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A股市場一波三折的走勢背後,是以“茅指數”為代表的傳統白馬股歸於沉寂,“寧組合”產業鏈的異軍突起。
邁入嶄新的2022年,資本市場又將如何演繹?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多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首席經濟學家,明星基金經理,把脈投資新主線,挖掘市場新機會,展望市場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對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的專訪。
熊園不僅熟於大勢研判和政策把握,同時兼具大銀行和大保險的從業經歷。2020年和2021年,熊園獲評新財富“宏觀經濟”領域最佳分析師。
“雖然2022年宏觀經濟面臨的壓力仍大,尤其是‘需求收縮’壓力不小。但基於‘穩’作為2022年最重要的目標,因此不要低估國家全力穩增長的決心和力度,也不用懷疑即將陸續出台包括松貨幣、寬財政、松地產、擴基建、促消費、穩外貿等一系列的組合拳。” 近日,熊園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
熊園認為,目前我國貨幣政策已轉向全面寬鬆,而“開始了就不會輕易結束”,因此後續仍有可能降準降息,只不過幅度和次數可能比較有限。
具體舉措和節奏方面,熊園判斷,春節後或3月前後仍可能再降準,幅度可能是50BP。降息方面,3月份和4月份,或是更好的時點。
值得關注的是,熊園認為,對虎年的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都可以樂觀些。
“往後看,政策面無虞,對經濟和市場都會比較友好。疊加‘不差錢’,即流動性會比較充裕,投資者可以對市場和經濟走勢都保持樂觀。”熊園説。
熊園表示,綜合考慮和測算,2022年我國的GDP增速目標,大概率會定為5.5%左右,底線應在5%以上。
展望2022年,在政策面熊園對三方面內容最為期待:一是穩預期、穩信心的政策力度;二是房地產的放鬆進展;三是一系列改革政策的進展,尤其是國企改革和要素市場化。
不過,熊園同時強調,全球流動性收縮、每項穩增長政策背後的對應約束仍然存在,以及疫情等風險,仍然不得不防。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與熊園的對話內容(略有編輯):
澎湃新聞:展望虎年,你認為國內宏觀經濟整體將作何走勢?
熊園:2022年,宏觀經濟仍將“穩字當頭”。
當前,經濟面臨的“三重壓力”仍大,尤其是“需求收縮”的壓力。因此,各方對於“穩增長能不能穩住、靠什麼穩住”分歧也比較大。
我認為,基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的一系列政策信號,“穩”是2022年最重要的目標,因此不要低估國家想全力穩增長的決心和力度,也不用懷疑即將陸續出台的一系列組合拳,包括松貨幣、寬財政、松地產、擴基建、促消費、穩外貿等。
不過,仍需要看到的是,基於2022年1月以來的數據和政策落地情況,就穩增長進度而言,政府意願(“想不想幹”)較強,資金投放(“能不能幹”)也陸續到位,但實際效果(“有沒有幹”)尚不及預期。例如地產的銷售、拿地、開工,挖掘機、重卡等機械銷量的數據表現不太好。
接下來,短期需要重點跟蹤房地產進一步鬆動、基建項目落地等情況,尤其是限購、限售、限貸等房地產需求端政策的放鬆進展。
澎湃新聞:對虎年的貨幣政策,你有哪些預期?會更加寬鬆嗎?
熊園:從2021年12月的全面降準,到2022年1月 MLF/OMO利率和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結合央行近期表態,我國貨幣政策已轉向全面寬鬆。
貨幣政策的一系列動作,體現了央行主動作為、靠前發力的決心,旨在提信心、穩預期、降成本、穩增長。總體看,“開始了就不會輕易結束”,後續仍有可能降準降息,只不過幅度和次數可能比較有限。
降準方面,綜合MLF到期、繳税繳準、跨年跨季流動性等因素,春節後或3月前後仍可能再降準,幅度可能是50BP。
降息方面,從已有數據看,2022年3月份和4月份,可能是更好的降息時點。短期內,仍需密切關注我國地產和基建的發力情況等。
澎湃新聞:對於2022年的“GDP增速預期目標”,目前市場有5%和5.5%兩個主要預期目標。對這方面你有何看法?
