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職場Bonus」(ID:ZhiChangHongLi)
紅利人物·圓桌·3月
# BONUS TALK # MAR ISSUE #
嘉賓 | 汪軍、王苡憬
策劃、採訪 | 陳桐
文、整理 | 張瀚鋭
主編手記“雙碳”一詞從2020年開始出現在大眾視野,在2021年兩會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此後一年持續升温。
你也許知道,這一年中國主動向世界宣佈了雙碳目標,也就是“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你也許也知道,中國早在2007年就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我們在光伏領域已經做到全球頭部領先,特高壓技術讓我們實現了西電東輸,下一步還要實現把清潔能源運輸到絲綢之路沿線的整個歐亞大陸。
但這些聽上去似乎都離非相關專業的我們很遠。
你也許不知道的是,雙碳的主旋律已悄然登上職場舞台:一些人已經靠CCER居間交易、碳配額交易、國際碳匯交易、碳盤查核查、綠色金融等業務切口,賺到了百萬量級的第一桶金,開起了創業公司;參考脈脈的2021年人才吸引力報告,會發現去年新經濟中職位量增速最快前三領域,分別是“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和“智能製造”,而這三個行業都與降低能源強度息息相關。
為了從這場雙碳變革中找到個人職業成長的啓發,職場Bonus請到了兩位嘉賓,汪軍和王苡憬。在長達2小時15分鐘的直播裏,二位以最接近行業現場的獨家視野,帶來高密度的信息輸出,為職場人作答。
汪軍是《碳中和時代》一書的作者,如果你在豆瓣上搜索“碳中和”,會發現這本書以8.3分的高分,出現在第一位。他也是公眾號和知乎“老汪聊碳中和”的號主,目前正任職某大型集團公司碳中和管理總監。在直播中,汪老師還向我們獨家透露了他的科幻小説計劃。
王苡憬作為2060 Advisory年輕的創始合夥人,她帶領着中國第一支“影響力投資”顧問團隊,專注於碳中和與氣候變化賽道,公司名字中的數字“2060”,也正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年。
本文為直播精選對話,全文約5500字,預計閲讀時間為15分鐘。讓我們一起從零開始認知雙碳,找到開啓職場紅利的好方法。
欄目初見
2022年,職場紅利研究所(後文簡稱:職場Bonus)誕生了。
這是36氪旗下推出的職場向新IP,它將專注為職場人挖掘最有長遠價值的個人路徑。我們不想製造焦慮,我們要前往每一場集體的職業困擾中去找解決方案。
重磅新欄目行業偵察機,將搭載「紅利消失的大公司」「偽紅利避坑指南」「紅利新物種」「紅利城市」四大系列選題,為讀者深度報道2022年的職場風向。
職場Bonus:二位能否以自身對行業的底層洞察,先做一個行業內重要概念的科普?
汪軍:ESG是投資者對投資對象在非財務方面表現的一種評價標準,包括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它相對於以前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更加偏重與各項數據的量化。而其中的環境部分就包含了氣候治理部分,它指的是企業在碳管理或者叫碳中和方面的表現。
雙碳和碳中和是一個包含關係,雙碳是碳達峯碳中和的總稱,而碳排放就是指二氧化碳或者温室氣體排放的簡稱。
王苡憬:在汪老師的基礎上,我補充一下。大家可以思考氣候變化的問題,以二氧化碳為核心温室氣體因為人為因素排放的超出大自然可以消納的體量,所以我們要通過各種人為和自然的方式減少和中和碳排放,從而把人類的增加的負擔抵消,也就中和了。
職場Bonus:雙碳概念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多,二位老師各自是如何去理順行業脈絡的?這個大領域在就業市場上都有什麼職位?
汪軍:雙碳概念需要從廣義和狹義兩個維度來説。
廣義上雙碳是指包含實現雙碳的所有產業,比如風電、光伏、儲能、氫能、新能源汽車、CCUS等產業,因為這些產業在雙碳之前總體來説是不穩定,行業波動嚴重。
狹義的雙碳就是指國家發佈的新職業碳排放管理員,這個領域在雙碳提出之前是個非常小眾的領域,市場需要最多的就是核查員,這個職位工作量大、收入偏低,往往進入這一行的多少都有點拯救世界的情懷。
王苡憬:我們思考碳中和這個事兒,是作為國家和全球社會、經濟轉型的一個大方向。在這樣的前提下,分成能源、工業、建築、交通、農業、人工和自然的減碳技術和碳圈的支持體系。
職場Bonus:想要了解這個職業賽道,有哪些發生過的節點大事件值得我們回顧關注?
