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王柱力
卓翼科技正在經受考驗。去年實控人被捕,淨利潤鉅虧,重重危機下,公司謀求深圳國資委旗下企業接手,但今年一季度繼續虧損。未來,卓翼科技能不能“起死回生”?公司的主營業務前景如何?
根據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369.SZ;下稱“卓翼科技”)2020年報及今年一季報,去年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約6.03億元,今年一季度淨利潤繼續虧損約2792萬元。縱觀其自2017年以來的表現,除2017、2019兩年分別盈利外,2018年虧損約9536萬元,算上去年的虧損,公司四年來的利潤遠不及虧損數額,這無疑令投資者擔憂。
卓翼科技淨利潤(圖1)
數據來源:同花順
去年10月29日,公司實控人夏傳武,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罪”被寧波公安逮捕,而早在2019年11月,夏傳武所持股票已被司法凍結。
對此,卓翼科技稱,夏傳武早在2018年就辭去了總經理和董事長職務,故其遭遇逮捕之事,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活動,但創始人兼實控人被曝醜聞,難免累及公司。截至今年一季報發佈,公司第一大股東仍為夏傳武,持股佔比16.87%,質押比例高達98.39%。
急謀易主 能否扭虧
面臨重大風險之際,卓翼科技謀求易主,擬接手者為深圳國資委旗下公司“深智城”,卓翼科技向深智城非公開發行約9927萬股,同時將夏傳武的表決權也一併交出。本次重組也引來深交所關注,今年3月30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質疑公司是否“變相突破《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夏傳武曾承諾,將未來減持股票時增值的一部分收益作為獎勵,給予深智城公司或其指定的第三方,這也是深交所質疑之處。據公司5月12日公告,目前非公開發行已經股東大會通過,正在進行報會準備工作。
對此,卓翼科技回覆稱,此舉“屬於股東意思自治範疇,公司沒有向發行對象提供財務資助或補償。”但仍有投資者將之解讀為,公司通過讓渡利益,吸引深智城儘早接手,以求渡過眼下的難關。對於該股權變更議案,公司董事廖垚、楊棟曾投下反對票,楊棟表示“公司可能存在違法違規,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具體情況,已經在董事會決議的異議意見中予以説明”。4月10日,卓翼科技公告稱,楊棟“因個人原因”辭職。由此來看,公司易主之事尚存一定的不確定性。
相比大股東間的博弈,中小投資者更關心的是深圳國資委未來起到何種作用,是僅僅充當“白衣騎士”,不對主營業務做出重大調整?抑或是改弦更張,令卓翼科技重煥生機?
根據公司A股發行預案披露,深智城主營計算機軟件,及相關數據的技術開發,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城市大腦為科技核心競爭力。卓翼科技的主營產品是路由器等硬件,同時為小米和360智能硬件進行代工生產。公司稱,“深智城從事的業務與上市公司不存在實質性同業競爭。”不過雙方也有協議,深智城如果未來有構成同業競爭的機會,會“盡最大努力促使該等業務機會轉移給上市公司。”由此來看,短期內,深智城或不會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做重大調整。
從二級市場來看,投資者對卓翼科技仍在“用腳投票”。自去年2月底至今年2月初,公司股價一路震盪下跌,雖然今年2月至今小幅回升,但仍遠不及高位時的股價。5月13日,公司股價報收5.56元/股,相比去年2月份12.25元/股的峯值,跌去近55%。
毛利不佳 依賴小米
若易主之後公司經營活動未有重大調整,那麼,憑藉目前卓翼科技經營模式,能否走出低谷?
