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分析認為,上半年國內銀行業淨利潤同比較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是銀行大幅度向實體經濟讓利,另一方面是商業銀行加大貸款損失準備計提以應對壞賬風險增加壓力。
銀行內部人士直言,在整個團隊預期薪酬下滑的壓力下,如何激發他們全心全力工作,既加大針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又能有效做好壞賬風險防範措施,難度的確不小。
記 者丨陳植
編 輯丨張星
“日子不好過。”一股份制銀行華東地區分行對公業務部門主管張強(化名)向記者感慨。
目前他還沒收到半年度績效獎金,但鑑於上半年他所在的銀行淨利潤下滑與壞賬撥備大幅增加,他擔心這筆收入較以往會大幅縮水。
8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的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為10.35%。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0.83%,較上季末下降0.15個百分點。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此分析説,上半年國內銀行業淨利潤同比較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是銀行大幅度向實體經濟讓利,另一方面是商業銀行加大貸款損失準備計提以應對壞賬風險增加壓力。整個上半年,國內銀行業貸款損失撥備較去年底增加5003億元,某種程度影響了行業盈利表現。
“不過,工作還得繼續。”張強告訴記者。近期總行佈置了下半年工作重點,一是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對部分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企業可以給予更高的貸款利率優惠;二是做好不良貸款持續反彈的風險應對措施。
他直言,這讓整個團隊頗感為難——熊與魚掌,如何兼得。
一家國有銀行華東地區分行對公信貸部門負責人向記者坦言,他們也收到類似的工作要求,對此他們制定了新的獲客放貸策略——加大當地擬上市企業的拜訪力度並提供更高的低息信貸支持,因為這些地方企業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政策扶持,不但令信貸安全性更高,還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獲取供應鏈金融貸款,從而完成加大實體經濟信貸投放目標。
“不過,在整個團隊預期薪酬下滑的壓力下,如何激發他們全心全力工作,既加大針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又能有效做好壞賬風險防範措施,難度的確不小。”上述國有銀行對公信貸部門負責人直言。
大行忙於權衡放貸與風控
在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峯看來,上半年國內銀行業淨利潤增速同比下滑9.4%,反映這一期間銀行業加大不良貸款確認與處置,以及加大貸款撥備計提力度。其中,國內銀行所以大幅度增加撥備計提力度,還因為他們需在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IFRS9)所規定的預期損失法下,對相關潛在壞賬損失進行動態撥備安排,還有針對非信貸類資產、表外問題資產“回表”等行為開展預防性的舉措。
“但壞賬撥備計提力度增加,也讓我們業務拓展變得艱難。”張強向記者指出,由於上半年銀行受此影響淨利潤下滑,近期他們部門大幅削減差旅費用,導致貸後管理措施出現不小變化——以往,客户經理與風控人員會出差前往貸款企業,實地考察企業經營狀況,一旦發現企業訂單驟降或大幅削減員工等現象,就會對企業迅速採取資產保全措施以減輕貸款損失。如今在差旅費用削減與疫情衝擊下,客户經理與風控人員主要通過網絡收集企業相關信息、或向企業索取經營照片、財務數據以判斷貸款是否安全。然而,這些“紙面上”的數據信息未必能真實及時反映企業經營風險變化,令銀行壞賬防範措施相對滯後。
“銀行還需將錢用在刀刃上——只有投入必要資金強化貸後管理環節跟蹤管控力度,才能提前有效應對潛在壞賬風險。”讓張強更擔心的,是不少團隊員工正擔心自己薪酬隨銀行淨利潤下滑而縮水,導致工作積極性有所回落。究其原因,銀行每月都會從員工薪酬裏“預留”一筆績效獎金,在年底根據總行淨利潤、業務壞賬處置進展等因素決定是否足額髮放。如今銀行上半年淨利潤下滑,預示着年底這筆獎金很可能縮水不少。
“每天我都給他們打氣,鼓勵他們多做業務以量補價。”他向記者透露。尤其是銀行為了加大實體經濟信貸投放,對相關工作業績突出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獎勵,某種程度可以彌補他們的年底獎金縮水。
