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收割”加盟商大賺後,楊國福麻辣燙又要上市割韭菜?
對商業嗅覺靈敏且二十年來都跑在行業前列的楊國福而言,將公司轉為股份制絕對不會是隨意的舉動,必然有着全盤的考慮。或許很多人會把麻辣燙和火鍋進行類比,但是楊國福要想上市,能學習模仿的對象並非海底撈。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行者 伊然
楊國福麻辣燙要上市了?
近期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
具體來説,公司企業類型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公司經營範圍新增品牌管理、互聯網銷售、餐飲管理等。
一般來説,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是為了接下來的大規模資本運作鋪平道路。業內人士認為,楊國福此舉或是為了後續大規模資本運作鋪路,因為股份公司更易吸引投資機構,優化資本結構和組織結構,進而向證監會提出IPO上市申請。
如果最終上市,楊國福本人頗有傳奇色彩,二十多年的餐飲創業故事或許又會被坊間津津樂道一番。
▲圖片來源:楊國福麻辣燙宣傳視頻
1.
/ 東北“老大哥”創業做麻辣燙 /
麻辣燙是四川特產,但是讓多數人想不到的是,真正將這門小生意做大的卻是一位東北人。
聞名全國的楊國福和張亮算得上不近不遠的親戚,楊國福生於1970年,比張亮年長15歲。據張亮本人説,二人並非是坊間盛傳的舅舅和外甥的關係,楊國福其實是自己“姑家的表姐夫”,算是平輩。
楊國福的老家是距離哈爾濱有八十多公里的賓縣萬發村。家裏條件有限,楊國福15歲就開始打工賺錢。不過村裏能做的生意很少,多是農活和雜活,二十歲的時候他選擇到哈爾濱投奔親戚,擺攤做食品生意。
楊國福回憶稱,當時的夜市一家名叫“華辰快餐”的小餐館靠着賣麻辣燙生意火爆,讓賣烤肉串和鐵板魷魚的他羨慕不已。
隨着城市建設加快,擺攤做生意的空間越來越少,小販們也漸漸將生意轉移到了門臉房,楊國福在新永和街和果戈理大街交叉口租了一個半地下室。
眼瞅着烤串和鐵板魷魚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靠着擺攤賺到第一桶金的楊國福決定試着做麻辣燙。直覺告訴他,這是一門肯定有前途的生意,畢竟相對於其他小吃,麻辣燙的成本較低,回本速度肯定會快一些。
在妻子的支持下,楊國福沒有拜師學藝,也沒有花錢去買配方,而是自己在屋裏琢磨,研製有特色的麻辣燙底料。那時候學習同行買回香辛料放到鍋裏炒,甚至嘗試用豆瓣醬研製底料,雖然有盈利,但客户的評價不好,於是他決定將店面關掉,等研究成功後再開業。
幾番折騰,楊國福終於找到了按照東北人口味改良四川小吃的方法——用東北人喜歡喝的牛骨湯中和辣味,添加冰糖、全脂乳粉讓湯汁呈現奶白色,打造了口味鹹中帶甜能喝湯的麻辣燙底料。
2003年9月,33歲的楊國福在哈爾濱永和街開起了自己的生意——楊記麻辣燙。
楊國福認為,“可以喝湯”改變了大眾對麻辣燙的認知,不再將其視為高鹽高油的垃圾食品,而是比較健康的街邊小吃,葷素搭配且價格不貴。
楊國福回憶道:“當時麻辣燙還是按碗賣的,一碗三塊錢。有的顧客吃一碗麻辣燙,可以續上兩三次湯。”
東北講究人情關係,依靠親友謀生是普遍情況。楊國福的店鋪生意越來越好,周邊人自然也想沾光。親朋好友跟着楊國福在哈爾濱周邊開出了幾十家店麻辣燙店。
當然,真正讓楊國福麻辣燙突圍的不僅是“可以喝”的產品改良,更重要的是其不斷創新的生意模式,某種程度上正如楊國福本人所言——他精準的商業嗅覺和思維。
跟着他一起賺錢的人越來越多,小本生意也漸漸走上了規模化經營的道路。
2.
