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醫療虧損子公司,為何吸引“縮表”的騰訊一擲千金?
比起降本增效,對於當前“縮表”下的騰訊而言,如何尋找新的投資賽道顯得更為重要。而在此前憑藉疫情大環境營收實現大漲的魚躍醫療近期業績開始呈現低迷態勢,此番有了騰訊的注資,魚躍醫療能否繼續“愉悦”?
9月19日,魚躍醫療發佈公告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迅捷醫療將引進戰略投資者騰訊。
實則自2022開年以來,在反壟斷、反資本擴張的大環境下,騰訊一直在收縮其投資版圖,不斷減持包括新東方、步步高、京東在內的一眾上市公司股份,而此番出手投資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公司不禁引起市場熱議。
而細究看來,雖該公司僅成立於去年11月,但作為魚躍醫療的急救業務板塊主體,旗下專業急救品牌德國普美康PrimedicGmbH在醫療急救領域擁有40餘年的經驗,其半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與心臟除顫監護產品在全球醫療急救行業具備較高的知名度。
就魚躍醫療而言,作為抗議概念股,疫情紅利退散後其業績也進入了下行區間,靠併購擴充業務版圖的魚躍醫療頻頻因質量問題身陷處罰投訴的風波。
如今,在醫療器械領域不斷同質化的市場下,研發投入“吝嗇”的魚躍醫療的競爭力逐漸減弱,此番引入騰訊注資,魚躍醫療能否逆風翻盤?
企鵝“過冬”下的罕見出手
9月19日晚間,魚躍醫療發佈公告表示,因子公司訊捷醫療經營發展需要,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向善科技,向善科技以現金出資2.91億元認購訊捷醫療新增註冊資本。增資完成後,訊捷醫療註冊資本由15000萬元增加至18633.5404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今年9月的向善科技其背後大股東正是騰訊,具體來看,騰訊持股99.9%,深圳市社創向善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向善管理”)持有0.1%的股份。
而穿透向善管理的股權關係發現,該公司由深圳市騰訊睿見投資有限公司100%持股,這也意味着該公司為騰訊的全資子公司。
在本次增資前,魚躍醫療、丹陽飛魚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持有訊捷醫療90%、10%的股份,丹陽飛魚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由魚躍醫療全資控股。
增資完成後,魚躍醫療、向善科技、丹陽飛魚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持有訊捷醫療72.45%、19.5%、8.05%的股份,這也意味着騰訊將成為訊捷醫療單一第二大股東。
而此次2.91億元的投資金額相較於騰訊偌大的商業版圖來説只是九牛一毛,而此番市場之所以對該筆交易熱議不斷,也是因此次投資與近期騰訊在資本市場持續減持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此前騰訊公佈的二季度財報數據來看,當季騰訊實現營收1340億元,同比下降3%,淨利潤186億元,同比下滑了56%。
在此背景下,騰訊推出一系列行動降本增效,公司強調將收緊營銷開支,削減運營費用。具體來看,騰訊砍掉了部分虧損業務,並縮減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此外在投資的資本版圖上也不斷收縮。
自從去年年底開始,騰訊不斷減持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其中包括京東、Sea Limited、步步高、海瀾之家、新東方等。
中報數據顯示,公司“上市投資公司權益”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裏,已縮水逾8,000億元人民幣,於上市投資公司(不包括附屬公司)的權益公允價值為6019億元。而在三個月前,這一數字為6060億元,六個月前,為9828億元,接近萬億規模。
雖投資版圖有所收縮,但騰訊也在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進行投資佈局。
今年8月11日,騰訊出資2.8億元持股32%成第二大股東,並由騰訊高級顧問任匯川出任三星財險臨時負責人並代行總經理職權。
入主三星財險也是這位互聯網巨頭前瞻性佈局的一大舉措,滲透保險業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我國金融開放的政策給外資在華險企迎來發展機遇,此外國內的保險市場需求也在逐步擴大。
而此番投資魚躍醫療的子公司,於騰訊而言也是其擴張急救業務的一步棋。
AED市場的前景幾何?
對於此次增資,魚躍醫療表示,主要基於訊捷醫療經營所需,符合公司整體的戰略發展規劃與長遠利益,一方面能夠優化訊捷醫療股權結構,為其生產、研發與經營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能夠充分結合公司自身及戰略投資者資源優勢,提高資產運營效率,並進一步推動公司急救板塊業務的拓展。
公開資料顯示,訊捷醫療是魚躍醫療急救板塊業務的主體。截至今年6月30日,迅捷醫療資產總額為1.76億元,淨資產1.16億元。
此前財報數據顯示,訊捷醫療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648.87萬元,營業利潤-2837.45萬元,淨利潤-2584.4萬元。
而此次騰訊出資2.91億已然超過其資產總額和全年營業收入,為何互聯網巨頭會如此青睞這家成立不到一年還出現虧損的醫療公司?
