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強化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圖/ic
文|周麗莎(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
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十大報告這一重要論述堅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明確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保障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理論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支撐和體制保障,對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激發非公有制企業活力,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能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增強微觀主體活力。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性地位。
國有企業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也是起支柱作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目標為出發點,更多在關乎國計民生、掌握國家命脈的領域發揮主導作用,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重點在於建立具有中國的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非公有制企業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激發非公有制企業活力,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能,其關鍵在於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更加完善的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推動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要素的投向、產品消費、利潤實現、利潤分配等主要依靠市場交換來完成。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重點,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全面完善產權制度加強產權激勵,強化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完善產權制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堅定決心的體現。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就是指市場在社會生產領域的資源配置中處於主體地位,對於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商品價格擁有直接決定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機制,主要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及激勵和約束機制,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利潤為導向引導生產要素流向,以競爭為手段決定商品價格,以價格為槓桿調節供求關係,使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達到總體平衡。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全面完善產權、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制度,築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體制基礎。
全面完善產權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加強產權激勵。通過完善產權制度,有利於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保護公平競爭;有利於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有利於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激發創新創業活動,強化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