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劉彥華
投資者對於2022年A股開門紅翹首以盼。不過,現實再次打臉。
元旦過後,2022年首周,A股三大指數1月4日—7日四個交易日全部收跌,上證綜指當週累計下跌1.66%,深證成指累計下跌3.46%,創業板指累計下跌6.8%。
翹首以盼的開門紅希望落空,投資者不免有點懵。開門不利的原因是什麼?2022年行情如何演繹,投資者又該如何佈局呢?
倒計時 有消息稱,證監會正抓緊制定全市場註冊制改革方案,確保這項重大改革平穩落地。全面實行註冊制已進入倒計時。圖片/TUCHONG
開門綠的背後
伴隨着最後一個交易日的結束,2021年A股圓滿收官。回顧2021年全年,上證綜指累計上漲4.80%,深證成指漲2.67%,創業板指年度漲幅更是達到12.02%,三大指數均收穫了年線“三連陽”。其中,滬指的“三連陽”還打破了數十年來“牛不過三年”的魔咒。
此外,盤點2021年A股數據,不難發現,2021年的A股創下了多個新高:全年成交額創新高——這一年滬深股市成交額257萬億元,超過了2015年史上最高年度總成交額254.5萬億元;創下了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成交額破萬億紀錄——2021年7月21日至9月29日,滬深兩市連續49個交易日成交額破萬億,創下歷史之最,超過2015年的連續43個交易日破萬億;北向資金淨買入超4300億元,創歷史新高;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額創新高——2021年滬深股市發行481只新股,超歷史上任何一年;募集資金5857億元,首破5000億元;牛股數創新高——雖然2021年指數漲幅是近3年裏最小,但2021年滬深股市上漲股票比例達六成,全年344只股票漲幅超100%,牛股數卻是近3年裏最多,其中,中小盤股票佔九成,新能源板塊是最大贏家,佔了約一半。
一個又一個紀錄被刷新,再加上按照以往經驗,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都會有一個跨年行情,投資者對於2022年A股開門紅翹首以盼。不過,現實再次打臉。
多家機構對此進行深入分析,概括起來,開門綠的背後主要有幾大原因。一是隨着年末流動性平穩度過,央行逆回購快速減量,1月4、5日分別回籠2600億和2000億資金,對市場資金面產生一定影響。二是1月5日中國移動正式登陸上交所,其IPO募資規模接近560億元,是近10年來A股最大IPO,對市場資金產生分流。三是進入新年,隨着考核壓力減小,機構尤其是部分持倉集中在熱門板塊的資金平衡結構的意願明顯提升,調倉換股的操作多少有些激進。四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奧密克戎來勢洶洶,不僅國外確診數量屢創新高,國內疫情也是散點多發,嚴格的清零政策也使得經濟在短期內面臨更大挑戰。五是歲末年初,多家機構組織發佈的宏觀經濟預測結果較為悲觀,市場做出提前反應。另外,中美貨幣政策分岔,市場對此也持謹慎態度,擔心美國收緊貨幣政策、美元實際利率走高或將導致中美利差收窄,美元會產生虹吸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市場調整,並不改變市場基本面。多家機構表示,在穩增長基調下,市場基本面支撐依然良好。展望後市,中金公司認為,市場無需過度悲觀,結合近期地方穩增長政策細則出台,在部分前瞻性經濟指標逐漸好轉後,市場可能扭轉低迷情緒並逐步轉向積極。
全面註冊制改革進入倒計時
展望2022年的A股市場,全面註冊制不得不提。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今年1月6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再次表示,“目前來看註冊制試點已經達到了預期目標,全面實行註冊制的條件已逐步具備。”另外,有消息稱,證監會正抓緊制定全市場註冊制改革方案,確保這項重大改革平穩落地。這一切都在説明,我國資本市場全面實行註冊制已進入倒計時。
那麼,全面實行註冊制將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指出,註冊制的推廣旨在改善證券上市的生態,有助於提高直接融資比例,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在註冊制下,市場對於證券的定價能力增強,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作用得到發揮,資本市場活力和企業競爭力充分激發。
國融證券董事長侯守法分析認為,中國資本市場與海外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相比,最大的區別便是“牛短熊長”。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一是國內市場散户佔比較大,二是眾多長期投資價值相對較低的公司充斥市場。
在侯守法看來,伴隨着全面註冊制改革,我國資本市場“散户化”這一特徵正在逐漸被扭轉。一方面,近兩年公募基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數量開始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非專業個人投資者獲取收益的難度加大,大量散户正在被市場“倒逼”通過投資基金的方式參與資本市場。而這必將推動資本市場走向更為理性的價值投資新階段。
另外,侯守法表示,伴隨退市新規落地,更多不具備長期成長能力與投資價值的企業將退市。資本市場在資產端也將會實現更好的“新陳代謝”,留下更多具備投資價值的高增長型企業,從而實現出清資本市場目前投資端“炒小、炒差、炒新、炒殼”等短期投機行為特徵。
而對於券商、投行等機構而言,侯守法認為,在資本市場註冊制時代下它們的商業機會大增,但對其商業模式將產生顛覆式的影響。券商投行的項目定價以及承銷能力將逐步成為其核心競爭力。這需要券商投行有強大的行業研究團隊及機構投資者資源做支持。而這背後的本質,是需要投行等中介機構迴歸到為企業長期價值成長服務的初心。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關於2022年A股行情預判,截至1月10日,大部分券商已經發布了預測報告。其中,分歧點在於對A股大勢研判,有的認為是“前穩後升”,有的預計“先上後下”;相似點在於對流動性寬鬆的判斷,寬信用將是2022年重要特徵,不排除再度降準或降息的可能性,而公私募等機構有望為A股帶來逾2.5萬億元增量“活水”。
中信證券預計,在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支持下,2022年我國經濟有望恢復至潛在增長水平,增速有望達到5.5%左右,A股市場上半年機會比下半年多。
興業證券認為,雖然2022年A股市場整體上難有大行情,更多是結構性行情,但在增量資金仍然洶湧的背景下,市場至少不是熊市。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也給出了“結構牛”的行情預判。他強調,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基本面增長強勢的方向。
陳果分析稱,從估值和流動性邏輯來講,2022年比2021年更為有利,2021年的A股市場整體的指數估值是收縮的。2022年是一個流動性邊際寬鬆加碼的過程,不用擔心估值的問題,只用擔心盈利是不是有增長,如果能出現比較強勁的增長,最後的收益就不錯。另外,從微觀流動性的角度來説,在社融、M2大概率企穩回升,無風險收益率有所下行的趨勢下,居民資產配置的過程中,財富流向權益的比例還會進一步上升。在他看來,結構性機會將出現在碳中和、製造業、中小盤。
中金公司則建議投資者在配置上關注三條主線:一是高景氣、中國有競爭力的製造成長賽道,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以及科技硬件半導體等。二是中下游股價調整相對充分、中長期前景依然明朗的偏消費類的領域,如農林牧漁、醫藥、食品飲料、互聯網與娛樂、汽車及零部件、家電、輕工家居等。三是可能受中國穩增長政策預期支持的板塊。
既然是投資,就存在着風險。國泰君安證券認為,2022年A股或呈現橫盤震盪、先上後下的格局。堅決看好2022年的春季行情,夏季投資者則應該做好防守。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2年2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