汪軍: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2012年京都議定書失效;2013年我國啓動碳交易試點;2015年巴黎協定;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
王苡憬:從一級市場的角度再補充,我覺得可以去看一下行業中關鍵的一些賽道的成長、增速和indicator。比如碳管理軟件碳阻跡的A輪融資對於行業看到碳的底層數據基礎是一個風向標的共識;比如去年到今年儲能、氫能的關注度;比如最近核能的投資,再比如從去年年底開始新型電力市場改革帶來的未來的機會。
職場Bonus:雙碳行業火起來之後,在哪些層面和過去相比,產生了變量?
汪軍:首先從產業層面上説,雙碳目標的提出讓很多產業有了很大的確定性,這就提振了投資者的決心,所以我前面説道的那些產業無不都在急速擴張,相關的崗位需求迅速擴大。
然後是碳管理行業,這個行業在雙碳提出前後可以説是兩個行業。因為在之前,基本的業務就是碳核查,偶爾有一些政府課題和碳資產開發的業務,之後企業雙碳意識提高,出現了大量的企業內部碳管理的崗位需求。
王苡憬:剛才提到的幾個層面,都有很大的改變。包括很多投資機構裏,也出現了專門看碳中和賽道的小組,我們是看着這些團隊從1個人增加到了快10個人。
職場Bonus:二位當初都是因什麼契機接觸和了解這個行業的?你們從事這個行業這麼些年,中途有沒有想過放棄或者轉行?
汪軍:我當時在韓國,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寫了份簡歷,沒想到就入行了。這個行業一路走來其實是比較艱辛的,如果我們把這個行業的景氣度劃一條線的話,它應該是呈現出一個U型的形狀,就是行業初期非常景氣,中期非常低谷,直到雙碳目標提出後再次騰飛。在中期的時候,雖然我認定這就是我一生的職業,但有了家庭有了子女,也曾多次想過放棄,打算去其它行業錢賺夠了再回到這一行。
王苡憬:我個人在影響力投資這個領域比較長時間,氣候變化一直是我們關注的一個部分,只是現在通過“碳中和”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路走來,一直有很多關心我的前輩提醒我説影響力投資這事兒在中國成不了等等,但我還是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還是得有“make it work”(讓它發生)的信念。再者,我覺得這是個好玩的挑戰。
職場Bonus:汪軍老師如今通過自己的公眾號“老汪聊碳中和”、知乎、以及您寫的書《碳中和時代》,成為了碳中和領域的KOL,您做這些的目標和初心是什麼?現在這個初心有變化麼?
汪軍:長期創作的初心很簡單,一個是希望通過自己的輸出提升整個碳管理行業的專業水平,降低初學者的學習門檻,二是希望讓更多的羣眾關注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當然寫得太專業可能反而適得其反,所以對於提高羣眾對氣候危機認知這塊,我打算寫本科幻小説,通過小説來傳播氣候及雙碳知識。
職場Bonus: 苡憬老師的目標和初心有過變化嗎?
王苡憬:我們的初心,就是幫助這些在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的創業者們,找到更匹配和有效的資本。一直以來都沒變過。我當年在英國的時候就接觸了很多這樣的impact entrepreneurs,但是每個創業者的需求太多元和非標了。在這樣的思考下,我後來研究發現,影響力投資作為一個有效工具,也在近年發展成為一個資產類別,這也是可以幫助到他們的。世界需要各種類型的創業者們的。
02 左右雙碳發展的推力職場Bonus:今年36氪與東方證券合辦了一場名為“雙碳星物種”的可持續創新大賽,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新模式四大賽道來挖掘創新企業。對於創新項目來説,想獲取資源,前提是能精準把握市場和產業資本的需求。由此好奇,當我們站在狹義的角度去看雙碳行業,其中錢的流動邏輯是什麼樣的?
汪軍:僅就碳管理行業本身來説,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種類型的公司來介紹一下。首先是參與碳市場的控排企業,這些企業雖然是同意行業,但存在高排放企業的錢流向低排放企業的現象。因為搞排放企業配額不夠,需要向低排放企業買。
另一類型的公司是包括軟件服務在內的諮詢公司,因為現在大量的企業及政府有了雙碳方面的業務需求,也就相應產生的相應的服務公司,這屬於新增的市場,錢從有雙碳需求的企業及政府流向諮詢服務公司。
第三類是碳交易公司,這類公司類似於股票交易商,這裏面的資金流向也類似於股市。
王苡憬:幫助每個細分行業賽道可以轉型到碳中和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是資金和人才會流動去的地方。那些不重視,或者不去做轉變的企業,會逐漸被市場淘汰。
職場Bonus:哪裏最有可能產生雙碳領域的獨角獸、明星創業公司?
