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在證券市場上,“價值陷阱”這個詞經常被人提及。在價值投資理論中,“價值陷阱”的意思,就是“買入了低估值的投資,實際上卻沒有重視資產的質量,以至於掉入看似有價值的陷阱之中。”
在價值投資中,迴避“價值陷阱”本是投資者需要充分重視的一點。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投資者卻常常把“股價表現糟糕”錯誤當成了“價值陷阱”的代名詞。
在這種錯誤情況下,投資者以為只要是買入低估值的股票、然後股價不漲,就是掉入了價值陷阱之中。但是,這種認知是完全錯誤的。在2020年到2021年年初的內地資本市場上,這種錯誤的認識尤其明顯。
對於價值投資者需要回避的“價值陷阱”來説,投資者因為低廉的估值,買入了一個基本面堪憂的股票。在這種情況下,低估值的反彈有時候會遙遙無期,而糟糕的基本面會逐步惡化,投資者就像掉入一個泥潭中無法自拔:這是絕對需要回避的情況。
但是,在一個相似、但是實際上完全不同的情況下,投資者認為一個股票估值較低而買入,公司的基本面仍然良好,只是股票價格一兩年沒有上漲,投資者看似一段時間沒有賺錢。這種情況,和真正的“價值陷阱”看起來是有相似之處的:投資者在一兩年、甚至幾年裏,都沒有賺到錢。
但是,和“價值陷阱”不同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的基本面其實一直在增長,股息、淨資產、淨利潤都在逐年增加,公司的市場地位也仍然穩固。這時候,一兩年、甚至幾年都沒有賺錢的投資者,並沒有掉入“價值陷阱”之中。
儘管和掉入價值陷阱的投資者一樣,這種投資者的表象,是在幾年之中也沒有賺到錢,但是他疲軟的盈利之下,隱藏的是逐漸增加的基本面,以及逐步走低的估值。而資本市場的規律之一,就是估值是不可能永遠走低的。寒來暑往、歲月相推,投資的週期循環終究會到來。而低估週期之後的估值迴歸週期,會讓這些投資者賺的盆滿缽滿。
所以,在投資工作中,鑑別“價值陷阱”是絕對有必要的。但是同時,不可以輕易的、草率的,把幾年裏的股價不漲、基金淨值下跌,統統當成是“價值陷阱”。
這裏,就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如果我對大家説,有一隻股票、或者一個基金,在連續4年的時間裏,其股價、淨值下跌了整整44.6%,而同期股票指數還上漲了2.3%,大家會不會覺得這個股票或者基金,是應該回避的價值陷阱?
想想看2020年的資本市場就知道,在這短短的1年裏,內地不少公募基金的投資回報率都超過了50%,多的甚至到100%乃至更多。我甚至碰到一個朋友,説買了某某基金,只賺了60%。我説一年60%很好了呀,你還不滿意?這個朋友一臉不屑的説:另外那個基金還賺了100%呢。
想一想,如果有一個基金,在一大段時間裏沒賺錢,它還有沒有人申購?而如果是連續4年淨值下跌了44.6%呢、同期市場平均水平還漲了2.3%呢?而如果一個股票在4年的時間裏,跑輸指數整整50%,還有多少人願意買呢?
