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端變動成推手,紙漿突然“變臉”大跌超5%!
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董依菲
11月中旬開始,紙漿期價半個月內從4846元/噸最高漲至6166元/噸,累計漲幅達27.2%。不過,就在12月10日,紙漿期價大幅回調,主力合約收跌逾5%。此前上漲的主要推手是什麼?市場為何又拐頭向下?期貨日報記者採訪多位行業人士,以期找到答案。
供應端的變動成為此次紙漿期價大幅上行的推手,永安期貨分析師姚沁源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一方面,11月中下旬,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暴雨,沖毀部分鐵路與公路,造成當地物流受阻,漿廠船期普遍推遲;另一方面,國內新冠疫情反覆導致從俄羅斯進口的紙漿運輸受阻。受疫情影響,二連浩特市鐵路口岸11月28日起暫停進口非集裝箱貨物。12月2日後,滿洲里散貨紙漿暫停進口換裝,滿洲里鐵路口岸暫停進口非集裝箱類需要人工裝卸的貨物。
與此同時,近段時間以來,境外漿廠陸續發佈減產通知。加拿大Canfor宣佈,Northwood和Taylor紙漿廠臨時減產NBSK和BCTMP;凱利普(Cariboo)宣佈,漿廠計劃停機16天;昆河(QuesnelRiver)宣佈,紙漿廠開工率為正常產能的三分之一。PaperExcellence旗下的HoweSound漿廠,將針葉漿轉產本色漿,預計影響針葉漿產能20萬噸/年。
中信期貨分析師李青表示,加拿大和俄羅斯的貨源佔我國針葉漿供應的40%,加拿大洪災與國內鐵路口岸物流受阻導致我國針葉漿供應階段性減少,國外漿廠裝置的轉產導致針葉漿中長期產能縮減,在多項事件的刺激之下,紙漿供應端產生了明確利多。
李青表示,雖然下游沒有在此輪上漲中產生向上的推力,但也沒有打壓紙漿價格。可以看到,在10—11月的補庫中,紙廠的產品庫存壓力有所緩解,各品種開工率恢復到正常水平。但需要注意,在此輪原料價格上漲過程中,產成品價格跟漲步調並不一致,導致紙廠利潤下滑。此外,終端雖然沒有明確的增長亮點,但大幅萎縮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供應縮減短期表現得較為明顯,需求卻沒有階段性下滑預期,這就促成了本輪紙漿期價的上漲。
方正中期期貨軟商品研究員湯冰華認為,11月以來,國內紙漿市場供需格局改善。一方面,11月,生活用紙和文化用紙產量分別增加14萬和19萬噸,結合樣本企業產能佔比計算,當月預計帶動紙漿需求30萬噸;另一方面,海關數據顯示,11月,國內紙漿進口量環比增加40萬噸,同時根據相關統計口徑,同期,主要港口木漿庫存增加5萬噸,供需和庫存變化基本匹配。
至於後市,湯冰華認為,短期內市場對紙漿供應的擔憂仍會持續,物流運輸的影響也在加大,價格獲得支撐。不過,也要注意,近兩週紙廠即期利潤明顯回落,疫情反覆及地產下行對經濟的影響也在持續,成品紙需求的回升強度偏低,紙漿期價可能會重複年初的走勢。
姚沁源表示,12月,紙漿廠的國內報價基本與11月持平,而進口利潤在國內漿價上漲的環境下有所提高,期貨盤面給出了套保機會。他認為,供應縮減疊加需求恢復,紙漿市場在價格高位回落後基本面邊際好轉,供應恢復正常前,紙漿價格以高位振盪為主。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