卓翼科技創始於2004年,於2010年3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目前產品主要有兩大類,即“網絡通訊類”和“消費電子類”。前者多指路由器、交換機、光纖設備、無線通信模塊等產品,後者多指手機、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等產品。2020年,以上兩大類產品營收分別達到約15.17億元、12.76億元,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49.9%和41.98%,公司“其他類”產品僅佔8.12%。可見網絡設備和消費電子產品是公司兩大支柱。
然而,這兩大業務在2020年均有所收縮,通訊類設備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2.34%,消費電子類營收同比減少20.98%。全年公司總體營收約30.4億元,同比下降9.05%。
公司稱,報告期內營收下降,主要是消費電子類產品收入減少,去年營業成本同比下降8.89%。公司表示,成本下降主要因收入減少,但從報表可見,營收降幅大於成本降幅,這也導致公司的毛利率有所降低,去年公司毛利率約為11.95%,同比下降1.24%,今年一季報顯示,公司毛利率進一步下滑至9.22%。
據同花順統計,可比行業平均毛利率為20.68%,其中龍頭股如大華股份、海康威視的毛利率超過40%。與小米產業鏈上其他公司相比,卓翼科技優勢亦不明顯。全志科技的毛利率常年維持在30%以上,該公司主業為芯片設計,其產品適用於小米掃地機器人。
卓翼科技毛利率(圖2)
數據來源:同花順
從具體經營方式來看,全志科技多采用Fabless(沒有製造業務)模式進行生產,即專注於芯片的研發設計,對於晶圓製造、芯片封裝等工作不過多涉及。該模式下,有限的研發人員和設備即可創造出較大效益,新寶股份則趕上家電市場這一風口。
據CSHIA發佈報告顯示,自2016年至2020年,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去年雖有疫情影響,但仍保持小幅上漲態勢,總體規模已經突破5000億元。所以此二者雖與卓翼科技同處小米產業鏈,但從年報來看,其盈利狀況明顯優於卓翼科技。
卓翼科技在年報中稱,公司“以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等智能可穿戴設備為突破口”,可見對智能穿戴設備的重視,但是在小米智能穿戴的代工產業鏈中,市場普遍認為美股的華米科技才是箇中翹楚。以人民幣計價,去年華米科技淨利潤約2.3億元,營收達64.33億元,明顯高於卓翼科技。
華米科技今年1月通過安徽順源收購億通科技股份,隨後將獲得控制權。也就是説,華米科技通過借殼正式迴歸A股,這無疑給卓翼科技在A股市場又增加一強勁對手。《投資者網》致函公司,詢問相關問題,但未獲回覆。
從數據上看,卓翼科技短時間難以擺脱對小米的依賴。即使説,公司還需在這一細分賽道中與華米科技、全志科技競爭。
公司在年報中稱,“公司目前已形成以小米等客户為核心的客户匯聚”。從該公司大客户採購額來看,第一、二大客户分別佔年銷售比例為35.85%、26.19%。數據顯示,2020年前五名客户佔總銷售額的82.39%,2019年這一數字為68.6%,可見大客户對公司營收有重要貢獻。今年4月,安信證券焦娟談道,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表現頗佳,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17.5%,loT與消費產品收入則放緩。由此來看,這或對卓翼科技5G+AI+loT的生態鏈產生一定影響。
大額計提 虧損擴大
當下,卓翼科技不僅面臨激烈競爭,製造業大環境變化對公司經營也有較大影響。今年3月,公司發佈修正公告,相比原業績預告虧損規模進一步擴大,這部分虧損主要因對子公司“天津卓達”補充計提減值3.5億元至4億元。
2020年,子公司天津卓達營收達5.39億元,較2019年下降43.88%,較2018年下降53.5%,利潤總額約虧損9715萬元,這已是近三年來連續虧損。營收下降疊加連年虧損,上市公司表示“預計2021-2022年,天津卓達營業收入和利潤仍無明顯改觀”,所以對天津卓達進行計提減值。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消費電子類企業紛紛離開華北,轉向華南,例如LG、三星等。根據前瞻研究院報告,加工類企業在中國境內轉移明顯,因為該類企業尋求低廉的地租和人力成本,自然會離開天津,向內陸省份轉移,如湖南、廣西等。而廣東作為電子器件生產的集散地,地租、人力雖較內陸省份為高,但仍具備極強吸引力,天津卓達難以頂住整體環境的壓力。
與同業其他公司一樣,卓翼科技也着手撤離天津,轉進廣東。今年4月15日,“卓翼河源”在河源市成立,註冊資本1億元。卓翼科技稱,本次投資所用資金,為公司自有資金,對本年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並表示此番落腳河源,“有利於公司融入產業鏈,降低運營成本,享受協同紅利,最終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同時還能與公司深圳總部遙相呼應,“優化公司的產能佈局。”
當然,從總體來看,卓翼科技擁有70多條SMT生產線,能夠提供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具有較明顯的規模製造優勢。如果河源項目進展順利,能夠有效利用當地的產業集羣優勢,未來卓翼科技仍能給市場留出一定想象的空間。(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