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甫一上任遇“最冷一年”:上汽大通總經理王瑞的堅守與拓局!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財經

“我都沒覺得已經一年了?每一天都有很多挑戰。”6月7日,位於長江口的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坐在媒體面前的王瑞依然是一臉靦腆的笑。

雖升任上汽大通總經理已經一年時間,但技術出身的王瑞,依然給人以樸實和誠懇的感覺,彷彿上汽大通穩步紮實的業務一般,即便是在疫情中,依然讓人感覺心安。

與所有車企一樣經受了疫情考驗,但上汽大通已迅速回歸正軌:5月份,上汽MAXUS銷量超過1.15萬輛,同比大漲28.47%,逆勢創新高。

對於當天的海外主題,王瑞更是信心十足表示:“我們今年海外市場的目標沒有太大調整,我們正在奮起直追。”

雖然全球疫情蔓延,但上汽大通卻頂住寒冬壓力,開闢新的增量市場。6月7日當天,裝載了328輛上汽大通EV30的滾裝巨輪拔錨起航駛向汽車工業的發源地——歐洲。上汽大通獲得挪威大單,意味着上汽大通,在全球主流發達國家市場又添一國。

危中獲機得益於“原生能力”

王瑞透露:“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這些全新的增量市場,都是上汽大通新開拓的市場,而隨着歐洲市場全面佈局,上汽大通也成為除了美國以外,全球發達國家主流市場全部攻破的自主品牌車企。”

歐洲市場是全體自主品牌夢寐以求的市場,但是,對於大多數車企而言是可望不可及,只能徘徊在外圍。

進入歐洲市場除了技術門檻,最大的問題是消費者比較守舊,對品牌認知度高, 加上當地二手車市場發達,新品牌在歐洲很難站穩腳跟,即便是在美國市場風生水起的日系品牌,也沒有一家能夠在歐洲市場有所建樹。

但上汽大通即便在海外市場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國家停工停產的情況下,依然沒有停下征戰海外的腳步,並不斷突破。

“關鍵還是產品的定位,組織能力、產品從設計之初就具備的與海外市場的匹配度,以及長期以來對主流發達國家市場堅定不移的佈局和由此建立的在海外主流發達國家市場運營能力。”王瑞説,疫情之下,仍能能順利推動歐洲市場業務,應該説是上汽大通所具備的“原生能力”發揮出來了。

2011年5月,上汽大通誕生了不到兩個月,王瑞就成為“創業大軍”中的一員。在上汽大通第一任總經理,也是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大通董事長藍青松的領導下,上汽大通從創業之初就定位於中高端市場,並打造了對應的產品力,同時確定了“牆內牆外都要香”的市場佈局策略。

從2011年第一款產品V80上市,到2018年的第20萬台車下線,上汽大通連續7年保持80%的複合增長率,被業界稱為“大通速度”,截止到汽車市場進入負增長的2019年,上汽MAXUS仍保持着60%的年複合增長率。

值得稱道的還有上汽大通在海外市場創造的能力,從成立之初,上汽大通就抱着“不是賺一票就走”的理念,建立海外團隊,瞭解當地市場,深入服務客户,建立當地的能力,深耕海外市場。

正是長期堅持下,上汽大通的全球業務已遍佈48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澳新、美洲、歐洲、東盟、中東五大核心市場,海外累計銷量已超過6.8萬台,突破口和銷量主要來源都是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等發達國家。

體系能力戰疫情

雖然海外市場捷報頻頻,但王瑞所面對的國內外大環境並不好,特別是國內市場,王瑞升任上汽大通總經理一年以來,國內市場可以用“最冷”來形容。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為2,500餘萬輛,同比下降8.2%。由此,也拉開了行業加速優勝劣汰的序幕。

行業加速洗牌,一些企業走着走着,就不見了。王瑞坦言,隨着市場增量變少,銷量逐漸將向頭部企業和品牌集中,淘汰賽已經開始,市場兩極分化日益凸顯,要麼出彩,要麼出局。

回憶這一年來的心路歷程,王瑞説:“感覺自己責任感更強,壓力更大,但信心也更足了。”

雖然市場遇冷,在全行業下降的2019年,上汽MAXUS全年逆勢增長,累計銷量超過12萬輛,同比增長42.8%。其中國內同比增長45.27%,海外同比增長32.77%。上汽MAXUS也成為了中國汽車市場為數不多在2019年1-12月份,連續12個月實現同比增長的車企。在過去的兩個月中,上汽大通連續實現超過20%的增長。

這是疫情前的業績,疫情中,上汽大通則迅速應對,完成了從一家車企到國家戰略物資生產企業的蜕變。上汽大通在這波疫情中大出“風頭”。上汽大通的負壓救護車,成為新聞聯播,China daily等爭相報道的題材。

上汽大通還藉助海外的渠道和網絡優勢,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海外整合防疫資源運回國內。早在1月31日凌晨5點,2.38噸200箱的醫用口罩、3.2噸400箱醫用防護服從悉尼陸續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並且在上汽大通志願者們的努力和海內外各方面的通力支持下,5.58噸醫療物資僅僅花費5天時間就完成了募捐、集貨、進出口、國際物流、清關等全流程。貨物抵達上海後,上汽大通與上汽集團內運輸企業天地華宇通力合作,通過緊急協調,排出運輸車輛以及請願準備主動隔離的駕駛員,連夜馳援武漢。

