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

稻盛和夫: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
絕境正是起點

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關鍵在於遭遇挫折後的反應,因為那才是一切的起點。

而在到達那起點之前,絕大部分人都在努力,但許多人卻無法跨越那條“起點線”。

先前付出普通程度的努力,碰到起點線後卻無法跨出那一步,於是便如此收場,這樣自然無法成功。

我們必須反覆思考,哪怕陷入絕境也永不言棄,而是堅忍不拔、不斷嘗試。只有這樣,才能撥雲見日。

稻盛和夫: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
有的領導讓下屬跑銷售時,叫他們有什麼賣什麼,收銀機、複印機、個人無線廣播設備全部去推銷,這樣是賣不出去的。

要想爭取到客户,就必須思考具體戰略。倘若只是沒頭沒腦地拜訪,結果只能是吃閉門羹,根本沒法推銷出去。那應該怎麼辦呢?

比如上司和下屬之間這樣對話:“喂,你去拜訪過那位客户了嗎?”“去是去了,可沒能推銷成功。”“哦,這樣啊。”

事情可不能止於此。身為領導,必須思考如何與競爭對手分庭抗禮。

如果客户不願見自己,那麼可以在清早或深夜“突擊拜訪”,哪怕軟磨硬泡也要讓對方見自己。

比如,一旦摸清了對方的分公司領導每天早上7點出門,那就在他家門口“蹲點”,見他出來後,一邊和他一起走路,一邊介紹自己:

“我就打擾您一分鐘時間,我是某某公司的,其實之前好幾次登門拜訪都沒能見到您。希望您能考慮一下我們公司的複印機產品。”

在進行推銷時,不要侷限於“賣幾台出去”這種只顧眼前的目標,也不要單純短視地向客户闡述產品的優勢,比如“如果用我們的複印機,貴公司的複印成本能降低多少”之類。

格局一定要大,比如將銷售目標定為數億日元,然後開始思考如何實現。這樣“逼迫”自己,往往會激發各種意想不到的點子,這便是所謂的發揮創意。

反之,倘若缺乏主觀能動性,抱着“上司叫我推銷所以才推銷”的態度,便無法將產品賣出去。

要推銷出去,必須有特點;要推銷出去,必須有差異性。在“必須推銷出去”的主觀能動性驅使下,才能激發智慧,湧現創意。

但如果僅憑管理層,這種思考和創意的過程則難以實現,因此羣策羣力十分必要。上司必須召集下屬,共同討論。

比如晚上開會,會上對下屬們説:“大家有沒有什麼好主意,能夠將我們的產品推銷出去?我有這麼個點子,你們怎麼看?”

像這樣靠集體智慧來制定戰略。而戰略一旦定下,便在白天立即實施。

在實施時,必須擁有極度的執着精神,辛勞和努力自然必不可少。拼命思索,一旦有了點子,便馬不停蹄地立即付諸實踐。

假如實踐的結果不盡如人意,則進一步努力思索、發揮創意、付諸實踐。必須如此不斷地反覆。

失敗者在碰到這種情況時,往往會氣餒抱怨,認為“這事情壓根兒行不通”。

反之,成功者則會滿懷熱情地思考對策,然後付諸實踐。雖然結果不一定會理想,但他們會反省、改良,然後再實踐。

如此反覆,堅忍不拔。很多人之所以未能成功,便是由於缺少這份精神,他們會在中途牢騷抱怨,比如“幹了也白乾”“努力也沒用”。

要成事本就不容易,倘若再如此充滿負能量,那連氣勢都會失去,真可謂萬事休矣。

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

稻盛和夫: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
在聽到一些成功者的故事後,許多人心想:“我也是和他一樣做的啊,可為啥我就沒成功呢?這個世界真不公平。”

其實不是不公平的問題,問題在於遭遇挫折和失敗後的反應和行動。碰到挫折,證明你到達了起點,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到達這個起點之前,絕大多數人都會努力,但許多人無法跨越這條起點線。

換言之,大多數人能夠付出普通程度的努力,但卻無法做到“更進一步”,而是將自己定性為“我做不到”,然後放棄。

在挑戰新事物或新領域時,最大的障礙來自人性本身的弱點。人往往趨於求穩,樂於以一直以來的“常識”行動,且這種特質十分頑固,很難改變。

因此我的辦法是打破大家的這種“常識”。比如,在各位看來,1名銷售員創造500萬日元銷售額已經很不錯了。

這是各位心中的“常識”,即各位能夠滿意的數字。換言之,在各位看來,一個人哪怕再怎麼努力,最多也就能完成這點兒銷售額。

試想,一羣銷售員聚在一起,有的人説:“他們的業績是500萬,咱們這邊是300萬,大家都半斤八兩,也不錯了啦。”

於是眾人隨聲附和,這和膽怯者互相安慰沒什麼區別。但如果中間有個人創造出了1億日元的銷售額,就會襯托出那些業績為三五百萬日元的人的不足之處。

於是上司就會對他們呵斥道:“你們在幹什麼?不會在摸魚吧?!”