熊園:總的來説,我傾向於2022年我國GDP增速目標會定為5.5%左右,底線應是5%以上。
具體而言,一方面,從地方兩會各省份公佈的2022年GDP增速目標看,除北京目標為5%以上,上海、廣東、重慶、黑龍江、青海為5.5%左右,其餘省份目標均高於5.5%。按照各省GDP權重,以及考慮近年來各省加權平均GDP目標普遍高於全國目標等因素,全國GDP目標大概率為5.5%左右。
另一方面,中長期而言,《“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提出“2025年城鎮新增就業5500萬人以上”,按1個百分點拉動200萬左右就業人口的經驗規律倒推,“十四五”期間每年可能需增長5.5%左右。
此外,按照2035年GDP仍需翻番的潛在目標,2021年至2035年這15年期間,年均需增長4.73%,這也意味着“十四五”期間5%以上是較為合意的目標。
澎湃新聞:2022年的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相比,哪個更樂觀一些?為什麼?
熊園:2022年,對經濟和市場的走勢,均持樂觀。
2022年開年以來,股票市場整體向下調整,其中既有對我國穩增長力度的擔心,也有對美聯儲加息和疫情惡化的擔心等。
但往後看,還是剛才談到的,不用懷疑國家全力穩增長的決心,也不用懷疑即將陸續出台的,包括可能會再降準降息、地產有可能實質性鬆動、基建有可能超預期高增、金融監管當局呵護資本市場等一系列組合拳。
因此,2022年政策環境對經濟和市場都會比較友好,疊加“不差錢”,即流動性會比較充裕,建議對市場和經濟走勢都要樂觀點。
澎湃新聞:你認為,今年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如何?
熊園:判斷2022年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關注點是我國防疫思路是否會有調整,即何時會“放開國門”。
目前,雖然全球仍然沒有走出疫情的衝擊,全球經濟整體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諸多信號表明,英國、美國等主要國家可能會把疫情當做“大號流感”,全面放鬆疫情管控。
另一方面,我國疫情繼續點狀暴發,大部分有疫情的城市還是選擇“動態清零”策略,主要舉措是流調跟蹤、全民核酸檢測、部分“集中隔離”、倡議就地過年等。
這兩年的實際經驗表明,我國當前的防控策略可以快速控制住疫情,但短期內對疫情城市的交通、旅遊、餐飲等消費端影響還是比較明顯,也會干擾一些大型項目的開工施工等等。
如果後續歐美等海外國家進行了“全面放開”,我國疫情防控面臨的“外防輸入”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同時,全球供應鏈也有可能迎來較為明顯的恢復,一定程度可能會衝擊我國的出口鏈。
澎湃新聞:虎年你對哪些政策最為期待?
熊園:2022年,對政策面的三個內容最為關注。
一是穩預期、穩信心的政策力度,尤其是對民企、互聯網企業、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和對地方政府多重考核的調整力度等。
二是房地產的放鬆進展。2022年穩增長仍離不開房地產,因此關注各地地產調控可能的實質性放鬆,包括放鬆限購限售、降低首付比例、調整認房認貸標準、提升公積金貸款額度、放鬆預售金監管等。
三是一系列改革政策的進展,尤其是國企改革和要素市場化。從2022年各地“兩會”報告來看,絕大部分省份指出將大力推進國企改革,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順利收官”。同時,多個省份還強調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財税金融改革、科技體制改革等。
澎湃新聞:對於2022年的宏觀經濟,你認為需要特別防範來自哪些方面的風險?
熊園:總的來説,需要關注流動性收縮、疫情和政策不及預期等風險。
首先,是全球流動性收縮的風險。美國等海外發達經濟體將逐步收緊貨幣已是大概率事件,短期看我國仍可以“以我為主”、延續寬鬆。
不過,目前看美聯儲年內加息幅度可能不止一次,而且年內還可能開始縮表,這對我國的外溢性衝擊不容忽視。同時,也有誘發新興市場國家發生局部危機的可能性。
其次,是疫情風險。一方面,疫情仍持續反覆,加大了我國防控難度。另一方面,海外有可能陸續採取“放任不管”的模式,這對我國當前防疫策略是大考驗。
再次,是政策執行力度不及預期的風險。客觀看,除了穩增長,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需要穩的目標還有很多。同時,每項穩增長政策背後的對應約束仍然存在,如松地產擴基建和經濟轉型,短期控通脹和中長期雙碳,我國貨幣偏松和全球流動性退潮等。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