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9省區市“十四五”能源規劃建議稿出爐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財經

文|光伏頭條

我國“十四五”規劃內容尚未明確之際,全國29省區市已經紛紛出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相關建議稿。

在已發佈的建議稿中,國際能源網發現,多地文件強調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並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發展綠色建築,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峯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

各省區市已經從自身實際出發,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各自在能源、環境、二氧化碳排放等問題的規劃,相信我們國家通過了解各省區市的目標規劃,也將會盡快出台“十四五”發展規劃,為我國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目標作出具體安排。

山西省

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基本形成。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取得明顯成效,煤炭綠色智能安全開採和高效清潔深度利用居於全國領先水平,能源優勢特別是電價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比較優勢、競爭優勢。

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培育壯大轉型發展新動能;實施優勢轉換戰略,做好現代能源經濟大文章。

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全面推動市政設施、民生服務、生態環保、應急管理、能源領域等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升級,推進工業互聯網行業級平台建設。圍繞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強化佈局能源互聯網、綜合極端條件科學實驗裝置、超高速低真空磁懸浮電磁推進科學實驗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培育發展高端新裝備,重點開發智能煤機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及新能源汽車代表性裝備,打造新能源裝備、通用航空、增材製造、高端數控機牀等產業集羣。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煤化工、重型機械、紡織機械、農機裝備等傳統特色新裝備。到“十四五”末,打造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智能煤機裝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千億產業基地。

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實施培育壯大新動能專項行動計劃,加快構建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做強做大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半導體、大數據融合創新、碳基新材料等支柱型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光電、特種金屬材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煤機智能製造裝備、節能環保等支撐型新興產業,全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光伏、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等潛力型新興產業,打造一批全國重要的新興產業製造基地。

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揮能源產業轉型的支柱作用,為產業結構全面轉型升級贏得時間和空間。用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產業,加大推動“智能+”技改,加快煤炭、電力、焦化、鋼鐵等行業升級改造,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加快產業和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應用,推進清潔生產。拓展能源及相關產業鏈條,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為帶動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實施優勢轉換戰略,以市場化、法治化、公平性、可持續為方向,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價支持政策體系,努力把能源優勢轉化為新興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

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推動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加快煤礦綠色智能開採,推進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將碳基新材料作為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大幅提升煤炭作為原料和材料使用的比例。加快增儲上產步伐,推動非常規天然氣高質量發展。鞏固電力外送基地國家定位,加快外送通道建設,提升跨區域配置電力資源能力。促進可再生能源增長、消納和儲能協調有序發展,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加快用能結構和方式變革,建立完善有利於能源節約使用、綠色能源消費的制度體系,促進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提升能源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加大能源技術研發和科研成果轉化力度。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現代化能源企業。到“十四五”末,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全面完成,“五大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現代能源體系基本形成。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活方式。加快傳統產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適時實施全面禁塑,杜絕白色污染。大力倡導綠色消費,完善綠色能源、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綠色數據、綠色家電發展政策,發展綠色金融。主動應對氣候變化,以市場化機制和經濟手段降低碳排放強度,制訂實施我省2030年前碳達峯、2060年前碳中和行動方案。完善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實施生態產品價值量核算評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從資源到資產再到資本的運營轉化機制。到“十四五”末,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初步探索出一條生態脆弱地區可持續發展路徑。

山東省

到二0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其中,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峯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東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新能源新材料強省建設實現重大突破。以核電、氫能、智能電網及儲能等為支撐的新能源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前沿新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先進基礎材料等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以“雁陣形”產業集羣為依託,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

優化煤炭開發佈局和煤電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氫能,拓展外電入魯通道,穩步推動核電、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完善油氣儲輸網絡。加快補齊水利設施短板,建設重點水源、重大引調水工程,構建完善現代水網,加快河道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蓄滯洪區建設,實施小型涉水工程綜合治理,全面提升根治水患、防治乾旱能力。實施引黃灌區、水庫灌區、引河(湖)灌區節水工程。

完善高耗能行業差別化政策,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清潔能源倍增行動,積極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發展壯大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化改造。推廣“無廢城市”建設,實現設區市垃圾分類處置全覆蓋。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強度,制定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

陝西省

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和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支柱產業提質增效,佈局建設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氫能、核能、鋁鎂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打造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基地、衞星應用產業集羣和優勢明顯的稀有金屬深加工基地。

