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熊英英
此前,前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離職,出任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引發財經圈極大關注。
4月6日,任澤平迴歸資本市場首場宏觀策略報告會在蘇州博物館舉行。在不到一個小時裏,任澤平談到了宏觀經濟、資本市場、人口、房地產等諸多熱點問題,並表示“中國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也迎來了大機遇。作為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長期樂觀主義者,我們認為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2021年經濟主題詞:通脹預期
任澤平提出,中國這一輪改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改革的預期形成的過程;第二階段落地攻堅陣痛期;第三階段紅利釋放期。“從2019年以後我們已經開始享受改革紅利,但並不意味着改革任務完成,後面仍面臨很多挑戰。”
任澤平提出,2021年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我們面對全球經濟復甦的共振,去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復甦,實際從今年美國、歐洲、日本隨着疫苗的大規模接種以及拜登推出一個高達3萬億美元的基建刺激計劃,我們可能會迎來全球的復甦共振。不過,中國和歐洲國家、美國復甦週期的階段不一樣,中國率先復甦,美國、歐洲今年進入復甦階段,大家政策的組合也不一樣,訴求不一樣。
中國正在迎來廣義流動性週期的拐點,隨着通脹預期的上升,經濟迴歸潛在增長率水平,迴歸貨幣政策的正常化。但歐美經濟剛剛從低谷走出來,現在還相當脆弱,包括疫情仍然讓人感到擔憂,對貨幣放水和刺激仍然有很強烈的訴求。這一輪全球經濟的復甦軌道不一樣,這就帶來全球通脹預期。
“如果説2021年我們要定一個短期宏觀經濟形勢的主題詞或者最大的特點,我認為就是‘通脹預期’。”任澤平表示,包括全球經濟復甦的共振,拜登推出3萬億美元的基建刺激計劃以及美元流動性氾濫。
談“新基建”
任澤平提到,過去幾年自己一直倡導“新基建”,如今已從學術討論走向國家戰略。
在他看來,新基建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培育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本身就是超前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受益者,抓住了全球化紅利。”
他提出,未來“三大新基建”應該是以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為代表的科技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營商環境、服務業開放、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制度領域的基礎建設。
談房地產市場
任澤平表示,中國房地產長期健康平穩發展是人地掛鈎和金融穩定,人是需求,土地是供給,金融是槓桿。
在任澤平看來,當下對房地產的認識離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本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人口向大都市圈積聚,土地供給向三四線城市傾斜,導致人地錯配、一二線高房價、三四線高庫存。不過,他同時表示:“作為一個學者,我可以負責任跟大家講,中國房地產走到今天還有解,而且我們還有最後十年的時間窗口,但是要先解決認識問題。”
談中國經濟發展
未來將以七大改革為突破,中國將開啓新週期、新發展格局:
一是大力推進“新基建”,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二是加快推進以城市羣都市圈為主導的新型城市化,人地掛鈎,要素流動。三是儘快全面放開生育,中國少子化老齡化問題已日趨嚴峻,建議放開三胎。四是打通資本市場與科技創新的“雙循環”,加強科技自立自強,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五是大規模減税降費,從碎片化、特惠式減税轉向一攬子、普惠式減税,全面降低企業所得税、製造業增值税、個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企業和居民的獲得感。六是大力推進對內對外開放。七是確立新的長期立國戰略。
任澤平代表性觀點:
2014年:新5%比舊8%好,5000點不是夢
2015年:海拔已高風大慢走,一線房價翻一倍,經濟L型
2016年: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2017年:新週期
2019年:否極泰來,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2020年:新基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