但張強發現,不少員工坦言現在對公信貸業務拓展難度增加不少,一方面不少中小企業要求銀行低息放貸(年化利率在5%左右),但他們考察下來這些企業實際經營風險與低息放貸不“相稱”,合理的貸款風險定價至少在年化7%以上;另一方面銀行風控部門仍從嚴審核企業信貸申請,只要他們發現貸款申請企業所處行業或產業鏈核心企業出現負面信息(包括行業收入增速下滑或遭遇行業波動風險,或核心企業出現大幅裁員或融資類產品逾期兑付),就直接否決相應貸款申請。
因此張強建議員工採取另類措施“創收”,比如多走訪當地擬上市公司,以後者作為核心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貸款提升放貸量。
一家地方擬上市的高科技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言,近期登門拜訪的銀行信貸部門主管都在竭力兜銷低息貸款,讓他們感到貸款價格戰悄然升温。
“儘管銀行信貸投放力度加大給我們業務發展帶來更大的支撐,但我們擔心錢來得太容易,融資成本又低,會讓我們經營策略反而變得激進,不利於企業長遠穩健成長。”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
張強甚至聽説個別銀行還悄悄將信貸資源“變相”投向房地產領域。“起初我們挺羨慕他們,因為這的確是一個既能增加信貸投放、又能管控風險(因為某些地區房價上漲且銷量回升)的好辦法。”他指出。但隨着近期多地銀保監局強調“堅決防止房地產貸款亂象回潮”,他所在的銀行內部迅速啓動了信貸資金投向自查,一旦查到信貸資金變相流向房地產就直接問責相關負責人。
農商行急於處置壞賬壓力
相比大型銀行努力權衡放貸與壞賬管控,不少中小銀行在淨利潤下降壓力下,倍感壞賬處置壓力。
銀保監數據顯示,上半年國有大型銀行與農村商業銀行的淨利潤下降幅度最大,分別同比下降12.04%與11.41%,與此同時,大型商業銀行二季度不良貸款率為1.45%,較一季度末的1.39%上行6個基點,而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則從一季度末的4.09%進一步升至4.22%,上漲13個基點;不良貸款餘額從一季度末的6831億元增加至7365億元。
銀保監會人士對此指出,當前不良貸款並未充分暴露,存在較大上升壓力。相關銀行需做好不良貸款可能大幅反彈的應對準備。
一要進一步做實資產分類。嚴格區分受疫情影響出現困難的企業和本身經營風險較高的企業,對於後者,嚴格按規定確定資產分類,符合不良標準的必須劃為不良,實質承擔信用風險的其他表內外資產也應執行分類標準。
二要繼續加大處置力度。今年不良資產處置金額要在去年基礎上合理增加,降低撥備覆蓋率釋放的資源必須全部用於處置不良。
三要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綜合使用核銷、清收、批量轉讓、債轉股等手段,做到應核盡核、應處盡處。
一家農商行負責對公信貸的副行長向記者透露,近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儘可能多地妥善處置不良貸款。上半年他所在的部門出現多筆百萬級信貸壞賬,按照銀行內部規定,整個團隊的年終獎都將被“截留”用於核銷不良信貸損失。
“目前我們正與地方政府溝通,對一些基本面良好,但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當地企業提供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再由銀行提供新的貸款資金供企業盤活業務與償還以往信貸,如此我們也能變相壓縮壞賬規模。”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農商行為此規定,團隊若能解決一定額度壞賬,年終獎還將如數發放。
與此同時,他還與地方AMC公司加大溝通,爭取後者能收購更多信貸壞賬以協助他們壞賬“出表”。
“整個溝通談判過程卻相當艱辛。”他表示。儘管地方政府也積極斡旋,建議地方AMC公司收購大量銀行壞賬,但後者基於自身風險管控考量,只願收購存在“造血能力”的不良資產包。
這位副行長還向記者透露,由於壞賬率增加“吞噬”銀行不少資本金,近期地方政府一度考慮將它們併入當地城商行,或引入專項債資金對銀行增資增加資本充足率,對此整個銀行員工備受鼓勵,因為他們都希望藉助當地城商行的資源整合,能加快銀行理財業務轉型步伐,從而帶來新的中間業務收入與員工薪酬提升。
年初為了應對疫情衝擊下的對公業務壞賬風險增加,他所在的農商行決心加大理財業務佈局,但幾個月的實踐,讓他們發現現實與理想差距太大,很多銀行員工根本不瞭解理財市場最新產品發展趨勢,後台技術系統也無法支撐銀行代銷公募基金等。
“可惜的是,現在銀行合併與專項債資金增資事宜又沒有聲音,令團隊有點失落。”這位副行長感慨。目前他最擔心的是,由於擔心收入持續下滑,一些基層網點員工已考慮離職,反而會帶走不少存款客户資源與企業最新經營狀況變化信息,反而令銀行業務拓展與壞賬處置變得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