推動能源化工產業清潔化高端化發展。調整優化煤電佈局,積極發展風電、光電、生物質發電,加快陝北風光儲氫多能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加強輸氣管網、儲氣庫和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電力外送規模。高水平建設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和延安綜合能源基地,推進能源技術融合創新和產業化示範,着力構建萬億級能源化工產業集羣,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推動關中陝北陝南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陝北以能源革命為引領,推進綜合能源發展,建設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能化裝備製造基地。

江蘇省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體系,創新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能源、環境容量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方式,健全要素市場化運行和監管機制,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規模合理增長。補齊綜合交通、農業農村、生態保護、市政工程、公共衞生、公共安全、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擴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卓越產業鏈投資,佈局5G通信網絡、大數據、物聯網、特高壓、智能電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天然氣儲氣基礎設施、煤炭中轉儲運基地、支撐性電源、電力輸送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推進南水北調、防洪除澇、節水供水、農村水利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積極謀劃推進把長江江蘇段防洪能力提高至“百年一遇”水平。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實施,鼓勵支持相關基礎設施資源開放共享。創新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投融資機制。

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持續推進石化、鋼鐵、建材、印染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着力發展化工循環經濟體系,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綠色技術、綠色金融,開展綠色創新企業培育行動,全面實施園區、企業綠色化改造,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倡導綠色消費,提倡綠色出行。優化能源結構,按照國家規劃推進煤炭削減行動,推進氣化工程和“外電入蘇”,整合資源、有序發展海上風電。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計劃。

江西省

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發展質量效益實現新提升。創新引領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達到全國中上游水平。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加快建設國家綠色有機農產品、數字經濟、有色金屬、航空等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中醫藥、文化和旅遊等產業重要基地,打造全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地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高地。投資質量持續提高,消費貢獻穩步上升,外貿進出口結構不斷優化,供需結構更趨協調均衡。

堅持“適度超前、以電為主、多能互補”,推進一批支撐性電源點項目建設,爭取國家支持建設第二回特高壓入贛工程,構建“一個核心雙環網+三個區域電網”的供電主網架,統籌推進油氣管網、新能源等項目建設。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縱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繁榮綠色文化、壯大綠色經濟、創新綠色制度、築牢綠色屏障,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更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福建省

實施高水平科創平台建設行動,高標準建設省創新研究院,全力支持光電信息、能源材料、化學工程、能源器件等省創新實驗室建設,打造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高水平研發機構,爭創國家實驗室。

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先進製造業強省、質量強省、數字福建建設,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和數字產業、先進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現代物流、旅遊六大主導產業,提擋升級特色現代農業與食品加工、冶金、建材、文化四大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與新醫藥、海洋高新五大新興產業,打造“六四五”產業新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強化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工程,在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與新醫藥、海洋高新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

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開拓城鄉消費市場。實施“電動福建”建設行動,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國防建設水平。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充電樁、換電站等建設。全面建設交通強國先行區,推動綜合立體交通網由“通”向“優”全方位轉變。進一步加強並優化出閩大通道建設,密切與長三角、粵港澳等經濟區以及中西部經濟區聯通。推進省內重要鐵路、都市圈和市域軌道、國省幹線公路、港口、機場等重大項目建設,構築多層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形成省內“二一一”交通圈,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讓人民羣眾出行更加便捷舒適。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優化能源基礎設施佈局,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打造綠色、智慧、安全的現代化電網。推進“五江一溪”防洪工程、沿海防潮工程,加強大中型水庫、引調水和堤防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

發展綠色金融,建設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發展綠色建築。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校園、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制定實施力爭碳排放提前達峯行動方案,推動低碳城市、低碳園區試點建設,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河北省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更加優美,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和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支持綠色技術創新,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化改造。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大力發展光伏、風電、氫能等新能源,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行動。發展綠色建築。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發展環保產業,引導各類資本參與環境治理,提高環保技術裝備、新型節能產品和節能減排專業化服務水平。

河南省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工程,打造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及網聯汽車、新一代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尼龍新材料、智能裝備、智能傳感器、第五代移動通信等十個戰略新興產業鏈,培育具有高成長性的千億級產業集羣。

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撐體系,推進能源革命,謀劃建設外電入豫新通道,加快國家主幹油氣管道建設,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沿黃綠色能源廊道,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

積極踐行綠色發展方式。實施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力爭如期實現碳達峯、碳中和剛性目標。

