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早自習:配套政策升級,國企混改深化提速換擋;理性資金佔多頭,結構性行情將持續;基金經理逐季增配科創板
宏觀要聞
【配套政策升級 國企混改深化提速換擋】隨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下半場,配套政策持續升級,混改加速深化。《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密集批量推介混改項目,引資範圍不斷擴大,並探索實施市場化差異化管控。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還將有更多新舉措湧現。業內專家判斷,下半年國企混改擴圍的同時,將更加註重服務於產業整合,更加重視轉換混改企業經營機制,對國有相對控股混改企業將實施更加靈活的差異化管控模式。(經濟參考報)
【下半年經濟工作看點:穩增長促內需 財政加力】多位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稱,中國經濟當下的重中之重仍然是穩增長,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保持一個相對不錯的速度,下一步的宏觀政策取向也將維持一定的增長放在首要位置。下半年,一批擴內需、促消費的新政策有望出台,進一步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此外,今年被明顯後置的財政支出,有望在三季度開始加力。(第一財經)
【上半年利潤增近七成 工業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183.3億元,同比增長66.9%,比2019年同期增長45.5%;兩年平均增長20.6%。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上半年,隨着國民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工業生產需求穩定恢復,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企業利潤平穩較快增長。(中國證券報)
證券要聞
【理性資金佔多頭 結構性行情將持續】今年以來,國內經濟持續復甦增長,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卻未單純地同步映射,而是向着結構性行情深度演繹。比如,近期受安全、教育等政策變動影響,相關中概股以及A股品種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未來,宏觀經濟會面臨哪些不確定因素?相應的投資機會又該如何把握?(證券時報)
【新三板培育“小巨人”功能突出 後備力量充足】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關於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的公示》,2930家企業中,有424家為新三板掛牌公司及曾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同時,根據2020年年報數據測算,1657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符合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評選財務標準,“小巨人”後備力量充足。(上海證券報)
【上證指數兩日回調近5% 機構稱結構性行情未改】跌破3500點,失守3400點。上證指數在週一下跌逾2%後,週二繼續回落,當日跌幅達2.49%,報收於3381.18點,兩日累計下跌169.22點,跌幅達4.77%。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也遭受重創,週二跌幅分別為3.67%和4.11%,兩日累計跌幅分別為6.22%和6.83%。整個市場市值兩日蒸發45152.28億元。(證券日報)
基金要聞
【私募基金迎強監管 專家建議對管理人實行“持牌制”】7月26日,深圳證監局表示,近日,深圳證監局依法對深圳前海匯能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匯能)兩名主要負責人,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這是深圳證監局首次在私募領域採取的市場禁入措施,也是對嚴重違法違規私募機構責任人員從嚴從重懲戒的典型案例。(證券日報)
【公私募研判A股調整:市場不具系統性風險】近兩日A股連續下挫,尤其是部分龍頭股的下跌令市場有所擔憂。對此,多家公私募基金表示,目前高估值板塊跌幅較大,屬結構性調整,市場不具有系統性風險。(中國證券報)
【加碼硬科技 基金經理逐季增配科創板】本週以來,A股市場震盪加劇,但從ETF資金流入情況看,聚焦科創板和創業板投資的雙創ETF仍吸引不少資金關注。實際上,公募基金的投資熱情早在二季度也已逐步向雙創板塊轉移。從主動偏股基金持倉情況來看,相比一季度,二季度公募對主板的配置倉位下降,創業板和科創板配置比例則有所提升。尤其是對科創板,基金正逐季提升配置力度。(上海證券報)
期市焦點
【PTA價格年內漲近50% 概念股業績普遍向好】行業數據顯示,7月以來,PTA(精對苯二甲酸)價格持續走高,月內累計漲幅超過400元/噸。7月27日,華東地區PTA現貨參考價為5450元/噸,相比前一日上漲1.67%,相比年初3700元/噸的價格,累計上漲47%。(證券時報)
【國內豬價上行空間有限】2021年上半年,國內外生豬市場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走勢,國內豬價一路下跌,擊穿養殖成本線,養殖户苦不堪言,而美國、歐洲生豬市場一路走高。本文通過總結上半年美國、中國豬肉市場運行情況,以此預判下半年國內豬價走勢。(期貨日報)
【滬銅開啓強勢反彈】進入7月以來,銅先維持窄幅振盪,隨後在上週開啓強勢反彈。本輪反彈是流動性維持寬鬆的預期疊加基本面改善的結果,一方面持續上行的CPI未改美聯儲鴿派的態度,市場交易寬鬆預期,美元指數初現下行之勢,刺激金屬上行;另一方面,在供應擾動和消費韌性較強的背景下,國內精銅持續去庫,基本面的改善支撐銅價上行。滬銅強勢反彈站穩60日均線後,上方目標升至75000元/噸一線,短期市場波動可能提升,把握回調做多的機會。(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