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港股“破淨”:抄歷史大底的機會來了嗎?

又見港股“破淨”:抄歷史大底的機會來了嗎?

從年初“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的豪情,到面對全球股市墊底的尷尬,參與港股的內地投資者今年以來大多數臉色不會太好看。尤其是二月中旬和滬深300指數(4827.043, 25.43, 0.53%)(4827.0433, 25.43, 0.53%)幾乎同步見頂以來,恆生指數幾乎沒有像樣的反彈,最大跌幅超過20%,已經進入了技術上的熊市。近期,恆生指數出現了“破淨”,最低時市淨率只有0.98倍,此前港股出現類似的情況都對應中期大底,“破淨”也因此被視為投資者抄底港股的良機。這一次會不會歷史重演?本週初港股的強勢反彈,似乎説明有部分資金在試圖抄底,但港股作為一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市場,內地投資者不能簡單套用A股經驗,積極關注兩大指標,同時通過基金分批佈局或許是更穩妥的選擇。

  “破淨”港股具備一定的關注價值

  對內地投資者來説,個股“破淨”甚至行業板塊大面積“破淨”不是新聞,但指數“破淨”就比較罕見了,甚至是聞所未聞。就一般理解而言,指數“破淨”相當於可以用低於淨資產的價格買入一個股市的核心資產,長期來看只要經濟穩步增長,這種情況是不可能長久的,而且只能通過指數上漲來結束這種低估的狀態。儘管A股歷史上尚無此類先例,但港股確實已經出現多次恆生指數破淨,如1998年、2016年和2020年,此外2008年也一度十分接近“破淨”,每一次恆指破淨或接近破淨,都對應着重要的底部區域,敢於逢低佈局的投資者很容易取得不錯的收益。因此,近期一度“破淨”的港股,理應也具備一定的關注價值。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港股的“破淨”和以往有所不同,恆生指數的成份股不僅大擴容,而且新經濟板塊的比重也明顯上升,相比之下以往佔據絕對優勢的金融、地產則權重縮水。這一調整不僅是恆指公司因應港股結構變動之舉,也讓“破淨”的有效性進一步增強。相比金融、地產,新經濟公司普遍以輕資產著稱,市淨率也普遍較高,在這些容易出現高市淨率的公司增加指數權重的同時,恆指還出現了“破淨”,説明這一指標的含金量比以往更高,值得投資者高度重視。

  流動性指標仍制約港股短期走勢

  儘管新經濟板塊為港股帶來了新鮮血液,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也成為今年港股下跌的重要因素。恆生科技指數年內下跌超過20%,遠超恆生指數同期5%左右的跌幅,和去年充當港股領頭羊的表現判若雲泥。港股市場新經濟板塊重挫的背後,和內地整頓互聯網巨頭壟斷、維護數據安全等政策因素有關,由此引發的資金離場成為港股下跌的重要因素。此外,港股上調印花税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的活躍程度,流動性仍是影響港股波動的關鍵之一。

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1 字。

轉載請註明: 又見港股“破淨”:抄歷史大底的機會來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