。
2017年9月,蘋果發佈 iPhone X,果然帶有3D結構光,3D視覺感知技術突然“出圈”。許多手機廠商找到奧比中光,提出合作意願,但奧比中光最終選擇了OPPO。
與OPPO的合作緊張而刺激,奧比中光手機項目部和跨部門支持共計有200多名員工,他們不知道3D攝像頭用於什麼手機型號、長什麼樣,只是針對OPPO提出的需求不斷做優化。
後者提出的需求近乎苛刻:體積小、能耗低、抗跌摔,不受外部光照、人體温度等條件影響,對製造工藝要求極高。
但半年左右,奧比中光的方案便實現落地,搭載在OPPO Find X手機上,並於2018年6月在法國盧浮宮亮相。而OPPO Find X 也是除蘋果以外的第二款量產超百萬台搭載3D視覺傳感器的智能手機。
可見,機會從來都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沒有對市場的整體把控,提前進行技術佈局,奧比中光也無法趕上手機3D視覺感知技術爆發的紅利。
而在手機市場之外,奧比中光的產品已經應用到其他消費電子、工業三維測量、AIoT等多個行業場景,服務惠普、捷普、中國移動、Matterport等細分行業超過1000家企業。
總結起來,奧比中光的“快”表現在三方面:
對市場的反應快,能快速感應市場新變化、新需求;
技術落地快,能將技術快速轉化為產品,進行交付;
拓展市場快,在細分行業內累積了產業及企業資源。
但企業光有“快”,是不行的,在某些方面,又必須“慢”下來,才能維持均衡。
2、何謂慢?創業公司如同高速行駛的汽車,應該懂得適時調整速度。
有的公司,站在時代風口,拿到融資以後,進行快速擴張,大量招人、跨賽道做能力之外的業務等操作層出不窮。
這樣做看起來“做大做強”,但實際上,盲目擴張只會帶來消化不良,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同時引發嚴重的組織問題,最終頹敗於組織內耗與外部市場競爭之中。
在黃源浩看來,創業公司在進行擴張時,一定要“慢”下來。
首先,選擇行業要慢下來,精挑細選,而非只追求風口,把時間週期拉長,看這個行業的長期價值。
在創辦奧比中光時,3D視覺感知技術在國內還基本停留在概念階段,市場規模狹小,僅有部分工業場景有需求。但奧比中光並沒有跨界去做其他業務,而是轉移到消費電子,即便消費電子市場規模當時也並不大。
黃源浩判斷,視覺從2D變為3D,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行業初期可能並不明顯,但隨着技術突破與落地,3D視覺感知的市場規模會不斷擴大,這是奧比中光堅持專注3D視覺感知的根本原因。
其次,技術要堅持長期主義。
作為科技公司,技術是絕對的基礎,保持對技術的探索、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便新技術本身可能無法短期內無法帶來實際價值。
一個最為直接的例子是,2013年下半年,奧比中光在研發3D傳感器時,發現市場上的芯片無法滿足需求,於是決定自研。但自研芯片非常燒錢,數百萬的投入對創業公司而言並非小數目,奧比中光的賬上一度只夠發不到三個月工資。
當時誰也不知道芯片能不能流片、量產,並且整個3D視覺感知市場不明朗,但奧比中光對芯片的研發投入並未斷裂。次年,奧比中光團隊獲得“孔雀計劃”第一名,才獲得資金輸血。
2015年7月,奧比中光首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3D結構光深度引擎芯片MX400研發成功,此時已經距離成立芯片研發部門過去了19個月。
從2017年開始,奧比中光開始佈局iToF、dToF等技術,形成了包括結構光在內的六大技術路線。即便部分技術本身可能短期內無法帶來實際價值,但奧比中光仍然堅定看好、持續投入。
最後,要慢慢打磨產品。
所謂“慢工出細活兒”,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產品,好產品都是打磨出來的。
不論是業務部門,還是技術部門,都要有足夠的耐心,深入場景,才能理解用户痛點,並在一次次反饋中優化產品性能。
比如,針對3D視覺傳感器的功耗、體積、複雜場景下的精度和穩定性等難點,奧比中光在多次實驗和試驗的基礎上,推出了户外強光深度相機D-Light,可在10萬Lux(相當於夏天白天的光照強度)條件下實現完整清晰成像,其搭載的自研新型結構光ASIC芯片MX6600,整體芯片性能相比上代芯片提升150%,精度更高且功耗更低。
除此之外,在合作方式上,奧比中光通常選擇與行業客户共同進行風險開發,通過與行業賽道內的企業合作,能快速進入到場景之中,理解場景痛點。
可以説,正是因為“慢”下來,奧比中光在3D視覺感知領域才能做到全球前列,並且成功在科創板上市。
3、總結黃源浩喜歡把創業當作是一次“取經”,在取經途中,必然要經歷打怪升級,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
對於科技企業,困難不單來自於技術、場景、需求、市場規模、成本等,最難的是保持技術初心,和鑽研技術解決問題的堅持。
奧比中光“快”與“慢”的邏輯,既符合一家科技公司的定義,也給其它公司提供了思路。
雖然3D視覺感知市場還在快速爆發前期,但伴隨着消費電子、智能製造、AR/VR、智能駕駛等行業的拓展,市場也終將發育壯大。
上市之後,奧比中光的邊界必然不止於此。雷峯網雷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