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友鈷業真的只是局外人?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財經

文丨BT財經,作者 | 青山白鷺

近期倫敦金屬交易所“妖鎳橫行”,上演了一出逼空中國鎳礦巨頭青山集團的“大戲”。

而另一家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華友鈷業卻突然在3月8日和3月9日連續遭遇跌停,一直被稱作白馬股的華友鈷業僅僅用兩天市值就蒸發了261億元。

這次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金融戰”為什麼會把華友鈷業捲入其中?華友鈷業真的只是躺槍嗎?鎳為什麼會成為這次金融戰的導火索?

華友鈷業真的只是躺槍嗎?

在倫敦金屬交易所上演的這次關乎期貨金屬鎳的“多空大戰”,源頭是因為近期期貨鎳價的瘋漲,從3月7日之後兩天的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期貨鎳價可以看出,從29246美元直線飆升到101365美元,漲幅達247%。

而處於“暴風眼”中的中國企業青山集團手握20萬噸鎳空單,這哪兒能讓國外空頭不眼紅?如果按倫敦金屬交易所做空後的鎳期貨價格交割,青山控股直接損失達上百億美元。

但是青山集團經過一系列反擊之後,國外空頭這一做空計劃並未得逞,在3月9日倫敦金屬交易所發佈公告稱,因為交易異常,所以暫停鎳期貨交易,並同時宣佈3月8日之後的鎳期貨交易無效,這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歷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吃書”行為。

華友鈷業和處於“暴風眼”中的青山集團業務多有交集,所以這次“鎳期貨多空大戰”也給華友鈷業帶來包括股價連續遭遇跌停在內的巨大影響。

青山實業是世界上最大的鎳和不鏽鋼生產商(非上市企業),旗下擁有青拓集團、永青集團、青山控股集團、上海鼎信集團、永青股份等五大集團,下轄300餘家子公司,2020年銷售額達到2928億元人民幣,可以説青山實業的業務已經遍及印尼、印度、美國和津巴布韋等世界多地。

而2002年成立的華友鈷業是一家主要從事新能源鋰電材料和鈷新材料的研發、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幾年華友鈷業依託全球產業資源佈局,正慢慢成長為全球鈷業龍頭。

華友鈷業在發展中業務和青山集團越來越緊密,特別是在2021年3月,青山集團與華友鈷業、中偉股份簽訂高冰鎳供應協議。三方共同約定,青山控股於2021年10月起的一年內,向華友鈷業供應6萬噸高冰鎳,並向中偉股份供應4萬噸高冰鎳。

這次合作對華友鈷業來説至關重要,因為華友鈷業主要營收及利潤主要以銅鈷業務為主,貢獻了毛利潤佔比達78%,其他前驅體業務僅在營收中貢獻了19%,但是拉長時間來看,華友鈷業的營收增速逐步下跌。這背後的原因是,華友鈷業此前銅鈷業務一直依託剛果(金)鈷礦開採和國內精煉為主,而近年剛果(金)的鈷礦開採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測算,全球鈷資源儲量的70%集中在剛果(金),而中國的儲量僅佔全球儲量的1.1%。與此相對應,2020年全球鈷礦開採量的68%來自剛果(金),只有2%來自中國,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剛果(金)的鈷礦開採量在世界上所佔的比重極高,如果中國礦產企業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勢必最造成極大的能源安全問題。

近幾年隨着鋰電池產業的飛速發展,在中國作為上游關鍵原材料的金屬鈷的供需矛盾有增無減,歐美國家加緊在剛果(金)的礦產投資權爭奪,另外剛果(金)剛出台的新礦業政策業增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業內人士指出,積極進行全球礦產資源配置才是解決中國戰略性礦產資源瓶頸的最優選擇。

華友鈷業在近幾年的公司戰略中頻頻提及“從全球鈷業龍頭轉型成為新能源鋰電材料行業領先企業”,也就是降低鈷業務的比重,提高鎳業務的比重。因為“電池用鎳增速超越行業,佔前驅體及正極比重逐漸升高”,另外也可以減少對鈷礦的依賴性。

所以,華友鈷業選擇和青山集團合作,在新能源鋰電材料另一大重要元素鎳礦中佈局顯得順理成章。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鎳儲量約9400萬噸,全世界國家中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鎳礦儲量佔據前三甲。特別是印度尼西亞,在2020年鎳礦產量達76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30.4%。

華友鈷業和振石集團、寧德時代、青山控股一起合資成立了IWIP公司,共同開發印尼緯達貝工業園項目,該項目正是印尼鎳、鉻、鐵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最大產業園項目。

華友鈷業在2020年的年報中,還專門提及了這一項目。華友鈷業財報顯示,公司於2018年開始啓動與青山集團合作的位於印尼的鎳金屬冶煉項目,目的是為了給公司新能源鋰電材料轉型提供原料供應。

不僅僅是中國企業盯上了印尼豐富的鎳礦資源,歐美等國家也早已盯上了這塊“肥肉”,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這次“鎳期貨多空大戰”中,嘉能逼倉青山集團,目的之一就是“要其在印尼鎳礦的60%股權”。

分析指出可見華友鈷業這樣的中國企業在全球的礦產業務佈局,正是歐美相關企業所眼紅或者忌憚的事,所以説是青山集團處在了“逼空暴風眼”,不如説中國在海外佈局的礦產企業都處在了“暴風眼”。

華友鈷業真的不受影響?