王苡憬:剛才提出的各行各業都有,完全可以想象儲能、氫能、低碳水泥等等出現巨頭公司。還有很多其他新機會創新的機會,比如循環經濟、printing、可持續時尚、可持續消費品機會...
職場Bonus:當前誰最有可能會對雙碳的推進內心最排斥?
汪軍:目前最排斥的應該是配額不夠的火電企業,長期來看是化石燃料開採行業。
紅利人物圓桌直播現場。左至右:陳桐,《職場Bonus》主編;汪軍,豆瓣高分書《碳中和時代》作者;王苡憬,2060 Advisory影響力投資諮詢創始合夥人& CEO
03 雙碳之風將如何影響我們的職業職場Bonus:全國範圍內哪些城市在雙碳的細分賽道已經做出了一些規模化的成果?放眼全球,哪些國家和地區在產業模式上有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年輕人想選雙碳作為未來發展方向,有沒有比較推薦前往發展的城市?
汪軍:行業的歷史原因,我首推北京,因為碳管理行業最早來自於開發CDM項目的那幫人,而當初開發CDM項目的公司因為項目申報方便幾乎都集中在了背景。所以到現在,背景方面的圈子仍然是最集中的。
王苡憬:投資機構,還是大城市。創業公司的話,各個城市都有。目前我自己的團隊就base在杭州。在這裏也給杭州打個小小的廣告,哈哈。
職場Bonus:前段時間我們公號做了一篇深度報道,將目光聚焦在“碳排放管理員”這一新職業及其相關證書培訓上(詳見《揭底碳排放培訓:踩中了風口還是坑?|行業偵查機》)。先不談證書培訓——你們如何看待這樣的新職業?
汪軍:我認為碳排放管理員這個職業是未來最有前途和錢途的職業,首先雙碳目標是未來幾十年的國家基本戰略,又是拯救全人類的高尚事業,所以有前途,氣體行業初期人才緊缺,未來將去求大量人才,在這種環境下薪酬水平只會水漲船高。
王苡憬:碳中和細分領域裏就有很多很好的機會。比方今天如果可以研發出一種新的大範圍可市場化的CCUS技術,新材料等等,很多機構會排隊想要投資這樣的新項目。
職場Bonus:如果這個行業裏面的職業薪水排個位,這個梯隊會是什麼樣的?它和崗位真正價值的梯隊順序是一樣的麼?
汪軍:每個職業根據能力不同薪水的變化幅度會非常大,如果限定比如3年經驗能力平均的職位的話。
碳核查員的性價比最低,也就是活多錢少。
碳諮詢師性價比居中,這裏也包括碳資產開發的技術人員。
碳管理師,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甲方,性價比相對較高,錢多活少,但一般都是隻找有豐富經驗的。
碳交易職位波動就非常大了,行情好的時候可能其它崗位的薪水不及碳交易員的一個零頭,當然行情不好的話,可能甚至會虧錢。
王苡憬:碳中和是個大的經濟轉型,剛才提到的各行各業的機會的薪資都要回到自己所在的細分行業裏的具體情況。創業公司、投資機構和三方生態圈的機構的薪水應該在現在同比的機構裏都是橫向對比,很有競爭力!
職場Bonus: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許多人可能並非環保等相關專業出身,但因為雙碳政策的火熱而想要到加入到這個賽道之中。你們認為什麼學科背景的人可以更容易跨入這個賽道?不同專業人士選擇雙碳業務時該以何種路徑發揮自己的潛力?
汪軍:其實雙碳跟傳統環保沒有太大關係,所以任何專業背景的人都能進入這一行業,當然工科生要比文科生有優勢一點。因為這個行業是新興行業,沒有成熟的培訓和提升機制,所以自我學習能力和悟性是能否在這一行待下去並快速成長的關鍵。
王苡憬:首先我們不應該去追熱點,從歷史數據不難看出每一個火熱的賽道不可能一直站在高位,最終都會回落並趨於穩定。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本身。碳中和本質上還是為了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迴歸本心,你是否希望為解決氣候問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是,那麼你可以聚焦自己專業與碳中和相關的部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快速學習。比如金融專業可以考慮碳中和的投融資機會,材料專業可以考慮跟減碳、固碳相關的技術研發、行業研究等等。
職場Bonus:假設我是一名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當我看到整個碳中和賽道下有這麼多就業和投資機會,怎麼化繁為簡做選擇?
