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智控:9月19日接受機構調研,國盛證券、東吳證券等多家機構參與
2023年9月20日北路智控(301195)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3年9月19日接受機構調研,國盛證券、東吳證券、華泰證券、博時基金、大樸資產、德彙集團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
問:煤礦智能化的節奏如何?目前水平如何?
答:前面十幾年煤炭一直是搞自動化、信息化,2020年開始提出要實現智能化,國家智能化建設政策上有 3個時間節點很重要2021年示範礦實現智能化,2025年中大型煤礦實現智能化,2035年實現全部礦井智能化;我們理解 71個國家示範礦做試點指引,再往重點礦去複製,直至全部礦井,是個循序漸進、升級的過程。各個省級也制定了區域性的智能化建設推進政策。國家示範礦截止目前尚未完全驗收,政策指引及煤礦行業發展需求,智能化日程刻不容緩也不可逆,煤礦和智能化礦山服務企業都要不遺餘力的去推進。
我們理解為礦山智能化的還在初級階段需要很多的工作去推進,通過智能化驗收的礦山技術等各個方面也在持續升級。從歷史經驗上看,在政策截止時間前可能會存在一波小高峯的情況,但也有延後完成的情況,主要還是看各個礦井的生產管理需求,即便在現階段已達成智能化的要求,後期仍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實現智能常態化運行,國家也會出台新的政策去推動智能化水平從初級到中級過渡,所以總的來看,智能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問:進展緩慢的原因是什麼?
答:我們自己判斷是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按照礦山初級智能化驗收標準而言,120萬噸級以上的中大型煤礦的整套投資規模大概在 1-2 個億,裏面涉及到智能採煤系統、智能採掘系統、主通風的智能化、主排水的智能化、主煤流的智能化、智能輔助運輸管理系統、安全監控監測系統、智能通訊系統等等,因為礦方需要生產,所以這些智能化的建設不太可能同一時間全部安裝,選擇分步實施是常態化;其次,礦山、服務企業、項目要求、驗收組對於驗收標準的理解需要溝通和磨合以促使項目更好的實施;最後,全國 4400 多處的礦井, 礦井之間的差異化比較大,賦存條件比較好的礦井實施起來比較容易,賦存條件差的礦井實施起來相對會耗時,所以會因為各種各樣不可控的實操原因導致目前進度相對滯後。
問:礦山智能化的需求處於什麼狀態?現在節奏也比較近,是不是比較旺盛?
答:煤礦是對安全要求極高的行業之一,國家從 2020年開始提出煤礦智能化,煤炭企業自身出於對安全、無人化、迭代的內在需求,以及外部國家強制、引導、獎勵多個維度政策的發佈,持續地加碼催化智能礦山行業的發展。我們自己直觀感受礦山智能化的需求一直比較多,智能化建設的訴求相對較強。從礦井角度出發的話,還是要看各省的管理方針和執行推動。
問:公司和華為的合作模式如何?是否是直接競爭關係?華為早前推出礦山大模型,公司是否有合作?
答:其實,除了華為外,還有浪潮、深信服、中興,運營商等大公司也都紛紛入駐了智能礦山行業,可以看到煤炭市場及智能礦山行業在各方驗證中的優質性,以及背後廣闊的市場空間,行業巨頭的進入其實對於行業的理解和認可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和華為保持着穩定的合作,是華為部分產品的供應商,另外在一 些項目如“元圖工坊”等均有合作,其餘部分產品屬保密協議階段雙方暫未披露。公司的產品體系比較完善,更貼近客户的一線需求。未來,公司會積極地關注和了解國內各種大模型技術發展方向,思索在 I應用與公司智能礦山行業軟硬件產品經驗上的結合。
問:和同行業相比,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北路是國內少數產品能夠覆蓋智能礦山感知層、傳輸層、智能應用與決策層三大層級的智能礦山領先企業。從行業方向上而言,整個智慧礦山行業因為其自身的高防爆要求、應用場景複雜、井下專用的技術及不斷更新的迭代需求等,存在比較高的行業壁壘。從競爭方向上而言,我們的產品主要是軟硬件一體的產品,通訊、監控、集控、裝備配套四大類下的產品體系比較完善,綜合實力較強。在招標的時候,公司體量比較大,同時針對同一礦井下多系統之間融合和聯動,會有明顯優勢;從技術上而言,我們的融合通訊、人員定位的技術是相對領先的,其他產品都在第一梯隊,富有競爭力。
問:商業模式是否會有變化?未來軟件是否會增加?
答:首先商業模式其實還是取決於煤炭特殊的行業要求,硬件形式是軟件的一個載體。其次所有下井的產品都需要獲取防爆證,需要做防爆的處理,我們可以做到本安型基站,體積小且不佔巷道空間,這塊上我們也有一定的競爭力。在研發方面,我們歷年來投入都比較大,一方面,既有產品的升級迭代,進一步豐富子系統的功能;另一方面,煤炭行業的客户不像其他行業,需求比較具體,他們往往是會提出想要達到的效果,至於如何達成是考驗供應商能力的,我們會根據客户需求,結合礦井自身地質條件,設計出定製化的解決方案,去開發出真正適用客户需求的產品。
北路智控(301195)主營業務:智能礦山相關信息系統的開發、生產與銷售。
北路智控2023中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4.25億元,同比上升30.84%;歸母淨利潤9995.4萬元,同比上升23.04%;扣非淨利潤9298.68萬元,同比上升22.03%;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2.44億元,同比上升30.56%;單季度歸母淨利潤5759.44萬元,同比上升18.9%;單季度扣非淨利潤5405.12萬元,同比上升22.23%;負債率12.92%,投資收益411.92萬元,財務費用-815.94萬元,毛利率47.05%。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10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7家,增持評級3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57.58。
以下是詳細的盈利預測信息:
融資融券數據顯示該股近3個月融資淨流出1253.02萬,融資餘額減少;融券淨流出157.0萬,融券餘額減少。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與本站立場無關。證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如存在問題請聯繫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