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行業第一,因2次錯誤抉擇,678億市值蒸發8成,成小米代工廠
一家公司擁有650億元的市值代表着什麼?在這個數據膨脹的時代,可能許多人已經對此沒有太大的感覺了,一個主播光是偷税被追繳和罰款就能有13.41億元,一家650億元市值的企業又算得了什麼呢?不過這都是放在如今説的,如果將時間拉回到二十多年前,那麼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彼時國內就連上市公司也沒有多少家?就格力來説,1997年最高市值還不到75億元,海爾的市值約110億。市值650億元的長虹在他們的面前可以説是一個老大哥了,並且在當時,長虹一年的淨利潤便能高達26.12億元,可謂是羨煞旁人。不過如今看來,那幾年也成了長虹最為輝煌的時光。
軍工底藴,上市一年市值突破650億
長虹之所以能夠在90年代就嶄露頭角,最重要的還是底藴。作為一家1956年就開始籌建的企業,長虹可以説是參與了中國最早期的工業建設,並且研發出了宇虹雷達。長虹這個品牌名的誕生,便是與宇虹相對應,也就是其廣告語所説的“天上彩虹,人間長虹”。
1972年,長虹進入電視機行業,並且成功生產了長虹牌電視機,早期積攢的軍工技術以及人才優勢,讓長虹躋身於國產電視機五大品牌的行列。由於國內彩電發展並不早,長虹便與日本松下進行了兩次技術合作,這個決定可以説是讓長虹將其他品牌都給遠遠甩在了身後。
隨後到了1995年,長虹彩電銷量已經突破了1000萬台,被國家統計局認定為中國最大彩電生產基地。1997年長虹上市,不到一年的時間,市值便突破了650億,成了龍頭股,一年156億的營收以及26億的淨利潤,使得其無愧於彩電大王這個稱號,但是到手的輝煌卻是被長虹自己一手給葬送了。
決策失誤,葬送電視機行業第一稱號
過了2000年後,國內的經濟發展迅猛,隨之而來的便是人民羣眾消費能力的上升,像電視機這樣的家電,在90年代還能算得上是結婚的大三件,到了後來卻是家庭必備,按理説,像長虹這樣的電視機企業,應當能在這個時期獲得更好的發展,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往後的十年裏,長虹的淨利潤沒有一年超過4億元,甚至鉅虧的一年,虧損了36.81億元。
造成這樣原因的結果便是長虹的戰略失誤,在那段時間,諸如創維、TCL、海信等電視機企業對長虹的競爭並不小,於是長虹便計劃吞下大量顯像管,以控制其他企業的電視機產量,然而長虹並沒有預料到,自己因銷量不足預期積攢了大量顯像管,即便是連續17年電視行業銷售第一的成績也沒能消耗積壓的庫存。
再一個就是當電視機市場追求輕薄的時候,長虹在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之間選擇了後者,並且在等離子項目花費了40億元投入之後,才發現這條路並沒有液晶電視好走,最終以6420萬元的價格將項目賣出,一進一出,40億便打了水漂。此時的長虹已經是丟掉了電視大王的稱號。反而是海信在2018年世界盃的賽場上,高調地打出了“中國第一”的廣告語。
一蹶不振,主業旁落,成為小米代工廠
長虹的市值在多次決策失誤後便一蹶不振,雖然也曾曇花一現衝上678億元的高峯,但是如今148億元的市值,與之相比仍然是腰斬了近八成。再看其近五年的利潤,從2016年至2020年累計淨利潤為15.36億元,加起來還不及2015年虧損的19.74億元。並且還是呈逐年下滑趨勢,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率更是為-40.47%。
如果仔細查看長虹的財報,我們甚至能夠發現,現在的長虹不僅距離電視大王的名號越來越遠,甚至連主營業務都已經逐漸遠離了電視,以2021年的半年報為例,長虹電視機的營收為61.11億元,而空調冰箱的營收卻已經達到了80.10億元,利潤佔比中,空調冰箱所佔比例已經是將近30%,而電視卻是連20%都不到。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長虹還是小米空調的代工企業。
如果説先前的長虹電視是因為決策失誤導致衰敗,但在近些年來,諸如小米也憑藉着在手機行業做出來的品牌,將自己從電視機門外漢發展成國產電視銷量領頭羊,華為也以智慧屏的形式踏入了電視行業,長虹卻依舊沒能交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卷,莫不是真的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