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來,7個自貿區圍繞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在差異化制度創新和引領對外開放上取得了十分豐富和具有各自特色的成果。如,浙江自貿區聚焦油氣全產業鏈所進行的系統化集成創新,重慶自貿區的探索陸上貿易新規則,河南自貿區的打造物流通道樞紐等。”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2017年4月份,第三批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7個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近日,這7個自貿試驗區紛紛曬出掛牌四週年成績單。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瞭解到,陝西自貿區自2017年4月份揭牌到2021年3月底,已吸引新設市場主體83528家,其中新設企業57517家,新增註冊資本9312.37億元。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累計新簽約重大項目近100個,其中世界500強項目10餘個,總投資2300多億元。截至2021年3月份,鄭州片區累計新註冊企業突破7.2萬家,是自貿試驗區成立前的3倍多,平均每天新註冊企業約80家,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以全市1%的土地面積貢獻了20%的新註冊企業;累計實現實際利用外資約24億美元。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7個自貿區自掛牌運行以來,總體方案中確定的各項試點任務得到了較好的實施,無論是外貿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方面,還是區內新設企業數量等方面,均保持了極為可觀的增長勢頭,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還累計向全國複製推廣了多項制度創新成果。總體來看,7個自貿區已經有效融入並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有力地帶動了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逐漸形成了各具優勢特色、相互協同攜手共進的發展格局。
商務部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173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複製推廣,共形成1300餘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地方推廣,其中不少來自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例如,遼寧自貿區創造了113項改革創新經驗,經遼寧省政府批准在全省複製推廣,其中12項實踐效果突出的創新經驗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複製推廣。
談到第三批7個自貿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肖本華表示,未來要加大差異化制度創新的力度,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壓力測試力度,集聚國內國際資源要素,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開放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大力量。
付一夫表示,應從四方面發力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貿區:第一,定位上,各個自貿區要繼續對標國際先進,力求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標準、更高水平的發展,同時也應充分結合當地實際,發揮各個自貿區的比較優勢,做到錯位發展;第二,制度上,要繼續推動自貿區制度創新上的探索與嘗試,尤其是應重點推動自貿區的法治建設,營造一個國際化、法治化且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第三,產業上,應充分發揮自貿區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和制度環境優勢,積極發展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要加碼服務貿易的發展;第四,人才上,在引進高端人才的同時,加大對於人才的培養力度,進而提升自貿區的人力資本競爭力,為自貿區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