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前期大漲的原因是什麼?監管出手降温後,目前的價格水平是否是“終場”?大宗商品漲價是否會帶來通脹壓力?
對此,新京報貝殼財經對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以及南華期貨分析師顧雙飛進行了專訪。李奇霖表示,後續大宗商品很難再出現單邊上漲行情。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得生產供應鏈的成本攀升太快,接不動訂單,打壓上游大宗商品的價格已經成為現階段的共識。所以,當下最好別有大宗商品價格單邊上漲的預期,賭大宗商品價格繼續單邊上漲大概率會吃虧。
本輪行情中存在個別市場哄抬價格行為
新京報:5月上旬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出現一輪快速上漲,鐵礦石、焦煤、螺紋鋼等期貨品種多次創歷史新高。在國務院發聲、監管部門出手降温後,5月中下旬開始,部分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回落。大宗商品這樣極端衝高回落行情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李奇霖:前期大宗商品漲價的核心原因除了經濟基本面復甦外,更重要的是供給預期驅動。因為市場認為,今年鋼是要減產的,現在的產量越高,未來壓縮的概率就會高,如果未來產量確定要壓縮,需求又不可能驟降,未來一定會漲價。再加上貿易商的流動性環境好,又有漲價預期,所以最優策略就是庫存囤積。因此,市場沒貨不是因為真的沒有供給,而是預期漲價下的囤積行為讓市場沒有了供給。供不應求,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後期國務院發聲、監管部門出手降温,國儲也拋售庫存直接給下游企業,當漲價預期沒有了之後,囤貨的隱性庫存直接顯性化,漲價預期已經被動搖了。所以大宗商品價格會衝高回落。而且現在因為上游價格大幅上漲,部分中下游企業已經出現了暫停接單的跡象,這也會壓低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最後翹尾因素回落,同樣會對其價格下降形成支撐。
顧雙飛:這次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原因諸多,主線邏輯是一致的,就是持續寬鬆的海外貨幣環境所帶來的商品流動性溢價紅利,這在一些金融屬性較強的大宗商品上體現得較為顯著,比如原油、銅等品種。而這樣的溢價衝擊,在宏觀需求恢復之時更會成倍放大,引發大宗商品價格超出本身供需結構外的大幅上漲。
具體到不同板塊大宗商品的上漲驅動也有所區別,比如碳中和宏觀政策,引發不少高能耗企業縮減產能、優化產能的預期,這集中在鋼鐵、電解鋁、PVC、甚至玻璃製造等行業。不過,像鋁、PVC、玻璃等品種,在過去幾個月的確受益於真實的供需結構改變,庫存已經處於歷史同期低位。而像螺紋鋼熱卷等品種,當前並不存在明確的供需矛盾,產能也沒有如預期大幅調整,本輪行情當中存在一些個別市場哄抬價格的行為,相關部門已經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並及時介入行政調控手段,於是有了大宗商品的第一輪行情調整降温。
但是,近期大宗商品的二輪調整,則是上述上漲驅動中的主線邏輯發生了改變:創紀錄的通脹水平讓美聯儲在流動性政策的選擇上不再信心滿滿,鮑威爾的“美國的通脹狀況可能會比人們預期的更高、更持久”的語調讓市場對於美聯儲收縮流動性時間表提前的預期有所增加,美元指數大幅走強,由此導致大宗商品的總體估值有了較大程度調整,隨着空頭情緒蔓延,前期部分商品的隱性庫存也逐漸釋放,進而又弱化了供需層面的錯配邏輯。
賭大宗商品價格繼續單邊上漲,大概率會吃虧
新京報:煤炭、鐵礦石、銅、鋼材等大宗商品價格變化,目前是“中場”還是“終場”?長期來看未來是否還具有上漲空間?