王苡憬:金融的從業技能,和各行各業的交叉知識背景,應該是最符合現在的需求的。運用自己金融的專業知識,用資本的力量,幫助或者推動碳中和賽道內的這些創業者/創業項目擴大影響力。至於具體的就業選擇:對應的創業公司、投資機構,乃至像我們這樣的第三方投融資顧問機構都是可以重點考慮的。
我們自己團隊,以及很多投資機構和創業公司裏,都有很多氣候環境、生物工程、能源、材料、化學等等的博士。
另外,人文科學背景,想做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的小夥伴,我認為大家應該更要追求make-things-happen。投資機構裏有很多人文科學背景的知名投資人,對社會和發展的底層的思考以投資的形式轉化成為自己的認知和判斷。人文學科背景的小夥伴需要更加堅定,快速學習,把知識框架都補起來。難,但也沒有那麼難,主要還是在於:這是不是自己真的想做的事。
職場Bonus:對於環境工程、能源、電力、生物、材料等背景的同學,就業切口會有什麼不同的重點嗎?
汪軍:理工科背景的話還是更加建議先從本專業的細分領域入手,充分利用自己對行業/技術等的認知優勢。同時要理解碳中和不是一個單一的領域或學科,必須要有快速學習、交叉學習的能力。目前我們自己團隊就正在招募這一類型的人才。
04 未來職業的序曲職場Bonus:對於身處紅利見頂的行業的人來説,當我們去講另一個正在上升曲線裏的行業,多數人還是會擔心薪資總包現階段匹配不到心理預期。至少,人們想要看到雙碳已有夠靠譜的行業成果。從二位眼中的案例出發,過去哪些努力能初見規模和成效?
汪軍:從產業上説氫能,CCUS等當前雖然看不見商業模式但也成了主要投資領域並且開始小範圍商業化。
從碳管理領域説,目前國內應該有數十家公司公佈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標,還有很多的公司正在抓緊制定雙碳戰略,這個數字在2020年還是0。
王苡憬:很多已經跑出來的能源、電池、光伏、EV已經是絕對的成效結果。這些下沉細分還會有很多衍生機會。再就是剛才提到的各種各業賽道,大家對創投感興趣,可以多多關注未來潛力大的賽道,融資節奏健康的公司。
職場Bonus:就我國目前的社會情況而言,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未來可能會再推出怎麼樣的規劃或制度?如果我們以個人視角去暢想未來40年,以及這其中還可能出現哪些節點性事件?
汪軍:我在書《碳中和時代》中專門有一節就是預測未來的一些場景,比如電動車無感充電、海綿電網、個人炒碳、低碳消費升級等,這些預測得到了清華大學碳中和學院院長的肯定,感興趣的可以買來看看。
彩蛋|書影音推薦職場Bonus:我們職場紅利研究所的直播不會給你推薦生活好物,但會請嘉賓朋友為你分享優質的書、電影和音樂。這可能是我作為文藝青年的一種堅持。二位簡單介紹一下你們這次的推薦?
汪軍:推薦書的話那肯定首推自己的書《碳中和時代》,無論是想從事這一行業的人,還是對氣候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大國博弈和宏觀經濟感興趣的人,相信你看了這本書都會有所收穫。另一本推薦的書是經典名著《百年孤獨》,因為我們可通過該書體驗連續下4年雨和連年乾旱的場景,這種場景在未來的氣候危機中可能成為現實。電影方面我推薦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拍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像》,這部電影算得上是我對氣候危機的啓蒙。
王苡憬:我本人從小就非常喜歡看紀錄片。在這裏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名字是《藍色星球》。
職場Bonus:和讀者們介紹下自己現在在做的事情?
汪軍:我現在一家大型集團公司任碳中和負責人,負責集團總體的碳中和戰略及實施。
王苡憬:2021年,我成立了2060 Advisory影響力投資諮詢這家base在杭州的影響力投融資顧問公司。我們重點關注碳中和轉型和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範圍內的項目。核心業務包括賽道內中早期創業項目(側重天使輪到B輪)的投融資顧問業務和影響力諮詢業務。近期我們團隊也正在積極招募小夥伴。歡迎推薦/自薦創業項目或候選人。機會詳情見公眾號推送二條《職位順風車|碳中和投資諮詢、分析師機會》
互動話題你對雙碳行業的發展前景有什麼樣的看法?
對二位嘉賓還有什麼樣的問題?
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好問題有機會被嘉賓看見回覆~
點贊最多的留言,將會獲得汪軍老師簽名版《碳中和時代》一本。
獲獎名單將在下週四“紅利簡訊·瘋四播報”中公示。
作者卡片
36氪「職場Bonus」(ID:ZhiChangHongLi)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職場Bonus”(ID:ZhiChangHongLi),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