湖北省

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圍繞“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智能汽車、航空航天、裝備製造、先進材料、現代農業等,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推動“臨門一腳”關鍵技術產業化,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努力打造全國電網聯網樞紐、全國天然氣管網樞紐、“兩湖一江”煤炭物流樞紐。建設一批大型支撐電源,有序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優化輸送通道佈局,爭取提高三峽電能湖北消納比例,提升城市供電能力。加快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和煤炭輸送儲配體系建設。構建能源生產、輸送、使用和儲能協調互補的智慧能源系統。

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示範,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湖南省

夯實能源保障網,積極爭取“外電入湘”,縱深推進“氣化湖南”,建設煤炭、油氣等能源儲備基地,優化管網布局和能源調度。

推進一體化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各類場景的智能化應用,完善儲能設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換電站及車路協同基礎設施。

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總量與強度雙控,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政策體系,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雲南省

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編制實施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強化綠色發展政策制度保障,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綠色金融。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產業和重要領域綠色改造,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等產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實施燃煤替代。發展綠色建築。鼓勵綠色出行,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增加森林和生態系統碳匯,控制工業、交通等重點領域碳排放。

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發揮電子商務平台作用,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

廣東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大健康產業具有明顯優勢,要倍加珍惜,集中資源持之以恆培育。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持續推進綠色能源戰略與綠色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建成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石油煉化基地及區域性國際能源樞紐。推進石化產業“穩油強化”,力爭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落地。深入推進煤炭行業整治。

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佈局綠色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源網荷”一體化建設,促進能源就地消納,完善能源產供銷儲體系。優先佈局綠色能源開發,加快建設金沙江、瀾滄江等國家水電基地,加強“水風光儲”一體化多能互補基地建設,推進煤電一體化基地建設,化解電力結構性矛盾。優化電力輸送通道佈局,加快骨幹輸電網架和配網建設,強化區域中心城市和先進製造業的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網改造升級,提升向邊遠地區輸配電能力,優化提升西電東送能力。完善油氣管網規劃佈局,推進全省油氣管道“一張網”建設,大力提高全省工業用氣佔比,推廣天然氣利用。

甘肅省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發展新能源、新能源裝備、新材料等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

推進能源基地建設。用好國家優化輸電通道佈局機遇,開拓省外電力消納市場,建設以多回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為支撐的電力輸送大通道,加大新能源基地式開發力度,持續提升電力外送能力。推動新能源老小場站提質增效,提升河西清潔能源基地供給能力和就地轉化效率。加強油氣煤炭勘探開發,加快隴東煤炭綠色開發利用及轉化基地建設。加強煤炭產供儲配銷體系建設,推進“北煤南運”、“蒙煤內運”通道建設。推動天然氣、成品油運輸通道建設,拓展天然氣管網覆蓋範圍,積極向農村延伸。

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堅持產業生態化,推動生態產業化,以“十大生態產業”為引領,加強生態保護和發展生態經濟有機銜接,形成多元化生態建設投入機制,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推廣應用節能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金融,推進蘭州新區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大對綠色生態產業項目的金融支持。跟進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推動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低碳轉型。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探索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

增強與蒙古國的交流,提升北線能源及礦產資源運輸能力,擴大能源產業開發合作。

青海省

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擴大清潔能源與負荷主體直接交易範圍,鼓勵大用户參與跨省區電力交易,研究建立電力現貨市場體系,推動建立峯谷電價動態調整機制,打造“綠電特區”,實質性運作青海綠電聯盟。

組織攻克一批製造業核心技術,推動鹽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成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打造國家級太陽能發電驗證基地,推廣智能裝備和信息技術示範應用。

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發展光伏、風電、光熱、地熱等新能源,建設多能互補清潔能源示範基地,促進更多實現就地就近消納轉化。發展儲能產業,貫通新能源裝備製造全產業鏈,推動地熱能、乾熱巖、頁岩氣等非常規能源產業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

推動裝備製造向系統集成製造升級,建設關鍵大型鑄鍛生產基地,鞏固發展專用機牀等高端產品,配套發展光伏製造、風電裝備,建設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產業基地,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

加快補齊鐵路、公路、機場、能源等基礎設施方面短板,謀劃實施一批重要通道聯通工程、延伸工程和關鍵樞紐工程。擴大製造業投資規模,謀劃戰略性投資新領域,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強化製造業強鏈補鏈延鏈。

