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看上去“一樣的”基金,例如持倉前十大股票很接近、投資風格和行業都相近、跟蹤同一支指數,但這些相似的基金,業績還是可能有天壤之別,原因何在呢?遇到相似的基金我們又該如何甄別呢?
一、披露持倉和當前持倉並不完全一致
基金的持倉通常只會在定期報告(如季報、半年報、年報)中對外披露,因此當你看到兩隻基金持倉相似,只能説明他們在上一次披露時持倉相似。基金經理可能已經進行了調倉換股,與上一次披露的持倉產生差異,表現不同很正常。
基金的全部持倉僅僅在半年報和年報中披露完整,季報僅展示前十大重倉股票,當你看到兩隻基金季報中的前十大重倉股類似,無法等同於剩餘的持倉也類似,這個情況也需注意。
基金定期報告中披露的持倉,準確來説,披露的是截至當天基金的持倉情況,並不能反應基金持有這隻股票多久,以及買入的時點、交易的次數。打個比方,在3月31日,季報披露A基金和B基金都持有6%的某股票,但也有可能A基金是上個月才買的這隻股票,而B基金已經持有半年了。兩者的表現自然也不同。
同一只股票,如果基金經理買入更早,買在股價上漲前,可能該基金經理的研究更深入,而當股價已經上漲後才買入,基金經理也有抄作業的嫌疑。
二、看基金風格和投資行為是否一致
基金投資風格是根據基金產品持有的股票來劃分風格,那麼持倉變化自然就會帶來風格變化。如果基金投資組合特徵或所體現的風格,與基金公開宣稱的投資目標或投資風格差距較大,就像漂移,就會影響投資者的投資體驗。
基金風格漂移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基本面投資風格漂移。比如説,大盤價值型基金在某個時間段卻重倉了80%以上的小盤成長股,或者中盤平衡風格突然將大部分資金都投向了大盤價值股,都屬於基本面投資風格漂移;二是主題類投資風格漂移,這類主要出現在行業主題型基金身上,比如説醫藥類基金大規模持有白酒股,或白酒基金大幅增持新能源股票。
基金風格漂移會給基民帶來什麼麻煩呢?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説,若投資者在投資時具備配置思維,並基於當時的基金風格進行了組合配置,那麼很顯然,基金風格漂移增加了整個組合風格的異變風險,從而增加了管理難度。
大家如果想要選擇風格穩定的產品,也可以根據兩個方法來選擇:第一步,瞭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並選擇那些經驗豐富並在歷史管理中堅持自己風格的基金經理;第二步,選擇投研體系完整的基金公司,因為頭部基金公司相對來説擁有更為完善的考核體系,能更合理地兼顧基金經理的短中長期業績表現。
三、追蹤同一只指數,業績也可能相差懸殊
指數基金都是被動跟蹤某一隻指數,但為什麼市場上同一個類型指數基金,收益卻有差別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
第一,基金公司管理水平、指數複製方式不同
不同基金公司的規模,管理費用都不一樣;其次是指數基金裏成分股,每年都會調整兩次如何讓基金組合平穩過渡,減少衝擊也是考驗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關鍵;最後是不同的基金在個股的投資有差別。
有的公司採用市值加權法,有的指數基金用的等權法。這三點綜合起來會影響到基金的業績,出現跟蹤同一指數,但是業績有差別。
第二,指數增強基金增強收益
指數增強基金是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額外增加了基金經理的主動選股策略,所以基金業績波動自然比純指數的波動大,優秀的指數增強基金可以做到漲的時候比指數漲的多,跌的時候比指數跌的少。
第三,分級指數基金
這是分級基金的一種,一般基金A是固定收益,基金B是槓桿基金,這種基金屬於指數基金的創新品種,風險比較大。所以收益自然也是有差距。
大家選擇指數基金的時候,儘量選擇規模大、跟蹤誤差小,管理費用低的基金,如果想博取更大收益率,也可以嘗試指數增強基金和分級指數基金。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看似“一樣”的基金,持倉也相似,但實際的持股權重與持倉時間均有很大不同,要更細緻的分析;其次,要避免遇到“掛羊頭賣狗肉”、基金風格與投資行為不一致的基金,因為我們需要的是----無論市場風格如何切換,能經歷時間的檢驗、獲取長期收益的長跑基金;最後,在我們投資指數基金的時候也要注意其複製方式與管理水平,否則即便名字相同,收益也會相距甚遠。
雖然市場上的基金數量比股票還多,但是基金的選擇可比選擇股票容易多了,只要是有獨立思考研究的投資者,都不會因為基金名字“一樣”,持倉相似而“上當受騙”,面對虧損也不會人云亦云,而是找到真正的原因。投資基金的經驗需要不斷學習,財富與收益才會不斷向你招手。
(文章整理自中歐基金、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