/ 加盟費一年能賺兩三百萬 /
看到哈爾濱一家包子店在當地開出將近300家連鎖店,楊國福受到啓發,認為自己也得走品牌加盟的路線。
2005年,他用自己的名字註冊了商標;2006年,對外開放加盟;2007年,哈爾濱楊國福麻辣燙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楊國福麻辣燙按碗售賣,客單價從3元一碗漸漸漲至4元、5元、8元,但還是不足以應對房租、人工等各項成本的上漲。
2009年,楊國福麻辣燙來了一次全方位的升級改造,首創了麻辣燙行業“論斤稱重”商業模式。
楊國福看到了自取食材的巨大潛力,他認為:“一方面,消費者自主性提高,可以根據喜好自主選擇菜類;另一方面,他們還可依據食量選擇重量,吃的多費用就高,吃的少費用就低,避免了漲價所帶來的客流量減少等問題。”
後來,這個模式被同行廣泛應用,幾乎成為了行業慣例。
2012年,楊國福根據實際需求,決定對麻辣燙的出品方式進行改革,廢除了“大鍋熬煮一整天”的模式,改成“單鍋現做”。按需製作讓顧客獲得了全新的體驗,不再擔心湯底重複利用,進一步認可麻辣燙新鮮健康的理念。
至今對第一個加盟招商的電話,楊國福仍能倒背如流。那時候,他一天要接十幾個諮詢電話,最初加盟費只有1000元至3000元,性價比十分高,一年就能吸引到幾百個加盟商。
2009年,僅靠加盟費,楊國福一年就能賺兩三百萬元。2010年,楊國福加盟店總數突破1000家,遍佈東北三省。
做上了東北“老大哥”,楊國福卻很焦慮,鬆散的組織機構和公司混亂的管理問題重重——店鋪數量雖然多,但是沒有系統規劃,統一性不強,無法形成品牌效應,幾乎等同於雜牌軍。
不顧周圍人的反對,楊國福決定進行內部整頓,實現轉型升級。為此,他付出了高昂的學費,加盟業務整整暫停了兩年。
期間,他請人重新確立了品牌策略,提出快餐式麻辣燙的概念,確立“巴蜀文化+時尚快餐+麻辣元素”的基本方針。同時,楊國福將加盟流程正規化、建立標準化食品加工廠、與國內外各類食材供應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3年,完成品牌升級的楊國福麻辣燙決定走出東北,向全國市場進軍。既然要走出去,那就得把招牌打的響亮。楊國福決定進軍北京核心商務區,建立樣板店。
楊國福麻辣燙在建外SOHO東區打造的200平米樣板店開業就在京城餐飲界引起了轟動,加盟商紛至沓來。一年多的時間,北京就多了一百多家楊國福。
拿下北京市場,進軍其他省市就變得容易了。2015年,楊國福權衡之後,決定南下,將公司的總部從哈爾濱搬到了上海,成立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也是從那年開始,楊國福的開店數量一直力壓張亮,坐穩了麻辣燙行業“一哥”的位置。
同年,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楊國福在四川的工廠年產能達到1.5萬噸,可以供1.2萬家店使用,
▲圖片來源:微博@楊國福麻辣燙
3.
/ 食品安全屢翻車,背後的隱患 /
對商業嗅覺靈敏且二十年來都跑在行業前列的楊國福而言,將公司轉為股份制絕對不會是隨意的舉動,必然有着全盤的考慮。
或許很多人會把麻辣燙和火鍋進行類比,但是楊國福要想上市,能學習模仿的對象並非海底撈。2018年,海底撈招股書顯示,341家直營門店的非流動資產高達30.46億元。
海底撈有着重資產撐腰,走加盟路線的楊國福屬於輕資產,收益更多是靠加盟費和銷售收入。
據悉,依照不同的地域,楊國福的加盟費從7900元/年-49900元/年不等。除了加盟費,總公司主要通過賣原材料賺錢。有加盟商透露的原材料成本價在1.3元/碗。按照楊國福集團的官方數據,平均每家門店每天訂單量在300-400單,以此推算 6000家店每天貢獻的原料收益在300萬元左右。
今年,楊國福推出火鍋底料和自熱產品,顯然也是在嘗試拓寬自己的營收渠道。
2019年底,楊國福曾在採訪中透露當年公司營收預計將達到13億元,加盟費只佔其中兩成,多數收入來自商貿模塊,但是楊國福並沒有透露公司的利潤。
彼時,楊國福對公司五年發展提出了一個較為具體的計劃:海外門店數量達到1000家,國內門店數量增至9000家,集團整體營收達到100億元。
計劃歸計劃,現實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模式,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
近年,楊國福麻辣燙因為食品衞生問題多次被爆料:
2017年,二十多家店鋪在外賣平台上存在證照不符的問題;2018年,員工在廚房切肉時雙腳放在案台上;今年7月,視頻博主潛伏拍到倉庫內食材被老鼠咬後仍繼續使用、廚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豬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問題。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針對楊國福麻辣燙的投訴中,多名投訴人表示在食物中曾吃出蟲子、蒼蠅、蚊子、蟑螂、頭髮、指甲等,有消費者還説自己吃出了腸胃炎。
12月11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針對近期市、區市場監管局發佈的食品安全問題通報,整理了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名單,楊國福麻辣燙又因為門店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榜。
每一次被媒體爆料、被監管機構處罰,楊國福麻辣燙都迅速發佈致歉聲明,表示總部派工作人員前往監督。但是每次整改,似乎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事後彌補。
據悉,A股對餐飲類企業的上市審批較為嚴格,行業不規範、企業財務透明度不高、利潤不穩定、運營模式太重、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等等成為餐飲類企業上市的“攔路虎”。
食品安全是餐飲行業的生死線,楊國福如果真的走向了資本市場,那相關問題會產生的連帶影響會越來越大。投資機構必然需要楊國福拿出切實可行的管控措施,規避風險。
在“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峯會”上,楊國福表示數字化建設目前是品牌短板,處在起步階段,將投4000千萬用於企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或許不僅是為楊國福公司內部提供清晰全面全國店鋪信息,也可以滿足投資人的需求。畢竟在大數據分析一切的年代,詳細的數據庫在輔助公司向外部投資人推銷和證明自身的實力,也能夠讓外部資本對楊國福進行估值。
從種種舉措看,楊國福是實打實地在往上市的方向上努力,但能否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至少先得過了消費者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