被市場關注華友鈷業在這次多空大戰中可能“躺槍”一事,華友鈷業專門在近日發佈了一則澄清聲明,聲明中稱目前公司沒有出現被強制平倉的情況,目前風險可控,公司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聲明中還專門提及了華友鈷業在印度尼西亞佈局的紅土鎳礦濕法冶煉粗製氫氧化鎳鈷項目、紅土鎳礦火法冶煉高冰鎳項目等鎳鈷資源開發項目均正常推進。

其實,青山集團遭遇逼空,華友鈷業不可能不受影響,因為華友鈷業的業務和青山集團已經深度捆綁,華友鈷業和青山集團的合作項目已經不僅僅限於印尼鎳礦項目,特別是近幾年來華友鈷業和青山集團在鋰電池業務方面的合作。

鎳礦不僅僅可以用來製造不鏽鋼產品,近幾年行業更熱衷將其運用到三元鋰電池上,隨着新能源車被資本推熱,越來越多的礦業巨頭已經開始在新能源項目上佈局。比如華友鈷業業務轉型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新能源鋰電材料”,而青山集團亦是如此,青山控股已經親自下場切入新能源行業,而且和華友鈷業展開合作。

據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2月,華友鈷業對外公佈將與青山科技在印尼成立華山鎳鈷(印尼)有限公司,華友鈷業方面通過境外全資孫公司間接持有華山鎳鈷68%的股權。

在2021年5月14日,華友鈷業宣佈和青山科技在桐鄉設立了一家新的進出口公司,註冊資金為1000萬,華友鈷業持股70%,短短几天后,華友鈷業和青山科技再次在北京設立了一家合作公司,註冊資金500萬元,華友鈷業持股68%。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青山科技是青山控股的子公司,此番合作其實仍是延續了華友鈷業和青山控股的合作。

不僅如此,華友鈷業還直接進入到青山控股的總部所在地温州,在温州和青山控股設立了一家進出口公司,華友鈷業持股70%,短短几天后,雙方再次於桐鄉和温州分別設立進出口公司。

短短三個月時間,華友鈷業和青山控股已經成立了不下5家公司,而且據界面等媒體報道指出,華友鈷業約80%的長期應收賬款都可能與青山控股有關。

據行業研究員魏欣然分析,換句話説如果青山集團遭遇逼空造成實質損失,必定會連帶到華友鈷業在海外的業務佈局,最起碼會影響到華友鈷業在印尼的鎳礦業務,這次倫敦金屬交易所是國外空頭對中國出海的礦產企業一次圍剿,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俄烏衝突只是表象?

從倫敦金融交易所鎳期貨來看,現貨鎳較三個月期合約持續升水,現貨鎳較三個月期合約升水已飆升至每噸700美元左右,為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為什麼鎳突然成了香餑餑?

很多分析認為,這次倫鎳價格大幅上漲背後的原因是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導致市場加劇了對大宗期貨的擔憂所以引發上漲,背後原因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

從儲量上看,俄羅斯確實是鎳的主要礦產國,但是仔細看看2021年俄羅斯鎳產量僅僅只有25萬噸,在國際的鎳產總量中只佔了9%,在世界上所佔的比重並不是很高。隨着俄烏衝突升級,確實對鎳供應產生了一定衝擊,但是這並不是主因。

其中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近幾年來美元信用體系逐漸在崩塌,國際上越來越多的貨幣被從虛擬的股市和其他投資標的撤出,轉向線下實體的大宗商品,這成為經濟學家認為的貨幣脱虛向實的一個標誌。

2022年2月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則加速了這一過程。因為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礦藏輸出國,在遭受西方經濟制裁後,直接推高了國際上原油,天然氣,礦產的價格,同時也推高了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的價格。

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甚至撰文稱:“極度看漲大宗商品,並認為可能出現長達10年的超級週期。”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貨幣投資從股市或其他投資標的撤出,開始轉向線下實體的大宗商品交易。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倫敦金融交易所才破天荒的上演了這麼一出“多空大戰”,只是無端的牽涉到了中國企業青山集團和華友鈷業。

如果説這是金融方面的原因,那麼世界鎳供應短缺則是供應鏈上的危機。

鎳金屬不僅僅是製造不鏽鋼的重要材料,同時也是大熱的新能源行業三元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另外隨着動力電池的發展,因為鈷價波動較大且價格常年位居高位,所以價格較低的硫酸鎳電池成為增長最快的技術趨勢。自2021年初開始,全球的鎳需求就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據美國世界金屬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的鎳供應還處於過剩的狀態,但是僅僅過了一年到了2021年,全球的鎳供應短缺就達到了14.43萬噸。

因為全球的鎳需求暴增,而全球的鎳庫存卻在持續走低。倫敦金屬交易所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中旬,倫鎳庫存僅為7.68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9萬噸明顯下降了一半多,而且呈每週持續下降的趨勢,特別是上週,全球鎳庫存降至歷史新低水平。

據行業分析師李卓偉分析,目前全球的鎳礦資源處於低庫存、強現實、弱預期的格局之中,全球鎳庫存持續下滑並處於歷史低位,而現實供需偏強,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辦法緩解。

另外,還有隨着疫情的好轉,生產端對鎳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強,全球的傳統礦產需求旺季即將到來,比如中國多地的不鏽鋼廠家均預計三月不鏽鋼排產量將有所增加,這進一步加劇了鎳礦的需求空缺。

這次發生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逼空大戰”,背後折射出中國企業和西方企業對海外礦產資源的爭奪趨於白熱化,這一輪雖然中方企業反擊勝出,但是未來圍繞礦產資源的博弈還會更多,像華友鈷業這樣的中國企業勢必會遇到更多的挑戰,中國企業當自強仍然是博弈中制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