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金角財經,作者 | 角爺
短短三個月跌完三年利潤,這應該是中國基民經歷過的最慘開年。
截止3月11日,上證指數年內跌幅超過9%,創業板指數年內跌幅接近20%,恆生科技指數年內跌幅更是接近25%。
覆巢之下,基民們受傷慘重,今年正收益的主動權益基金不足3%,手上基金虧損20%的比比皆是,如果是加入中概互聯的“丐幫弟子”,腰斬50%以上也不足為奇。
每晚打開基金賬户如同極光般刺眼,當本金也開始加速虧損,回本就變成了基民心中唯一的念頭。
號稱穩健之選的“固收+”基金,正在成為基民絕地求生的避難所,基金公司也見風使舵開始力推短債基金等低波動產品。
在股債雙殺之下,“固收+”基金能否給基民們帶來止跌回本的希望,還是會陷入更深的套牢呢?
接下來,金角財經(F-Jinjiao)將持續關注基金市場變化,每週帶來關於基金投資的詳細解讀,也歡迎留下你關心的基金問題。
趕上好時候什麼叫“固收+”基金?
目前市場並無明確定義,拆解字面意思:“固收”代表如同銀行存款一樣的固定收益,“+”則代表在此之上能夠博取更高的收益。
從投向來看,“固收+”基金的大部分資產投向債券,再配置小部分的股票、可轉債以及打新股等增厚收益,由此形成了多種類型的“固收+”基金。
“固收+”基金主要是前3類型: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型基金。
按照基金分類定義,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同屬債券基金中的混合債基,80%以上的資產投資債券。其中,一級債基可投轉債不能投股票,二級債基可投股票,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20%。
而偏債混合基金屬於混合型基金,債券投資比例有所下降,只要求60%以上即可,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40%。
總結起來,“固收+”基金就是嚴控風險在追求本金安全的基礎上,通過積極主動的投資,力爭提供長期穩定跑贏銀行理財和純債基金的投資回報。
過去的幾年,“固收+”基金趕上了好時候。
一方面,全球經濟體利率持續走低。
自2016年以來,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長期徘徊在0附近,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進入負利率。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呈現震盪下行的趨勢。
隨着利率水平走低,傳統投向債券的銀行理財等固收產品的收益也越來越低,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投資者,自然將眼光投向“固收+”基金。
另一方面,A股迎來一波牛市。
從2019年起,A股迎來普漲行情,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以及中證轉債指數連續3年收漲。
主要依靠投資股票、可轉債來增厚收益的“固收+”基金也確實展現出穩健上漲的姿態。
再有就是隨着資管新規的推進,銀行理財、信託等告別保本保收益的時代,在向淨值化轉型過程中,“固收+”基金更容易走入投資者的內心。
時來天地皆同力,“固收+”基金迅速成為基金市場裏的新寵,數量規模飛速膨脹。
截至2021年末,“固收+”基金數量達到1066只,總規模達到1.95萬億,規模同比激增9517億元,同比增幅翻倍。
在“固收+”基金的排位上,基金大廠依然掌握着話語權。
從數量看,前十五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固收+”基金數量佔全市場“固收+”基金數量的 39.95%;從規模看,前十五基金公司佔市場總規模的 65.58%。
從具體公司來看,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易方達基金都穩坐頭把交椅。
集體翻車年化收益5-8%,回撤控制在-4%以內,這是一隻標準“固收+”基金的形象。
而一旦回撤超過-4%,“固收+”基金就很可能變成虧本的“固收-”基金。
截至3月9日,一級債基指數(885006.WI)年內跌幅-1.84%;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885003.WI)年內跌幅-3.44%;二級債基指數(885007.WI)年內跌幅則達到-4.59%。
指數表現拉胯,具體基金的收益率更是慘不忍睹。
偏債混合基金為例,據韭圈兒APP數據統計,截至3月9日,在658只偏債混合基金中,有636只基金年內收益為負。
換句話説,今年以來只有不到4%的偏債混合型基金收益為正。年內虧損超過4%的數量達到186只,佔比超過28%。
而倒數前十的偏債混合基金年內虧損均超過10%,最慘的虧損接近20%,其中不少還是明星基金。
易方達有4只基金上榜,其中最知名的是排名倒數第三的易方達安盈回報混合,不僅是其中唯一的支付寶金選基金,而且基金經理張清華是易方達絕對的“一哥”。
雖然名氣上不如張坤,但是要論管理規模,張清華手握1357億元,力壓張坤的1019億元。
在“固收+”基金的圈子裏,張清華是絕對的大佬,現任易方達副總經理、混合資產投資部總經理、固定收益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
但今年以來,張清華管理的基金表現多少有些“老牛失蹄”,管理的基金無一正收益,跌幅最大的是易方達新收益,截止3月9日,年內收益率-19.49%;跌幅最小的是易方達豐和,期間年內收益率-3.75%。
在天天基金網上,基民們紛紛吐槽:“倉位不高,回撤不小,無語”、“張清華最容易套人,投資者請注意”、“這些基金經理或拿到獎項,或升職加薪,接下來就會開啓一路下跌歷程”……
除了張清華,排名倒數第八的泓德致遠混合A,基金經理鄔傳雁同樣是久經沙場的大佬,現任泓德基金副總經理,去年曾因業績墊底被傳聞“下課”,今年業績依然排在倒數。
即使在指數跌幅較小的一級債基中,也有基金跌幅超過10%。
截至3月9日,天弘添利債券(LOF)C年內收益-14.71%,比易方達安盈回報跌得還要多。
正如前文所説,作為一級債基,天弘添利的債券倉位不低於80%,為何跌得如此慘烈呢?