深入研究柴達木盆地後備耕地資源開發,鞏固提升全國鉀肥生產基地地位,統籌推進鹽湖、油氣、有色金屬、可再生能源、生物資源等綜合開發利用,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範區。打造特色“環湖圈”。推動泛共和盆地綠色崛起,打造共和區域中心城市,推進同仁、海晏、貴德等新興城市建設,建設國家清潔能源主力基地、乾熱巖開發利用實驗示範基地和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創建海南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創建能源革命綜合試點省,建成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打造海南、海西清潔能源基地,推進黃河上游水能資源保護性開發,開展水風光儲等多能互補示範。實現“青電入豫”工程滿功率運行,開工建設青海至中東部地區特高壓外送通道。加快智能電網建設,發展能源互聯網,完善全省主網架結構,提升彙集輸送能力。推進大電網未覆蓋地區延伸工程,實現全部鄉村通網電。加強油氣勘探開發和儲備能力建設,建設千萬噸級油氣當量生產基地和原油戰略儲備基地,健全高原油氣供應網。加快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調峯設施建設,擴大天然氣管網覆蓋面。推廣城鄉清潔取暖,推進三江源清潔供暖工程。建設黃河上游儲能工廠,推進化學儲能設施建設,創建國家儲能發展先行示範區。

統籌全省網源荷佈局,增強原油加工及供應水平,推進各類能源聯保聯供。

吉林省

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加大重大技術裝備、汽車、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研發投入,強化税收抵扣、政府採購、知識產權保護等政策支持,加大研究與試驗開發(R&D)投入強度,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把握技術革命發展趨勢,超前謀劃由前沿技術帶動的新興產業,突破移動信息網絡、雲計算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關鍵技術,培育壯大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產品和企業。創新發展氫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整合東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資源,建設吉林“陸上三峽”工程,擴大“吉電南送”,撬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發展。

主動參與國際合作和分工。圍繞共建“一帶一路”,主動承接國家基礎設施、物流交通、產業轉移等國際合作項目,深化農林、能源、礦產等開發合作,推進重點流域水能和新能源開發。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環保產業,推廣綠色建築、綠色建材和高效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加快“氣化吉林”建設,提高天然氣、煤炭、石油、油母頁岩等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水平,探索天然氣摻氫氣技術應用,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強化綠色發展的法規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黑龍江省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培育新增長點。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建設綠色低碳的工業體系、建築體系和流通體系,加快綠色金融發展和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綠色環保產業成長為支柱型產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煤炭等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建設國家級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培養節約習慣,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落實國家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新能源裝機比重和消費佔比大幅提升,合理降低碳排放強度。

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價值轉換。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加強自然資源評價監測和確權登記,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爭取國家加大對森林、草原、濕地和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交易,形成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良性局面。大力發展碳匯經濟等以生態為本底的新產業新業態,充分挖掘和釋放生態價值,支持國有林區開展森林生態資源資產化和資本化試點,構建現代林業經濟新體系。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推進大慶油田常規油氣資源抓穩油增氣,頁岩油、頁岩氣、緻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抓勘探上產,推進頁岩油氣開發利用取得突破,老油田實現二次革命。加快釋放煤炭安全優質產能,提高煤炭省內自給率。優化電力結構,優先發展新能源產業,推進核能供暖示範。建設全國重要的對俄能源合作基地和運輸通道。

浙江省

做優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加快形成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

構建綠色低碳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構建電油氣“三張網”,打造長三角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完善油品儲備體系,打造國家級油氣儲備基地。

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的全產業美麗生態經濟。大力推進經濟生態化,持續壓減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加快綠色技術創新,構建綠色製造體系,發展綠色建築,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推進服務業綠色發展。大力推進生態經濟化,發展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生態農業。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綜合改革試點,深化綠色金融改革,推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海南省

展望2035年,海南省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於世界領先水平,成為在國際上展示我國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靚麗名片。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高水平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不斷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海南實現路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鞏固生態安全,防範生態風險,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成生態環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貿易港。

建設清潔能源島。全面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總量及強度雙控行動。大力推進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力推廣循環經濟,發展全生物降解、清潔能源裝備等生態環保產業,推動昌江清潔能源產業園建設。實施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快推進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開展系列綠色創建活動。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規劃建設全省充電樁設施。提倡綠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

