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共同富裕,這更有利於中國實現長期增長雄心

美國“顧問視角”網站11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對共同富裕的追求:見微知著 中國“共同富裕”目標背後的新動力引發擔憂,即北京重新分配財富的計劃可能將影響增長和投資。然而,現實情況是這更有利於中國實現長期增長雄心。

上世紀50年代,共同富裕首次成為新中國的口號。近來中國領導人重新強調共同富裕,在中國正對企業加大監管幹預力度之際,這被一些人解讀為中國在經濟上正日趨保守,但如今的中國不同於上世紀50年代,瞭解中國促進共同富裕新動力的關鍵,是以中國的目標——發展以增長為導向的現代經濟——為視角來看待它,這有助於確定中國政府所強調的共同富裕的含義、北京為何現在提倡這種理念以及它如何契合中國的長期經濟前景。

今年8月,中國領導人指出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而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換言之,這並非意在“殺富濟貧”或損害增長,而是為增加人均收入並降低各收入羣體之間和地區之間的差距。經濟、公共服務、高收入羣體、中等收入羣體和農村地區是主要施政領域。

就經濟發展來説,其目標是縮小各地區、各行業以及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失衡狀況。例如,地區發展可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來實現更好的平衡。針對企業間的失衡狀況,解決方案將包括加快反壟斷改革,以及在金融、房地產行業和其他經濟領域之間實現更密切的協同發展等。在教育、社會保障和其他形式的援助方面提供更平等的公共服務,例如改善住房供給,將尤其有利於低收入羣體。在一定程度上,收入不平等可通過針對收入過高羣體的税收改革來解決。此外,可通過改善高等教育、為技術工人提供更好的培訓和更高的工資、降低小企業主和個體户的税費、幫助農民工併為事業單位的基層員工提薪等方式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農村土地改革以及對農業生產力和基礎設施加大投資,將提高農村收入。

多個原因促使北京現在提倡共同富裕。一些與政治有關。這將涉及到2025年逐步縮小家庭收入差距併到2035年取得實質性進展等。到本世紀中葉時,中國將基本實現共同富裕,屆時家庭收入和消費差距將縮小至合理區間。

其他因素與經濟有關。由於資源分配不合理,中國投資與消費失衡處於全世界最嚴重行列,近年來中國的潛在增長也有所下降。中國消費佔比較低的原因之一是收入差距仍在拉大。通過有針對性地縮小收入差距,北京希望促進共同富裕的行動將有助於實現更均衡的長期增長。

2020年,中國宣佈實施“雙循環”長期經濟戰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加強國內推動的需求和供應。該戰略成功的關鍵在於擴大內需以及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於專注於實現平衡的經濟發展並具有促進消費的潛力,促進共同富裕行動顯然能在支持內循環方面發揮作用。為確保雙循環戰略取得成功,還需採取其他措施,其中包括加強創新以重振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這是一個關鍵的國內增長動力,但近年來因經濟結構性失衡而處於滯後狀態。

以上才是看待北京強調促進共同富裕的合理背景。促進共同富裕絕非表明中國轉向“後退”的經濟政策,而是與中國總體目標相一致:實現更均衡的長期增長,以打造穩定且更公平的富裕社會。(作者Zhennan Li,王會聰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0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共同富裕,這更有利於中國實現長期增長雄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