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機構買基金 這事兒靠譜嗎?

  機構投資者,顧名思義是指在金融市場從事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包括保險公司、養老基金銀行、企事業單位等等。這些財力雄厚的機構投資者通常已經形成了一套篩選主動管理基金的投資流程,投資體系也比個人投資者成熟得多;同時,它們要求產品業績穩健且具有可持續性。

  有市場觀點認為,機構持有比例代表機構對該基金的認可度,被機構認可高的基金大概率也差不到哪兒去。那麼,對於我們普通基民而言,如果跟着機構投資者買基金,這事兒靠譜嗎?

  統計了2018年、2019年、2020年3個年度裏,全市場不同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在淨值增長、最大回撤以及年化波動率三個維度有什麼不同,為大家探探究竟。

  機構佔比高的基金, 是不是業績就更好?

  我們把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做了5層分類,分別是0-20%、20-40%、40-60%、60-80%和80-100%。分別從淨值增長率、最大回撤、年化波動率三個指標看看哪一類的基金表現最好(以下數據來源wind,基金分類為:偏股混合型基金)。

  01

  淨值增長率

  淨值增長是反映基金在某一時間段業績表現直接的指標,也是投資者非常關心的指標之一。

  統計近3年每年的數據情況,發現基金的淨值增長似乎與機構持有佔比並沒有必然關係,三個完整年度內,都不是機構佔比最高的一類產品收益表現最好。

跟着機構買基金 這事兒靠譜嗎?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12月31日)

  2018年:機構持有比例在60%~80%之間的基金,表現最佳

  2018年,市場整體低迷不振,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跌幅達到-23.93%。從不同機構持有比例的基金來看,持有比例在60%~80%之間的基金,平均跌幅為-19.94%,表現優於其他比例的基金;而持有比例在0%~20%之間的基金,平均跌幅最大,為-24.80%。

  2019年:機構持有比例在40%~60%之間的基金,表現最佳

  2019年,權益市場賺錢效應顯著,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為45.10%,其中機構持有比例在40%~60%之間的基金,平均收益最高,為47.23%;相較而言,持有比例在80%~100%之間的基金表現欠佳,平均收益僅為40.53%。

  2020年:機構持有比例在20%~40%之間的基金,表現最佳

  2020年,A股扛住了新冠疫情的衝擊,全年震盪向上,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高達58.48%,其中機構持有比例在20%~40%之間的基金,業績表現最好,平均上漲63.85%。而持有比例在80%~100%之間的基金在2020年仍然表現一般,平均收益只有43.97%。

  02

  最大回撤

  簡單説來,最大回撤就是描述基金從價格(淨值)最高點到最低點的跌幅。這個指標可以很好反映基金的風險控制能力,也可以幫助投資者瞭解基金面臨的最大虧損幅度。

跟着機構買基金 這事兒靠譜嗎?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12月31日)

  從2018年、2019年、2020年3個完整年度來看,機構持有比例越高的基金,最大回撤平均值越小,其中2018年趨勢更明顯。大家都知道,2018年市場整年處於陰霾中,可見,在震盪下跌行情中,機構持有比例更高的基金,其抗跌性也更強一些。

  03

  年化波動率

  再來看看最後一個指標,年化波動率,這是用來衡量基金組合的波動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基金組合的穩定性。

跟着機構買基金 這事兒靠譜嗎?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12月31日)

  統計結果顯示,在以上3個年度,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最高的基金,其年化波動率均值最小;而持有比例在0~20%以及20%~40%之間的基金,年化波動率水平較高。

  不過,我們需要辯證看到年化波動率這個指標,年化波動率並不完全等於風險。比如説基金A的年化波動率很大,但是保持波動向上,收益良好;而基金B年化波動很小,但是收益橫盤不動,也不好。

  整體來看,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高低,並不能直接反映產品收益的好壞;不過從上述統計結果來看,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越高的基金,業績表現更穩健,投資者的持有體驗可能會更好。

  跟着機構買基金也需警惕潛在風險

  一隻基金如果有機構投資者持有是一件好事兒,至少説明基金業績比較穩健。但個人投資者不可盲目根據機構持有人比例高低來選擇基金,尤其是不能盲信那些機構持有比例過高的基金。

  當一隻基金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很大的時候,出現大額贖回的概率就比較高。如果機構在短時間內贖回資金,可能給基金經理帶來流動性風險,增加管理運作的難度,比如基金經理需要提前賣出持有股票或兑付債券以應對贖回。

  此外,因贖回費會全部或部分計入基金資產,所以當發生鉅額贖回時,基金淨值大概率會出現暴漲,而個人投資者若有不慎,可能就會被表面業績所誤導。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本身規模不大的基金而言,若機構大規模贖回資金,可能導致基金規模低於五千萬,從而直接觸發基金清盤的風險。

  所以,跟着機構買基金也是有風險的,朋友們需要謹慎再謹慎呀~

  説到這裏,再給大家介紹一下查看機構持有比例的途徑吧。

  基金的中報和年報,一般會披露基金持有人結構,找到“基金份額持有人户數及持有人結構”的章節就可以查閲了。另外,基金季度報告只會披露持有或者變動比例超過20%的投資者。

跟着機構買基金 這事兒靠譜嗎?

  (截取自中歐時代智慧混合基金2020年年度報告)

  最後,小歐再囉嗦幾句,在篩選基金的過程,無論你是看業績還是看基金經理,抑或是看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這些都應該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理由,但不是唯一的理由。小夥伴們應該結合自身的風險匹配程度以及收益預期等綜合考量,精心挑選與自己三觀最匹配的基金,這樣選基,更為穩妥哦~

(文章來源:中歐基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2 字。

轉載請註明: 跟着機構買基金 這事兒靠譜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