原因在於:一級債基通過可轉債增厚收益,且可轉債沒有倉位限制。
這隻基金就是重倉可轉債,其四季報顯示可轉債持倉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達到96.03%。
這就意味着淨值表現與轉債市場波動密切相關,而可轉債的波動遠遠大於一般債券。
去年中證轉債指數上漲18.48%,該基金同期漲幅高達44.38%;今年中證轉債指數下跌近8%,該基金跌幅超過10%。
漲跌幅度如此巨大,遠遠脱離“固收+”基金的行列,但在支付寶上,這隻基金卻依舊打着“中低風險”的標籤。
基金經理杜廣反倒更着急一些,在支付寶基金討論區多次提醒這隻基金“波動很大”,“建議換”。
然而,這種提醒並沒能阻止虧損,討論區不少基民都曬出持有收益都在-10%以上,抱怨“所謂低風險比高風險虧的都多”。
中銀證券認為,目前“固收+”產品的投資策略和工具較為單一,主要靠股票和可轉債增厚收益,存在一定的系統性風險。
20 世紀 70、80 年代美國股市和債市均下跌,大宗商品價格連年上漲。在這種經濟環境之下,單純的股債組合藴含了較大的風險。
以史為鑑,今年的環境何其相似,原油暴漲股債雙殺,“固收+”基金頻頻翻車,基民們心灰意冷,“穩穩的幸福”變成了“只求快點回本”,這也導致基金髮行連連失敗。
今年已有6只基金髮行失敗,其中有4只是債券型基金,其中2只就是“固收+”基金。
抱團惡果當“固收+”基金回撤突破4%甚至10%之後,曾經在葛蘭張坤等頂流身上上演的“負反饋”捲土重來。
基民們開始恐慌贖回,基金經理減倉應對,減倉之後導致增厚收益的部分(股票、可轉債)繼續下跌,基金淨值也跟着繼續下跌,基民們繼續贖回,週而復始越跌越多。
除了基民贖回導致被動減倉,“固收+”基金作為低波動產品,在止損上也更加嚴格。
以二級債基為例,不到20%的權益倉位如果回撤達到10%,意味着拖累整體收益接近-2%,而剩下80%的債券倉位,可能一年下來貢獻的收益也才3%左右。
這也是前面説到的,當基金淨值回撤超過4%的時候,基金經理就要考慮降低權益倉位。
3月9日,A股盤中一度下跌4%,盤後不少觀點認為,這種不計成本的砸盤,很有可能是“固收+”基金大範圍觸發止損線,基金公司不得不割肉。
雖然“固收+”基金的權益倉位並不大,但是如今規模已經逼近2萬億,即使只是減倉5%,如今的A股也無法承受這樣的正面衝擊。
從這個角度説,“固收+”基金如今的經歷,依然是基金抱團的衝擊波延續,從抱團張坤的白酒,到抱團葛蘭的醫藥,再到抱團張清華的“固收+”。
在“固收+”基金普遍虧損之後,短債基金又成為下一個抱團的對象,看看基金公司最近的宣傳,無一例外都在力推自己的短債基金。
在基金公司的宣傳中,短債基金是“增強型貨幣基金”,簡單來説,就是收益比餘額寶高,但風險卻差不多低。
事實真的如此嗎?
2月24日、25日,天弘增利短債債券C連續大跌,直接把過去3個月的收益跌沒了。
這隻短債基金還是支付寶金選基金,在支付寶上有超過50萬人關注。
有分析認為,出現異動下跌的原因在於踩雷地產債。
四季報顯示,天弘增利持倉“榮雋09優”比例7.94%,持倉“龍控09優”比例6.63%,兩者涉及地產債。今年2月分別下調中債隱含評級至B和A+,在資本市場上的價格更是跌跌不休。
直白點説,在信用債尤其是地產債紛紛爆雷之際,通過信用下沉來增厚收益的短債基金,猶如拆盲盒一樣,打開的不知是驚喜還是驚嚇,而因基民抱團湧入被推上神壇的基金經理,似乎也只能繼續矇眼狂奔。
這場由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基民共同締造的抱團神話,幾乎席捲了所有的基金品種,走到如今已經全部倒塌崩壞,基民們就像在絕地求生遊戲中不斷跑毒縮圈,但卻總是受傷最重的玩家。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過去3年,伴隨着房住不炒和理財淨值化時代到來,居民財富從銀行搬到基金,在短暫嚐到甜果之後,又從偏股基金退守“固收+”,再從“固收+”逃到短債固收,回頭發現還是存在銀行最安穩。
這場財富大搬家似乎又在回到原點,但是居民口袋裏的財富卻沒有回來,這些錢都到哪裏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