細究發現,騰訊所看重的實則是訊捷醫療旗下的品牌普美康。早在2017年3月,魚躍醫療收購德國普美康而普美康PrimedicGmbH在醫療急救領域擁有40餘年的經驗,其半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與心臟除顫監護產品在全球醫療急救行業具備較高的知名度。
實則,此番也並非騰訊首次佈局醫療急救業務。早在今年7月,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佈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這也被市場視為騰訊進軍應急醫療領域的劇舉措。
從國內行業前景來看,隨着今年來心梗、心衰等心臟猝死疾病併發症的升高,且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和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國內突發醫療的需求量在未來也將呈指數級上升。
據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55萬人死於心搏驟停,87%發生在醫院以外。而針對心跳驟停患者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電擊除顫和徒手心肺復甦,若能得到及時救助能大幅度增長存活率。
然而,目前我國醫療急救體系還存在較大的成長空間。根據我國每年約55萬的猝死人數和國家衞健委《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及管理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文件標準,我國141178萬的人口總量,AED配置數應達到141-282萬台,而目前我國每10萬人AED配置數僅有0.2-0.3台。
這意味着,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國內擁有旺盛且穩定的AED需求。隨着國家的政策推進,這種需求會變得更加緊迫。
值得一提的是,魚躍醫療表示,當前AED主要是旗下的德國普美康在生產,現在公司正在推進國產化的進度。目前公司已經有一款機器獲得了國產註冊證,後面會更集中往這個方向去投入。
疫情紅利消退,魚躍醫療業績遭遇“急剎車”
雖子公司的應急醫療業務市場前景明朗,也獲得了資本青睞,但作為母公司的魚躍醫療近期的業績似乎並不“愉悦”。
公開資料顯示,魚躍醫療是一家以提供家用醫療器械、醫用臨牀產品以及與之相關的醫療服務為主要業務的公司。目前公司產品主要集中在呼吸製氧、糖尿病護理、感染控制解決方案、家用類電子檢測及體外診斷、急救與臨牀及康復器械等業務領域。
而作為疫情概念股,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之際,魚躍醫療也順勢賺的盆滿缽滿。然而自2021年以來,魚躍醫療業績進入了下行區間。
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魚躍醫療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68.94億元,同比增加2.51%,但其個位數的增速創下多年來的增幅新低。
此外,公司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4.82億元,同比減少15.73%,這是魚躍醫療自2008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歸母淨利潤下滑,也由此拉開了其下滑趨勢。
分業務板塊來看,魚躍醫療的康復臨牀器械、呼吸治療解決方案和急救三大業務的均呈現下降態勢。報告期內,上述板塊分別實現營收6.49億元、10.99億元、0.64億元,同比減少了13.09%、16.8%和32.14%。
而業績下滑的趨勢在今年上半年也並未拉下剎車。8月23日晚間,魚躍醫療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的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53億元,同比減少1.11%;淨利潤為7.88億元,同比下降18.1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6.4億元,同比減少27.31%。
在營收淨利都不理想的情況下,魚躍醫療似乎也並未將注意力放在研發上。營銷費用逐年攀升的同時,公司的研發投入卻一直居於行業低位。以行業龍頭的邁瑞醫療為例,公司上年度研發投入高達27.26億元,而反觀魚躍醫療全年研發投入僅為4.26億元。
隨着家用醫療器械領域競爭的不斷加劇,產品同質化趨勢不可避免,而魚躍醫療的市場份額也將逐漸收到擠壓。在此背景下,魚躍醫療也曾通過收購的方式擴張自身業務版圖,然而近年來頻繁的擴張也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2017年前董事長吳光明因內幕交易“花王股份”被處以高額罰款,被上交所公開譴責。
除此之外,2021年5月,上海魚躍醫療因其“魚躍”睡眠呼吸機未經審查便發佈廣告,被上海市楊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予以罰款10萬元;2021年12月,江蘇省藥監局發佈了關於魚躍醫療的行政處罰信息,依據醫療器械管理條例,對魚躍醫療生產的電動洗胃機“流量”不符合規定一條,責令改正並處以罰款147304.50元。
二級市場上,在抗疫概念股逐漸迴歸理性的行情下,公司的股價也是跌入谷底。截至2022年9月20日萬件收盤,魚躍醫療收報26.96/元股,相比2021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37.5元/股,年內跌幅已超30%,當前市值僅為2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