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中小企業,就保住了我國經濟的源頭活水。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17個部門印發意見,提出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性制度、財税支持制度、融資促進制度等7方面25條具體措施。
隨着政策落地顯效,中小企業的經濟運行狀況呈現持續向好態勢,生產效益指標逐步好轉,企業信心逐步恢復增強。
我國1.2億户市場主體中,有3000多萬中小企業、8000多萬個體工商户。“六保”任務中“保市場主體”的關鍵是保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保住了中小企業,就穩住了就業,就保住了我國經濟的源頭活水。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小企業生存發展帶來嚴重衝擊。如何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助其蓄力發展?前不久,工信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17個部門共同印發《關於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7方面25條具體措施。意見釋放了哪些利好,一段時間以來政策實施效果如何?記者採訪了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專家和企業。
瞄準難點痛點堵點,首次從制度設計層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近兩年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國陸續出台了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舉措。此次印發的意見有何不同?
意見首次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進行制度設計,是對長期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總結和提升。在工信部有關負責人看來,加強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體系建設,制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重大問題,有了一個良好的制度體系作保障,企業的發展就有了根本依託。
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一些基礎性、制度性問題凸顯。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執行會長張競強表示,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普遍存在抗風險能力差、統計監測難度大、缺少抵押物和信用建設不健全導致融資困難等問題。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興波認為,中小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產業鏈體系中分佈最廣、競爭和生存局面最複雜,同時,由於大多不佔據頭部或上游區位,加之一貫存在的融資、人才、創新等劣勢,往往處於市場的高風險區。
針對這些問題,意見將制度設計放在第一位,從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性制度、財税支持制度、融資促進制度、創新發展制度、合法權益保護制度、組織領導制度等7方面提出應對措施。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認為,主要有三個特點——
注重政策銜接。與《中小企業促進法》《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疫情防控以來出台的財税、金融、社保等一系列階段性惠企幫扶政策相銜接,形成長短結合的多層次政策體系。
明確問題導向。聚焦中小企業發展及相關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重在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各項制度,完善基礎性工作,形成常態化、長效化機制。
重視制度創新。更加突出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加大對提升中小企業管理水平、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為更好幫助其應對各類不可抗力事件,創新性提出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應急救援救濟機制,幫助中小企業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衞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不可抗力事件。
在統計監測、政府採購和融資信貸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意見對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給出了全方位支持。其中不少制度設計,都具體到了執行層面。張競強表示,其中有幾點值得關注。
首先,完善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和發佈制度,定期發佈中小企業統計數據,研究編制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從經驗來看,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已經成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張競強説,中小企業量大面廣,統計監測難度大,但也必須掌握有關情況,以備調控和決策。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並公開向社會發布,以實現以評促優、以評促改,不斷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特別提出強化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政策機制,提高中小企業在政府採購中的份額。“事實上,《中小企業促進法》規定,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制定中小企業政府採購的相關優惠政策,財政部也於2011年出台相關辦法,規定政府採購計劃編制工作,制定向中小企業採購的具體方案,特別提出應當預留本部門年度政府採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採購。”張競強説,當前,加大政府採購將成為中小企業特別需要的訂單來源,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此外,針對不少中小企業普遍反映的融資難問題,意見指出強化小微企業金融差異化監管激勵機制,並首次特別提出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建立授信盡職免責負面清單制度。
張競強解釋,中小企業融資難與現有銀行審批貸款實行終身追責制密切相關。一旦企業出現壞賬,相關經手人都會被追責,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的積極性。“負面清單就是將違規貸款的紅線劃出來,認定信貸從業人員盡職履行要求都可免責,將極大提升向中小企業放貸的意願。”
下一步應加強跟蹤督促,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應該看到,隨着政策的落地顯效,疫情衝擊造成的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得到有效緩解。二季度以來中小企業的經濟運行狀況呈現持續向好態勢,生產效益指標逐步好轉,企業信心逐步恢復增強。數據顯示,10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達到87.0,比上月上升0.1點,連續4個月持平或上升,目前已升至今年2月以來最高點。
具體來看,財税融資政策助企紓困發展。截至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達到14.6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了29.6%。反映流動資金緊張的中小企業比例連續7個月下降,營業收入利潤率顯著回升。產業引導政策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從全國來看,目前省一級已培育認定了2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斷提高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此次意見是目前在全面支持中小企業這一重要市場主體上,最廣泛、最有力、最實在的一次紓困措施。從長期看,還將會對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起到顯著成效。
下一步,如何才能確保政策落實落細,讓政策紅利更好惠及中小企業?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涉及多個部門,下一步還將積極強化與有關部門的聯動,加強跟蹤與督促,形成共促中小企業發展的合力。
責任制是確保落地的有力保障。意見要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必須建立健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領導小組,定期開會,各成員單位建立內部責任制,加強工作落實。
“宏觀政策能否落地見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微觀層面對各類市場主體的政策支持與引導是否落實。”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企業制度室主任餘菁説。
“一些好政策小微企業瞭解不到或者不及時。”一些中小企業表示,期待相關部門及時上門宣講利好政策,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結合意見和已出台助企紓困各項政策,進一步推動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實現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