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併重組、資本補充落地提速 中小銀行改革進入加速期
中小銀行新一輪改革加快推進。近期中小銀行兼併重組落地效率持續提升,6月9日遼瀋銀行開業儀式在瀋陽舉行,自公告至股東獲批遼瀋銀行用時僅不到五個月。截至目前,已有四川、山西、陝西、河南等多地上演中小銀行合併重組案例,“抱團取暖”由零星案例逐漸變為行業趨勢。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近3000億元,發債只數與去年同期相比近乎翻倍,專項債注資中小銀行也呈現“多點開花”局面。
分析指出,無論是兼併重組還是增資“補血”,都有助於穩妥化解中小銀行局部性、結構性流動性風險。《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在夯實資本實力的基礎上,金融監管部門還將進一步推進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工作,其中公司治理、股權結構仍是監管重中之重。
兼併重組不斷提速
近期中小銀行改革進一步提速,兼併重組落地效率持續提升。
6月9日,遼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開業儀式在瀋陽舉行。遼寧銀保監局官網於6月1日披露遼瀋銀行發起人股東名單,批覆同意了8家國資企業的股東資格。其中,遼寧金融控股集團持有遼瀋銀行105億股,持股比例52.5%,位列該行第一大股東。
遼瀋銀行籌備進展十分迅速,公告設立、監管批覆、專項注資、股東獲批在5個月內相繼完成。業內人士表示,遼瀋銀行合併重組進程提速,標誌着中小銀行相關流程日益成熟,後續此類重組或將繼續提速。
截至目前,除遼寧外,已有四川、山西、陝西、河南等多地上演中小銀行合併重組案例,其中既有上市銀行參與重組或控股中小銀行,也有區域農商行吸收合併其他銀行,亦包括多家地方城商行合併成立省級城商行,共涉及30多家銀行機構。整體來看,由省內規模小、盈利少的銀行組成,而同省實力較強的城商行則保留,這已成為當下重組省級城商行的一大特徵。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由地方政府主導的“抱團取暖”一方面對重組銀行進行了“止血”,即通過完善公司治理、健全風控體系來規範經營。另一方面也通過併購整合、“肥瘦搭配”來穩定地方金融供給的能力,通過注資提升重組後銀行的穩定性,防範金融風險。此外,兼併重組也是優勝劣汰的選擇,有助於提升銀行內部管理,優化網點業務佈局,提高運營效率。
業內人士同時也提示,中小銀行兼併重組不能僅是“一併了之”。“抱團取暖會讓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這一過程需要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的統籌和支持,否則在融合和歷史包袱化解的過程中可能會帶來理念錯位、市場接受度不高、規模虛增、管理混亂等新問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指出。
多渠道進行資本補充
除通過“抱團取暖”化解風險外,對於更多區域性中小銀行而言,通過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方式進行資本補充是增加自身實力更常見的方式。Wind統計顯示,截至6月9日,中小銀行年內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達到2784.7億元,從發債只數看,今年銀行發行了51只二級資本債券,與全新同期26只相比近乎翻倍。
銀行融資動作頻頻的背後是資本補充需求提升,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3%,較上季末下降0.09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91%,較上季末下降0.13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51%,較上季末下降0.19個百分點。
“目前中小銀行補充資本主要通過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等方式進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任濤表示,資本補充的目的在於提高風險抵禦能力,因此外源資源補充的根本在於使其不斷提升內源資本補充的能力,即給予其資源和政策支撐,使其逐步由外源資本補充過渡到更多依賴內部資本補充。
自2020年7月政策層面明確可以通過地方專項債來注資中小銀行後,多地已有相關案例落地。任濤表示,利用地方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可以壓實地方政府在解決中小銀行問題上的責任,同時也有助於避免專項債券募集資金出現閒置。而從專項債的項目收益平衡來看,大多是通過現金分紅、股權增值以及後續的市場化股權轉讓實現。
分析認為,下半年銀行業仍將面臨一定的資本、撥備和流動性補充的壓力。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熊啓躍表示,無論是從撥備計提還是監管新規等方面來看,今年銀行資本補充壓力應該也不小。此前監管部門出台了《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後續也會制定相關辦法對附加資本提出監管要求,部分入選銀行資本壓力將加大。
任濤建議,可以進一步拓展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如在之前減記型資本債券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轉股型資本債券。此外,還可以擴大優先股和可轉債的發行範圍,允許更多非上市中小銀行通過優先股和可轉債來補充資本。
公司治理股權結構是監管重點
在增強資本實力的同時,政策支持下中小銀行深化改革也向縱深推進,其中公司治理、股權結構仍是監管重中之重。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已五度發文強調將加大中小銀行公司治理。6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準則》,強調加強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此前銀保監會也多次表示,將持續加強股東股權和關聯交易監管,推動專項整治工作常態化,聚焦重點機構重點問題,加強處置處罰和公開披露,持續抓好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王一峯表示,隨着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銀行業內部競爭將加劇,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供給“產能過剩”。中小銀行發展應當徹底摒棄規模情節,放棄粗放經營的發展理念。我國中小銀行數量眾多,區域分佈廣泛,客羣基礎不一,管理參差不齊,因此下一階段,提升中小銀行公司治理能力是必然之選。
任濤同樣認為,中小銀行應把握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內涵,做到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與宏觀經濟變化相適應、與地方經濟發展重點相適應,摒棄“規模求大、地域求廣、業務求全”的發展情結,貫徹做優做精做強做特的發展理念。同時不斷優化股權結構,持續彌補公司治理短板,既要杜絕內部人控制、又要防範外部人控制。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