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天然氣減排成行業共識 油氣企業抱團成立甲烷控排聯盟
每經記者:嶽琦 每經編輯:魏官紅
5月18日,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以下簡稱甲烷控排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北京燃氣、華潤燃氣和新奧能源為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成員單位,中國石油為聯盟第一屆理事長單位。
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正式成立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自我國提出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以來,國內控制温室氣體排放的行動正在加速推進。其中,非二氧化碳温室氣體管控是當前備受關注的議題之一。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李政在活動中表示,非二氧化碳温室氣體減排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問題,而油氣系統甲烷是非二氧化碳減排的重要切入點。
在未來行動方面,甲烷控排聯盟提出,聯盟成員要力爭2025年天然氣生產過程甲烷平均排放強度降到0.25%以下,加強甲烷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MRV)技術體系建設。
甲烷短期温升效應是CO2的80多倍
當前,大力發展天然氣是我國能源領域低碳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副司長王晶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消費的年均增速已超過了10%,但不可否認的是,直接排放或者散到空氣中的甲烷是引發温室氣體效應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李政介紹,甲烷的短期温升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當甲烷的泄露率超過2.7%,其碳排放特性甚至不如煤電。這也使得甲烷的逃逸排放可能會抵消天然氣的低碳效果,削弱其清潔屬性。
根據國際能源署近日發佈的報告,2020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業務向大氣中排放的甲烷略多於7000萬噸(相當於2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這相當於歐盟能源相關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
“儘管油氣系統甲烷排放佔全球因人類活動造成的甲烷排放的五分之一,總量並不大,但經濟性好,是事半功倍的合適切入點。”李政説道。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甲烷控排形勢嚴峻。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塗瑞和介紹,中國是世界上甲烷排放最多的國家,而能源行業的甲烷排放大約佔全國甲烷排放的50%左右。
李政通過對我國曆年油氣系統甲烷排放的估計指出,1995年至2018年間,我國油氣系統甲烷排放持續上升,而天然氣生產和終端利用是排放量增長的主因。
聯盟企業承諾2025年天然氣平均排放強度降到0.25%以下
面對甲烷排放帶來的氣候挑戰,甲烷控排聯盟在成立儀式上承諾,要力爭2025年成員企業天然氣生產過程甲烷平均排放強度降到0.25%以下。
目前,國內主要油氣企業在甲烷回收與排放領域已有一定成效。相關公告顯示,中國石油2020年天然氣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甲烷排放強度較2019年下降6%;中國石化2020年的甲烷排放量約達2.84億立方米,甲烷回收量達6億立方米,同比增加51.1%;新奧能源2020年實現BOG回收量約3431萬立方米。
與此同時,作為甲烷控排行動的基礎,甲烷的監測核算依然存在一些挑戰。李政指出,估計油氣系統各環節及總排放量是採取針對性減排措施的基礎,但由於油氣系統產業鏈長,排放源多,分佈廣而分散,部分泄露源不易識別,以及油氣系統中還存在排放特性複雜的“超級排放源”等原因,正確地估計油氣系統的甲烷逃逸排放也面臨着挑戰。
此外,中國石油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與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興春指出,國內油氣生產主要針對大氣量(放空)及排放源相對集中(儲罐)的甲烷排放採取控制措施,針對小氣量甲烷排放管控工作有待開展。
對此,甲烷控排聯盟在倡議宣言中表示,將加強甲烷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MRV)技術體系建設,推動甲烷監測計量系統化、常態化、規範化和國際化。同時,積極發展新能源,減少油氣生產過程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