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不良貸款加速出清 多地銀行資產質量待優化

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廣大小微企業普遍關心的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將會延續;大型商業銀行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將會增長30%以上。此前的3月2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説:“2020年,銀保監會開始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全年共處置不良資產3.02萬億。”

近期,全國各省區市銀保監部門陸續披露的2020年不良貸款數據顯示,銀行業信貸風險正加速出清,去年銀行業資產質量並未出現大面積惡化的現象。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了已披露不良貸款數據的25個地區後發現,整體而言,除天津、重慶及浙江等地不良貸款率同比有所上升以外,甘肅、山東、吉林等22個地區的不良貸款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區不良貸款指標仍大幅超出商業銀行監管“紅線”。

全國不良貸款加速出清

疫情爆發給銀行業帶來的影響,暫未在2020年的不良貸款率中體現出來。相反,過去一年全國多數省市的資產質量得到進一步優化,風險加速出清。

據全國25個地區銀保監局披露的數據,去年21個地區的銀行業不良率比2019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地降幅在0.05至1.14個百分點之間。其中,大連、甘肅、山東、吉林及海南等地降幅明顯,不良貸款率比去年初的下降幅度均超過0.5個百分點。而不良貸款率反彈幅度最大的地區分別是天津、重慶。

從大連銀保監局披露的去年11月末不良貸款餘額看,大連銀行業不良率已從年初的6.63%下降至5.49%,11個月內下降1.1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比年初減少117億元,降幅明顯。2020年末,甘肅銀行業不良率為6.74%,同比下降1.12個百分點,城商行不良貸款全年減少131.9億元,城商行不良率也從5.82%下降至2%,風險得到較大釋放。去年,山東壓降不良貸款521.06億元,致使該省不良貸款率降幅也超過1.05個百分點至2.23%,不過,目前該省不良貸款規模仍居全國第一。

全國銀行資產質量最為優質的地區仍屬北京,僅為0.55%,不良貸款規模比年中壓降了約40億元。從地區上看,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南部沿海城市銀行業資產質量依然位於第一梯隊,信貸質量持續向好。上海、江蘇和浙江等地的不良率分別為0.79%、0.92%和0.98%;廈門和廣東的不良率分別為0.83%、1.02%,而深圳的不良率為1.48%,在一線城市中相對較高,存量不良貸款達1023.52億元。

“去年不良貸款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引導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隨着近年來國內銀行業風險貸款分類監管制度趨嚴,國內短時間內遏制疫情,有紓困和託底政策支持,經濟恢復良好,企業經營整體改善,有效避免銀行業資產質量大面積惡化。

北方多地仍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2020年末甘肅、大連、吉林、天津、黑龍江等北方省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整體上仍超出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甘肅、大連和吉林的不良貸款率雖有較大程度下降,但依然延續去年上半年的較高水平,分別高達6.74%、5.49%、3.09%。

據甘肅省銀保監局此前公佈的不良貸款數據,自2019年三季度起,甘肅省銀行業不良率猛增,2019年四季度、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甘肅銀行業不良率分別高達7.86%、7.31%和7.71%。類似的情況也存在於大連銀行業中,2019年末大連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6.63%,其中農商行和城商行不良率分別高達16.16%、8.54%,資產質量堪憂。

“不同地區不良貸款率存在差異是一種普遍現象,從根本上與地區經濟發展質量有關。”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認為,東北、甘肅、天津等地不良貸款風險較高,凸顯了我國南北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以甘肅為例,資料顯示,甘肅省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同時有較多的農林牧等第一產業,這些產業更易受到經濟環境影響,一旦經濟惡化,首當其衝的就是貸款違約。

大連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的持續高位,也與當地部分企業近年來經營出現較大風險有關。公開資料顯示,此前,包括東北特鋼、大連機牀、大連天寶食品公司在內的部分企業債券發生過違約。就此,大連當地曾組建債委會處置債務風險,部分企業的債務還延期至10年後償還。

近年來,吉林省部分地區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問題也較為突出。此前四平市印發的《四平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清收百日攻堅行動工作方案》中提到,近幾年,該市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呈持續增長態勢。截至2019年末,該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餘額90.04億元,不良貸款率13.56%,高於吉林省9.7個百分點。據近期披露的信息,四平市2020年清降不良貸款達28.64億元。

對於北方多地不良貸款仍高於全國水平的狀況,周茂華分析稱,“銀行資產質量與區域宏觀經濟、產業發展狀況聯繫緊密,尤其疫情對我國經濟產業造成結構性衝擊,經濟復甦存在不平衡的問題。”

疫情影響尚未完全暴露

日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是必然趨勢,所以從2020年開始加大了不良貸款處置力度。他表示,可能2021年需要處置的不良貸款還會增長,甚至會延續到明年,因為有的貸款期限比較長。

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在去年末的一份報告中將2021年中國金融機構的展望定為負面。穆迪認為,中資銀行仍將面臨新增不良貸款的風險,同時其信貸成本維持在較高水平,進而會削弱銀行的盈利能力和資本內生能力。

李廣子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未來風險進一步暴露是大概率事件,反映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也與前期支持政策的逐步退出有關。”周茂華也認同這種可能性的存在,他認為,“主要是銀行財務往往滯後於經濟復甦,由於疫情超預期影響,對我國及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性影響尚未完全暴露,部分行業與經濟活動繼續受抑制。”

招商銀行研究院近日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去年新生成的不良貸款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往年積累的問題貸款,以及提高不良認定標準導致的。展望2021年,新增的不良貸款可能來自於三類資產:一是受疫情衝擊而生成不良資產,主要是延期還本付息的6.6萬億元;二是房地產“灰犀牛”可能帶來的信用風險爆發;三是理財新規過渡期內,非標問題資產轉入表內導致新增不良貸款。報告預計,2020~2022年是不良資產處置的高峯期。

隨着不良貸款處置力度不斷加大,更多渠道也在拓寬。近日,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開閘後,平安銀行和工商銀行“嚐鮮”落地首單業務,16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積極競購。

周茂華對記者表示,近期不良貸款轉讓取得進展意義深遠,拓寬國內銀行處置不良渠道,並有助於提升銀行資產質量、穩定金融體系,但這個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在較長一段時間,銀行仍要根據自身情況,創新工具多元化方式處置不良。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銀行董事長王天宇在“兩會”中建議,不良貸款轉讓試點銀行應擴展到中小銀行。當前,中小銀行不良資產處置面臨着眾多制約,如風險抵補能力較弱、不良資產處置手段單一、司法處置效率較低等。他指出,繼續做好不良資產處置,探索不良資產處置渠道,對中小銀行的健康發展尤為關鍵。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29 字。

轉載請註明: 全國不良貸款加速出清 多地銀行資產質量待優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