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10日電 (魏薇)“從原始的科技創新到中間的成果轉化,再到最後的商業化,金融都可以發揮作用。”9日,在2023金融街論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與創業”論壇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劉碧波接受中新經緯等媒體採訪時説。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劉碧波 來源: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談金融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作用
劉碧波表示,首先,金融起到資源配置的作用。原始創新、概念驗證、產業發展都需要政府資金、社會資本通過科技計劃、創業投資、銀行貸款等形式進行投入。
其次,金融可以起到風險管理的作用。技術相對於一般產品和服務,不確定性較大,無論是事前技術開發風險,還是後期的產品化和企業經營的風險,可以利用保險機制和資本市場的風險分散機制去解決問題。
再次是機制設計作用。由於技術轉讓中的不完全性,技術研發方將技術交易給企業後,並不代表企業有能力完全應用該技術。可以借鑑金融中的合約設計,去保證各參與方能夠真正全身心投入科技創業,激發各主體的活力。
最後,金融可以將市場信號傳達給創新端。科研學術與商業往往並不在同一個話語體系。金融市場的一個功能是,通過價格等信號,把市場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傳遞給科研端,從而更好地幫助科技創新。
談如何理解“科技金融”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牢牢把握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做好相關金融工作指明瞭方向。
在劉碧波看來,科技金融作為五篇大文章的第一篇可以看出,無論是從頂層制度設計、再到市場運行的基礎設施,都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落實到科技金融領域,就是金融要為原始創新到產業化的全流程提供充分的支持。
劉碧波認為科技金融具有以下發展趨勢:
一是金融介入的前置化。在科技創新鏈條中,原始創新主要依靠公共資金,後續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逐步開始有社會資本介入。現在一些金融機構開始探索比天使輪和種子輪更早的資金支持。
二是金融服務的多元化。除了傳統的創投外,銀行有科技信貸、保險有科技保險、債券市場有科技債券,信託、融資租賃等機構也有相應的產品,未來會產生更豐富多元的服務。
三是管理機制的理順,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本身具有的高風險的特點,金融機構如何去識別、管理風險,風險最後如何承擔、轉移或是處置,還需要進一步釐清。
四是技術流通體系的建設,無論是風投還是銀行,在做風險處置時,需要一個健全的技術流通市場的流動性支持,這是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一項基礎設施。
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指企業以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作為質押物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旨在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因缺少不動產擔保而帶來的融資難問題。
近年來,雖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增速較快,但在各項貸款總額中的佔比仍較低。“銀行參與積極性還是很高的,但是總規模相對有限,主要還是跟技術本身的價值、實踐中的評估和管理難度有關。”劉碧波對中新經緯説。
對於銀行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的難點,劉碧波總結為四方面:
一是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例如知識產權中包括著作權、專利等,但涵蓋範圍並不完整。
二是知識產權評估困難,儘管現在市場上有一些常用的做法,但由於技術存在後續開發的不確定性、技術價值與最後的產業實施能力直接相關,銀行的評估工作存在客觀困難。
三是管理上的困難,由於技術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如何對拿到貸款後的項目進行跟蹤和管理,對銀行的技術能力和成本能力要求較高。
四是出現風險後的處置,還缺乏健全的原則和機制。技術要素市場建設不完善,這是銀行進行不良資產處置時非常關心的事。
針對如何化解上述難點,劉碧波也談到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銀行可以從風險收益特徵、期限等維度引入更多創新產品和機制。例如現有的投貸聯動模式是一種不錯的嘗試。此外,他還提到,可以探索建設更專業化的科技銀行,專注某一科技領域,內部培養具有技術能力的團隊,外部積累專家資源,從而有效提高技術識別、評估和風控能力。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魏薇:[email protected])(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