倘若一個組織裏大家都半斤八兩實力平平,那麼自然無法發展進步。

所以説,一個企業的市場部或者銷售部亦是如此,必須有一個業績傑出的“銷售標兵”,才能拉動整體的銷售業績。

我經常引用源義經的一則故事,在與平家作戰時,為了繞到平家部隊的後方突襲,他和輔佐他的武將們沿着絕壁般陡峭的鵯越山路下行。

當時,身披甲冑的武將們有所猶豫,他們對源義經説:“如此絕壁,恐怕無法騎馬衝下。”

恰好源義經見到一頭鹿跑下懸崖,於是對他們説:“你們看看那頭鹿。鹿有四條腿,馬也有四條腿,為何不可?!”

説罷,他便揮鞭策馬,喊道:“大家跟着我!”然後一口氣衝下絕壁。就這樣,源義經率領部下,騎馬衝下了原本認為無法衝下的絕壁,從而名留史冊。

在面對上述情況時,普通人會用所謂的“常識”判斷,認為“絕壁太過陡峭,騎馬下去會摔死”,於是作罷。這是大多數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但若想成功,就必須打破這種模式,應該樹立理想、判斷現狀、明確目標,搞清自己當下擁有的“兵力”和“武器”,然後拼命思考如何達成心中的目標。

這和學歷文憑沒有關係,哪怕在學校唸書時是差生,只要認真努力地反覆思考,也能想出好點子。

有了好點子後,就要去和下屬商量。“我有這麼個主意,你怎麼看?”“我覺得不錯。”“好,那麼説幹就幹,今天就幹。

在如此討論後,便立即將點子用於推銷。倘若依然推銷不出去,就要找出問題所在,比如究竟是因為“見不到客户方面的負責人”還是因為“產品的品質瑕疵”,等等。

要不斷如此嘗試和思考,遇到困難莫放棄,要堅持不懈。如此反覆,必能撥雲見日。

稻盛和夫: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是很重要的。不管發生什麼,都不必煩惱,或者説不該煩惱。

切不可煩心傷神,而應該充分反省,然後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去行動處事,從而把負面的鬱悶和煩惱變為邁向新未來的動力。

人生在世,憂愁、失敗和煩惱在所難免。但如果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持續煩惱不已,則並無意義。

懊惱、煩憂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心理健康,甚至導致身體疾病,從而使自己的人生陷入不幸。

所以説,壞事既然已經發生,就不要一直煩悶憂愁,而應該擁抱新思維,採取新行動。

對於已然發生的過失或錯誤,的確要反省,但大可不必在感情和感性上反覆苛責自己,否則只會徒增心理負擔。

正確的方式是理性思考、糾正錯誤,然後付諸行動。這樣才能使人生變得精彩紛呈。

有個詞叫“覆水難收”,意思是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回。而已經發生的壞事亦是如此,既然事已至此,再去不停地想“我怎麼那麼糊塗”“早知道就不那麼做了”,也是於事無補的,所以沒有必要如此煩惱。

對於失敗,當然必須反省,要嚴厲詰問自己“怎麼會做出那麼愚蠢的事”,但一旦反省到位,就應該忘掉這個失敗,大可不必一直心生懊惱。

不管對人生還是對事業,都應該如此面對自己的失敗。充分反省自己做錯的原因,下決心不再重蹈覆轍。

稻盛和夫: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
然後大可遺忘它,以開朗的心態去挑戰新事物。切不可由於先前的失敗而耿耿於懷、煩悶悔恨。

要拋開負面記憶,努力朝着新目標出發。如能做到這一點,即便當下遭遇失敗,日後亦能成功。

遺憾的是,許多人都會被感性的煩惱所折磨,這或許也是日本每年自殺者超過3萬人的原因(截至2008年的數據)。

人生在世,的確有許多煩惱和困難,有的與金錢有關,有的與人際關係有關。

但即便再苦再難,也要保持樂觀,應該這麼想:“好歹我還有一條命在,只要活着,總有出路。”這種自我心理建設尤為重要。

人生在世,自有諸多煩惱。我們在工作時亦不得不面對各種問題。煩惱的確繁多,但大可不必為此勞心傷神。但要注意的是,必須理性反省,倘若不加反省便遺忘,則是大錯特錯了。

再強調一遍,千萬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不管發生了什麼,不管有怎樣的問題,哪怕陷入了覺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的境地,也不必煩心傷神,或者説不可以煩心傷神,而應該深刻反省、改過自新、付諸行動。