顧雙飛:上述品種當中,如果我們按照金融屬性的強弱做一個排序,由強到弱依次是:銅、鐵礦石、鋼材、煤炭。如果本輪美聯儲收緊流動性的預期增強,或者説美聯儲超預期地提前收緊流動性,那麼受到空頭衝擊的程度排名同樣是:銅、鐵礦石、鋼材、煤炭。
事實上,我們近期也的確注意到在上述品種中銅的跌幅是最大的,煤炭基本沒有受到影響甚至還有所上漲。從商品供需層面看,煤炭當前同樣是供應缺口最大的品種,特別在夏季用電高峯來到之時,這樣的缺口可能會愈發嚴重,因此煤炭依然有持續走高的動力。
由於銅本身是一個金融屬性極強的品種,如果宏觀預期發生改變,空頭的拋壓導致前期很多隱性庫存轉移到了顯性庫存中,使得近期銅也處於一個不斷累庫的週期當中,因此短期銅可能很難再回到前期的高位水平了。相比而言,鐵礦石會比銅要強一些,全球範圍內鋼廠產能的復甦推升了鐵礦石需求,即使受到流動性衝擊,鐵礦石在其本身較佳的供需結構下應該會相對抗跌,由此在成本端也給予了螺紋鋼熱卷等成材的價格支撐。
李奇霖:後續大宗商品很難再出現單邊上漲的行情了。現在全球經濟的主要矛盾不再是要繼續發鈔票去拉高總需求,讓物價繼續往上走,而是修復脆弱的供應鏈,通過供給修復來緩和通脹的預期。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得生產供應鏈的成本攀升太快,接不動訂單,從這個角度來看,打壓上游大宗商品的價格在現階段會成為中美兩國的共識。所以,當下最好別有大宗商品價格單邊上漲的預期,賭大宗商品價格繼續單邊上漲大概率是會吃虧的。
缺乏技術及品牌優勢,中小企業被動承擔價格壓力
新京報:大宗商品漲價會給企業帶來什麼影響?預計將會有哪些支持下游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
李奇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會導致企業增收不增利。面對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大型企業可以憑藉着規模、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應對成本上漲壓力,甚至可以推動利潤的上升。但中小企業因為沒有技術、品牌和規模等方面的優勢,就只能被動地承擔上游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
同時,在上游價格過快上漲的背景下,企業會邊際減產,現在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增收不增利,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話,企業有可能會減少生產,等待原材料價格下滑,近期我們也能看到不少企業已經開始減少乃至停止接單了。
支持中下游企業的措施,包括繼續直接向下遊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投放大宗商品;有效引導市場預期,儘量避免市場形成一致性的供給收縮預期,同時會加大對市場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行為的打擊力度。
顧雙飛:本輪大宗商品漲價,對製造業企業還是造成了一定經營壓力,國內PPI和CPI的剪刀差較大,上游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漲價並沒有有效傳導到下游終端產品價格上,企業盈利能力受到衝擊。我國政府其實也看到了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要控制下游終端產品物價水平以穩定國內民生,另一方面也要降低企業經營壓力以穩定企業發展。
首先,我們已經看到國家近期優先向製造業企業釋放了一些大宗物資戰略儲備(比如有色金屬等),從原材料端減輕其成本壓力。其次,對於部分前期過度炒作的大宗商品,比如螺紋鋼熱捲成材、有色金屬等品種,也積極展開政策窗口指導打擊市場投機資金,讓其價格迴歸到合理估值水平。最後,國家可能會通過一些税收方面等優化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當前經營難關。而期貨公司等機構近期也努力推進一些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方案,幫助相關企業能更加從容地應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
中國通脹壓力不大,經濟有望迴歸正常狀態
新京報:5月份美國CPI同比上漲5%,創近13年最大同比增幅,中國5月PPI同比上漲9.0%,也創下13年新高。全球性通脹是否會到來?中國有無通脹壓力?
李奇霖:不需要擔心全球通脹,中國通脹壓力不大。現在大家熱炒的通脹或滯脹,本質上都是供需急劇錯配的結果,當供給的彈性弱到一定程度後,通脹是以“無量上漲”的形式出現。
其實,大宗商品漲價的支撐不完全是因為當前的需求有多強,求大於供的預期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旦價格單邊上漲的預期沒了,隱藏的庫存就都跑出來了。從而通脹預期也就開始消失了。
顧雙飛:總的來説,即使目前市場開始交易美國流動性收緊的預期,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但美國國內物價CPI可能依然會有慣性衝高的可能。但對我國來説,在當前大宗商品價格大幅調整的背景下,前期輸入型通脹壓力已經大幅減輕,加之我國後疫情時期在貨幣政策上的審慎操作,未來面臨的通脹壓力並不會太高,經濟有望馬上回歸到正常運行狀態。
新京報:大宗商品價格變動與資本市場走勢有何聯繫?
李奇霖: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市場對中下游企業的盈利是抱有一定懷疑的,相應地定價時也會比較保守。如果後續上游大宗商品價格漲幅能夠得到控制,中下游企業盈利空間也出來了,業績改善後,這類標的的價格也會出現修復。
另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於上游週期股而言則是明顯利好,可以看到在上游價格持續上漲的時候,鋼鐵、煤炭等板塊表現往往不錯。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