想想在銀行營業廳、證券公司客户大廳裏,持有這樣的一個投資品,會是怎樣的感覺?成熟的投資者一定都知道,這樣一個4年裏累計跑輸市場平均水平將近50%的基金、或者股票,一定會被人拋售。基金的份額會被贖回到幾乎清盤,股票的成交量會低迷到門可羅雀:沒幾個證券公司會喜歡給這樣的股票寫推薦報告,也沒多少機構投資者願意跑來調研。
現在,讓我們仔細思考一下,這個例子是價值陷阱嗎?4年裏價格下跌了44.6%,同期市場還上漲了2.3%,這麼糟糕的業績表現,難道不是價值陷阱嗎?做的這麼差勁,到底有沒有一點專業水平?還能不能在證券市場做下去?就許多人的觀點來看,這麼糟糕的表現,一定是個“價值陷阱”了,避之唯恐不及。
那麼,這個糟糕例子的主角,究竟是誰呢?答案是沃倫﹒巴菲特,這個星球上最著名、最成功的股票投資者。
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官方網站的數據,在1972、1973、1974和1975年這4年裏,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分別是8.1%、-2.5%、-48.7%、2.5%,而標普500指數(包含股息)的表現則分別是18.9%、-14.8%、-26.4%、37.2%。把這4年的業績表現加起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價格累計下跌了44.6%,而同期標普500指數的表現則是增長了2.3%。
在1964年到2020年,巴菲特先生所管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價格,增長了2,810,526%(也就是兩萬八千多倍),CAGR(年符合增長率)為20.0%,而同期包含股息的標普500指數只增長了23,454%(也就是兩百多倍),CAGR為10.2%。如果有人説,這樣的一個股票(也是巴菲特先生自己的投資組合)是一個價值陷阱,他一定會錯的夠厲害。
把“股價不漲”、“基金淨值不漲”當成是“價值陷阱”的事情,古今中外皆而有之,巴菲特絕對不是唯一的一個“背鍋俠”。這裏,讓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在2020年到2021年初的一年多時間裏,由於A股市場低估值型股票連續一年多跑輸高估值、高ROE型股票,中歐基金的曹名長先生所管理的基金表現,也就不如人意。
這時候,很多投資者也就把曹名長管理的基金,當作“價值陷阱型基金”,或者認為曹名長所投資的股票都屬於“價值陷阱型股票”,以此證明短期糟糕的業績表現會在長期持續下去:這是一個典型的把短期業績表現不好誤認為是“價值陷阱”的例子。
一直以來,曹名長以尋找低估值、資質穩健的股票作為自己的投資風格。他在2020年之前的十幾年的時間裏,為投資者賺到了累計十倍左右的回報,被稱為A股市場的“價值一哥”。但是,當他所忠於的低估值、高性價比的投資風格,在2020年和主流市場風格格格不入時,曹先生所管理的基金,業績表現也就差強人意。
在2020年,曹名長所管理的所有基金,幾乎在同類基金中都排名倒數。這時候,不細緻的投資者,會認為既然基金表現不好,基金經理又喜歡買低估值的東西,那麼就一定掉入了“價值陷阱”中。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曹先生的持倉,投資者會發現,儘管基金淨值表現不佳,但是基金所持有股票的整體估值的變動幅度,卻普遍比基金淨值的增長速度低的多。這也就意味着,基金的整體基本面,仍然在穩健增長。如果把基金的持股仔細拆開,一個個閲讀報表,會發現其中絕大多數股票,仍然有不錯的基本面。
把這種曹名長短期業績不好的基金,當成“價值陷阱”,其實和看到巴菲特所管理的公司的股價,在1972年到1975年的4年時間裏跑輸市場將近50%,所以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價值陷阱”,所犯下的錯誤是一樣的。結果,在2021年初的低估值風格反彈以後,曹名長先生所管理的基金,一下躍居同類基金的排行榜榜首。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劍者之所患,患劍之似吳幹者。賢主之所患,患人之博聞辯言而似通者。”在《呂氏春秋》中,作者這樣教育人們:非黑即白的東西不難辨別,為人處事最難的,就難在對似是而非的東西的辨認上。幾年裏低迷的價格表現,和真正的“價值陷阱”之間,看似相似,卻又截然不同。前者是長期投資的基石,一旦擺脱困境就可以一飛沖天,後者則是埋葬了無數投資者的墳墓。
而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在同樣的低迷價格表現、淨值表現以外,有沒有真正的增加價值。只要能仔細甄別價值的增長與否,投資者就不難發現“中短期不賺錢”和真正的“價值陷阱”之間的區別,從而把握住真正的投資機會,同時避開惱人的“價值陷阱”。
歡迎關注:陳嘉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