遼寧省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和清潔能源等產業,做強做大現代航空航天、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加強和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形成煤、油、氣、核和新能源協調發展的能源供應體系。加強遼河儲氣庫羣等能源儲備基地和通道建設。

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培育壯大氫能、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貴州省

“十三五”時期,建成和新開工一批大中型水庫,基本實現縣縣有中型水庫。發電裝機容量突破7000萬千瓦,提前一年完成國家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60個縣通天然氣。縣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8.3%,森林覆蓋率達60%,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

“十四五”時期,大力發展基礎能源和清潔高效電力,做優煤炭產業,紮實推進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推進煤層氣、頁岩氣、氫能、地熱能等加快發展,着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全面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制度體系,推進跨區域污染防治、環境監管和應急處置聯動。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和區域協作,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調解、懲戒機制。探索實施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推動排污權、碳排放權等市場化交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四川省

統籌能源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中國“氣大慶”、特高壓交流電網、水風光互補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清潔能源示範省。實施“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行動,推進引大濟岷、長征渠等重大工程建設,完善“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

加快建設美麗四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加強生態省建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加強白色污染治理,降低碳排放強度,推動城鄉空氣質量、江河湖庫水質全面改善。補齊固體危險廢物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置能力短板,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加強環境風險管控。

安徽省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智能家電、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數字創意十大新興產業,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

大力支持合肥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淮南大數據、新能源電池,滁州智能家電、硅基新材料,六安高端裝備、鐵基材料,馬鞍山綠色智慧製造,蕪湖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製造,宣城汽車零部件,銅陵先進材料,池州半導體材料、高性能鎂基輕合金,安慶化工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黃山半導體材料、綠色空鐵物流等重大項目建設。實施未來產業培育工程,佈局發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先進核能等產業。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同各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支持企業兼併重組,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

實施“能源供給保障”工程,支持長三角煤炭儲備基地、長三角現代化煤炭物流體系、兩淮坑口電站、煤層氣開發等項目建設,加強骨幹電網、城鄉配電網和兩淮電力輸出通道建設,完善“三縱四橫一環”省級主幹天然氣管網,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廣東省

完善能源產供儲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天然氣利用“縣縣通工程”。積極推進建設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和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推進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廣汕汕高鐵、廣湛高鐵、深汕高鐵、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核能基地、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和能力提升工程等重大項目。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統籌佈局和優化提升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空間分區管控體系。培育壯大環保產業,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清潔生產,推進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建築。推進能源革命,積極發展風電、核電、氫能等清潔能源,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創新的現代化能源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推動碳排放率先達峯。

廣西壯族自治區

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海洋裝備、先進新材料、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羣。

構建多元能源保障體系。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深度開發水電,積極穩步發展核電,適度發展清潔煤電。推進全區城鄉用電“一張網”,加快綠色智能電網建設,增強農村、邊遠地區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理順油氣管網體制,健全油氣管網體系,實現天然氣“縣縣通”。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加快綜合供能服務站建設,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推動北部灣沿海能源綜合儲備基地建設,提升油、煤、氣等應急儲備能力。強化能源監測預警,保障能源運行安全。

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能力提升、臨港產業集聚、“兩灣”互聯互通、重大能源建設、產業數字化提升、重大科技研發攻關等重大工程。

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發展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提升建築能效水平。按照2030年國家碳排放達峯目標要求,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推進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園區、低碳企業等試點建設,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寧夏回族自治區

加快構建環境污染系統治理制度,建立完善跨區域、上下游、多污染協同治理機制,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加快推進排污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實施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開展煤炭、火電、鋼鐵、焦化、化工、有色、水泥等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

加快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立足生態資源、產業基礎、特色優勢,聚焦特色農業、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綠色食品、清潔能源、文化旅遊等重點產業。

推進新興產業規模化崛起。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新興產業提速工程,深耕細分領域,推動新型材料向高純度高強度高精度高性能方向發展,清潔能源重點發展配套裝備製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構建能源支撐體系。加快建設能源產供儲銷網絡,合理開發煤炭資源,穩定石油生產銷售供應,推進青石峁、定北氣田開發,實施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實施寧夏至華中特高壓直流輸電及配套新能源項目,推進電網主網架升級加強,實施青銅峽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寧夏能源(煤炭)物流交易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