改過自新和付諸行動至關重要,這樣能夠讓煩心、懊惱之類的負面情緒轉化為朝着新未來前行的動力。

人生在世,誰都會失敗和犯錯,人正是通過不斷的失敗和錯誤獲得成長,所以大可不必因此悔恨和懊惱。

深刻反省,着眼未來,付諸行動,這才是最為重要的人生態度。

稻盛和夫: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
點燃鬥志

希望大家在面對工作時要擁有鬥志和幹勁,但又不能讓這份鬥志失去控制。鬥志需要由“靈魂”來調節,該有鬥志時應激進,不該有鬥志時應克己。

最近公司內部似乎有鬥志削弱的跡象,這讓我頗為憂慮。我説的鬥志,是指不顧一切、誓要完成目標的氣魄和精神。

要知道,若想成功維持企業運作,這份鬥志和才幹、領導力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特質。

這份鬥志一定要猛,不是像小型犬那種叫喚幾聲的虛張聲勢,而是像土佐犬那種“咬定不鬆口”的執拗鬥志。

倘若缺乏這種“不勝利不罷休”的執着熱情,便成不了事。希望大家在面對工作時要擁有這份鬥志和勁。

但要注意,這份鬥志源於人的原始本能,因此不可令其恣意妄為,需要對其加以控制。而控制的主體則是人的“靈魂”,由“靈魂”來調節,該有鬥志時應激進,不該有鬥志時應克己。

但倘若理解失誤,從根本上喪失了鬥志,則可謂本末倒置。如果這種缺乏鬥志的員工增加,公司便不可能發展壯大。

企業經營需要意志,需要有貫徹計劃和決定的強烈意志。

所以説,對於年度基本經營計劃和月度目標,倘若相關負責人無法完成,則可以説此人缺乏領導能力。

當然,實際經營中存在許多困難,有時達不成目標也情有可原,但如果趨於常態,則可以認定此人意志薄弱,非領導之才。

營商環境可謂瞬息萬變,世界經濟、日本經濟、匯率、訂單情況等,各種變數不一而足。

即便環境如此,我們也必須憑藉強烈的意志,加之隨機應變的方式,完成既定目標。

由此可見,企業經營真可謂“意志的勝負”。身為領導,必須擁有“無論如何都要實現目標”的強烈意志。

不僅如此,領導還必須將這種意志滲透至整個組織或集團,從而使全體成員團結一心、奮勇向前。

稻盛和夫: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
反之,倘若領導對下屬説“大家已經很努力了,也是沒辦法的嘛”,則不管是一個科室、一個部門,還是總公司,都無法具備競爭力。

我曾經對員工説道:“好,既然你説完不成業績,那我就在你後面用槍指着你。你想想,反正後退也是死,不如拼死往前一搏。”

我説這番話時氣勢逼人,十分嚇人。員工可能覺得我是魔鬼。但要知道,身為領導,為了達成目標,有時必須做到這個份兒上。

若不如此將自己和下屬逼至絕境,又怎麼可能實現遠大目標?

第一次制定的目標行不通,於是接二連三地修改,這樣只會讓組織失去戰鬥力。一個沒有勝績且不知如何取勝的團隊,又怎麼可能有希望?

縱觀咱們公司的近況,不管是年度基本經營計劃還是月度目標,雖然大家認真努力,但經常無法完成業績,且這種情況似乎趨於常態。這是各管理層缺乏鬥志和意志的體現。

不管對於領導自身還是下屬,貫徹意志實為不易。但越是不易,就越需要強烈的鬥志一以貫之。否則,事情和計劃便無法如願達成。

但這份鬥志的確亦是一把雙刃劍,倘若過度,則有將下屬組織及自身帶入危險境地之虞。正因為如此,我們要修養人格提升心性。

換言之,鬥志的分寸拿捏,實如走鋼絲般恐怖,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入惡道。

但若懼怕此風險,安逸地認為“都認真努力過了,不成功也無可奈何”,則無法打造強大的組織,亦無法達成高遠的目標。

説實話,這種“温和無害”的領導不會傷害到周圍的人,因此即便不提升心性亦無妨。

反之,越是鬥志旺盛、激進能幹、拉昇業績的“公司頂樑柱”,越有必要修養人格、提升心性,從而防止他們的鬥志失控,進而避免使員工和整個組織陷入分崩離析的險境。

請不要誤會,我並不是説大家必須都成為聖人君子。

不管是經營企業還是運營事業,都需要優秀的才幹和領導力以及超強的鬥志和意志,即“為了生存而鬥爭”的原始本能。

但倘若一味執着於此,搞不好就會危害整個組織,因此也要相應地磨礪心靈,以正心智。

本文摘自《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由東方出版社發行

作者:稻盛和夫

翻譯:周徵文

———————————————————————————————

(農業行業觀察視頻號)

(申請進【農業行業觀察】粉絲羣)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請別忘了動動手指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34 字。

轉載請註明: 稻盛和夫:成功者與失敗者只差之毫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