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間,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正在推進潛在私有化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事項,相關情況尚待進一步核實,海爾智家股票自2020年7月31日開市起停牌一天,並於8月3日復牌。
同日,海爾電器集團公告稱將於今天上午九時正起短暫停止買賣,因此,與該公司有關的所有債券亦將同時短暫停止買賣。
實際上,早在半個月前,海爾智家就發佈了潛在私有化海爾電器的提示性公告,稱公司一直在持續探討有關潛在私有化的方案,在考慮潛在私有化的潛在條款和架構,包括建議對價及其潛在時間表。
海爾智家本次謀求私有化方案,將之前的兩個平台整合為一個上市平台,如若成功,海爾系兩大家電上市平台將合而為一,無疑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意欲為何?
作為海爾集團家電業務的兩大上市平台,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在業務層面各有側重——海爾智家的主要業務包括國內冰箱、空調等產品,以及海外家電產業;海爾電器負責國內洗衣機、熱水器的製造,以及國內市場的渠道分銷業務等。
從業務層面來看,分割兩塊,二者無法享受到對方業務板塊的紅利。同時,海爾電器作為獨立上市公司,由海爾智家控股,這種架構造成了一些弊端:一方面,這會讓外界對海爾集團家電業務板塊的估值產生困惑;另一方面,在海爾雙上市公司平台架構下,利益、管理一致性存在隱憂,使得產業鏈運營效率未發揮出應有水平,以及冰洗等強勢業務與產業地位並不匹配。
從資本層面來看,目前A股海爾智家市值約為1180億元,港股海爾電器市值約750億港元,總市值加起來不到2000億元,而同行的格力電器市值近3500億元,美的集團市值已近5000億元。
海爾、美的、格力一直以來被稱為中國白電三巨頭,海爾集團兩個上市平台市值之和不及美的集團總市值的一半,也遠不及家電業務單一的格力電器。
從業績方面來看,據海爾智家今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實現營業收入431.41億元,同比減少11.09%,淨利潤10.7億元,同比減少50.16%;據海爾電器今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45.66億元,同比減少22.4%,淨利潤為5.08億元,同比減少47.3%。
一方面,二者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另一方面,雖然二者的營收並不低,但是二者的淨利潤總和卻和美的差了一大截。
據其財報顯示,美的集團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580.13億元,淨利潤48.1億元;而相對家電業務單一的格力電器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203.95億元,淨利潤為15.58億元,與二者不相上下。
因此,如果海爾電器私有化成功,海爾家電主業有望首次統一至同一平台,不僅可以使得公司內部管理體系也釐清,有望提升公司戰略落地能力及經營管理效率,還可以提高海爾主營家電業務的市值,改善上市公司業績,同時海爾集團家電業務的真實水平被投資者看到,海爾智家將面臨價值重估。
“不管是從現在來看,還是從未來發展來看,白電行業中海爾集團都是與美的集團並駕齊驅的公司,合併成同一個上市平台後,市場就對海爾智家能有一個正確、合理的估值。”有業內人士這樣表示道。
私有化方案或將即將落地
事實上,海爾電器的私有化已經持續了半年多時間。7月31日,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雙雙停牌的舉動,或許意味着最終私有化方案即將落地。
2019年12月,海爾智家在一則澄清公告中首次明確透露出計劃私有化海爾電器的信息。
公告稱,海爾智家正在探討私有化海爾電器,但尚未向海爾電器提出確定的私有化計劃,根據意向安排,海爾智家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通過發行的H股來支付對價。也就是説,早在去年,海爾家電業務就欲整體上市。
而後,海爾智家連續7個月7次披露私有化海爾電器進程公告,最近一次私有化進展披露是在本月17日,海爾智家發佈了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及潛在私有化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進程更新的提示性公告,指出多項有關海爾電器的私有化工作正在推進中。
被資本市場低估、營收利潤雙雙大幅下滑,或是促使海爾電器私有化的進程提速的原因。而此次是首次以停牌的方式來進一步核實私有化進展,這意味着或將在不久的將來看到完全體的“海爾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