嚴格控制新上能源資源型產業項目,積極培育消耗低、排放少、質量效益高的新興產業,形成綠色化、開放型經濟發展特色優勢。促進中部盟市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立足產業基礎和產業集羣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層次和發展能級,以呼和浩特為龍頭髮展現代服務型經濟,以包頭、鄂爾多斯為重點建設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以烏蘭察布為支點打造物流樞紐和口岸腹地,依託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強勁活躍的增長帶動極。

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加大綠色技術攻關力度,建立綠色技術轉移、交易和產業化服務平台,加快發展綠色金融。調整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降低碳排放強度,深化低碳園區和氣候適應型、低碳城市試點,開展碳排放達峯行動,探索重點行業碳排放達峯路徑。深化全民綠色行動,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

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政策體系,嚴格執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加強用能預算管理,實施能效提升計劃,完善節能市場機制,健全節能標準,挖掘節能潛力,加快工業、交通、建築等能源清潔替代,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用能企業大幅降低能耗。

推進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優化升級。根據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力,有序有效開發能源資源,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推動形成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供能方式,構建綠色、友好、智慧、創新現代能源生態圈。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強能源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提升能源全產業鏈水平。嚴格控制煤炭開發強度,推動煤炭清潔生產與智能高效開採,推進煤炭分級分質梯級利用,大幅提高就地轉化率和精深加工度,打造煤基全產業鏈。大力發展新能源,推進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壯大綠氫經濟,推進大規模儲能示範應用,打造風光氫儲產業集羣。穩步推動煤層氣、頁岩氣、地熱能、生物質能等開發利用,推進碳捕集、封存與利用聯合示範應用。

謀劃實施一批接入全國信息網、交通網、能源網的骨幹工程,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網絡“前後一公里”和關鍵節點短板。

實施靈活電網、源網荷儲等工程,發展智能電網,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實施氣化內蒙古和再電氣化工程,加快油氣儲備設施和管道建設。

北京市

“十四五”時期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基本要求:更加突出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守“雙控”“三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擴大生態空間容量,持續改善環境質量,讓青山綠水藍天成為大國首都底色。

“十四五”時期北京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生態文明明顯提升。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普遍推廣,垃圾分類成為全市人民自覺行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碳排放穩中有降,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綠色北京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能源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機制,優化能源結構。增強能源、水資源戰略儲備,加快天津南港和唐山LNG儲備設施建設,推動南水北調中線擴能、東線進京工程市內配套項目,建設西郊、密懷順等地下蓄水區,完善城市供水管網系統。

提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全面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深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壯大綠色節能、清潔環保等產業,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上海市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生態環境質量更為優良。大氣、水、土壤、綠化等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公園數量達到一千個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持續提高,生態空間規模與品質得到新提升,城鄉環境更加宜居宜人,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成為自覺行動。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以更大決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動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加快桃浦、南大、吳淞、高橋、吳涇、金山濱海等重點區域轉型發展,積極探索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高質量土地利用模式。優先將節能環保產業做大做強,持續推進能源結構優化,推動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加快培育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新增長點,延展綠色經濟產業鏈。在公共領域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推進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建設,倡導低碳綠色出行,加快構建與超大城市相適應的綠色交通體系。

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現代化體制機制。推進綠色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建設,健全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管理制度,提升生態環境系統監測監控和智慧管理能力,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水平,實現各類環境問題及時發現、妥善處置、有效修復。完善多元化生態環保投入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排污權市場,鼓勵綠色基金、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金融政策創新,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新格局。堅決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深化完善全方位的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加強流域污染聯防聯控。

天津市

“十四五”時期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取得重大進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更加綠色宜居。

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堅持用“綠色系數”評價發展成果,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的工業體系、建築體系和交通網絡,建立健全生態型經濟體系。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加快推動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強化清潔生產,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製造。制定實施力爭碳排放提前達峯行動方案,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率先達峯。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深入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推動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開展節水行動。持續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大力優化能源結構,打造能源創新示範高地。發展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深入實施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

重慶市

“十四五”時期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健全,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更加優美,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更加鞏固。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羣集聚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綠色發展的法規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建築。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支持萬州及渝東北地區探索三峽綠色發展新模式,走出整體保護與局部開發平衡互促新路徑。推進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設,建設長江生態文明幹部學院和長江生態環境學院,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持續推進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

關注微信公眾號“國際能源網”,後台回覆關鍵詞“各省五年規劃”,領取完整版文件(包含20項)。

來源:國際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