此外,配合各地的封城政策,上汽大通還利用房車等優勢資源,組織志願者車隊,在各個道口給執勤的人員使用。

王瑞認為,上汽大通能夠在疫情後迅速發力,走上銷量正軌,這是由上汽大通的體系能力造就的。作為一家商用車起步的企業,上汽大通的營銷團隊從第一天起就是以地推、掃街的模式去耕耘市場,這也使得上汽大通具有接地氣的營銷能力,而在疫情中,恰巧是需要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與客户形成互動。

能夠與客户形成互動的,還有上汽大通一直在推的C2B智能化大規模定製模式,通過蜘蛛智選,消費者可以在網上看車,選配件,下訂單;而“我行MAXUS”平台則早就積累了770萬的粉絲,正是這些之前一直在佈局的線上能力,使得上汽大通迅速扛過疫情。

後疫情時代的組合拳

“疫情不是三天五天就能過去的,整個行業都將面臨重塑的機會,應該説,前期的鋪墊使得上汽大通有了紮實的基礎,但同時可以看到的是,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對於上任剛剛滿一年的王瑞來説,今後的路還很長,如何帶領上汽大通走好每一步,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

“從總量上看,需求可能進一步降低。”王瑞坦言,“需求降低,是建立在企業壓力之上,特別是中小企業,受到疫情影響,壓力會很大,而無論是中小企業的企業主還是職工,收入就會降低,這將直接影響到汽車大宗商品的銷售。特別是換購和續購的羣體會降低。”

雖然,新購車的羣體會比原來多,特別是此次疫情造成對公共交通的恐慌性心理,會導致新車購買增加。不過,新購車主大多以入門級、中低端為主,很難彌補換購、續購車市場的損失。

如何緊握市場節奏,針對性佈局?

王瑞坦誠,一方面上汽大通將繼續優化海外佈局,做強海外業務。

上汽大通要用“中國智造”與歐洲汽車產業對接,將最符合歐洲市場的產品,通過上汽大通的產品能力打造出來,攻克更多的海外主流發達國家市場。

上汽大通此次出口到挪威的EV30,就拿到了挪威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最高補貼,超過所有競爭對手。愉觀車市瞭解到,上汽大通最新推出的純電動EUNIQ 5和EUNIQ 6,雖然還沒在歐洲上市,但已經有歐洲經銷商慕名而來。而EV30正在擴大產能,解決歐洲市場供不應求問題。

到2020年底前,上汽MAXUS已在海外完成五大核心市場的網絡佈局,並開始通過派駐執行本地化運營及營銷管理強化品牌及客户服務。根據規劃,至2023年,上汽大通將形成體系化的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經銷商管理與業務運營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在2020年到2022年間,上汽MAXUS將突破實現3-4個萬輛級銷售區域。

第二,打好產品組合拳。

為了滿足海內外市場產品的需求,上汽大通將在新能源產品上打好“組合拳”,除了現有產品,還有全新氫燃料電池MPV G20FC、全新中高端皮卡、電動皮卡、入門級皮卡以及G50年度車型等全新產品將陸續推出。

同時,上汽大通還將加大技術投放方面,包括智能駕駛、智能網聯、全品類的新能源、下一代電子架構、智能座艙等都將陸續登場。此外,上汽MAXUS還將在2020年着手研發全新架構MIFA,產品覆蓋中型MPV、大型MPV、中型SUV、中大型SUV以及承載式皮卡等,首款MPV車型將於2022年投放市場。

當然,王瑞透露,上汽大通也會繼續積極尋找更多的突圍機會,在低迷的市場中,尋找新的機會。

一是疫情帶來新的市場。

以負壓車為例,之前只有傳染病醫院才會訂購,而疫情爆發後,雖然很多醫院不一定會單獨定製負壓車,但會在救護車上加配負壓過濾裝置,產品升級將迎來一輪救護車的換購,而對於在疫情中,產品質量通過各種認證並被認可的上汽大通,將會是個機會,實際上,上汽大通已經收到意向訂單超過千輛。

二是疫情之後,消費思維帶動消費結構的變化。

比如,消費者在選擇車輛的時候,會考慮到家人,會考慮買一個大一點的車將全家人一起帶上。而對於上汽大通的G50就是比較大的機會。

此外,疫情之後,大型公共交通,也可能受到牴觸,而小型客運,點對點的服務,將催生小型客運車市場,城市網約車將替代客運車。而對7座9座等小型專車的需求,而這也是上汽大通G10等產品的市場機會。

三是迎合國家相關政策,應勢而生推出更多產品和服務。

比如“地攤經濟”的熱度持續升高帶來需求,上汽大通本來就是商用車起家,本來就有很多車輛用於商業,比如,在上海迪士尼附近的奕歐來奧特萊斯,上汽大通的冰激淋車,早就在那裏定點使用。王瑞表示,上汽大通的“後備箱商業”將更加成體系,也更加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