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物業:被追問與分化的增長速度以及毛利率

觀點地產網 作為一家剛進入資本市場的物管公司,金融街物業遞交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度財務報表。

年報顯示,2020年度,金融街物業收入約11.31億元,同比增長13.43%;毛利約2.44億元,同比增長約27.47%;毛利率約21.58%,增加2.38個百分點;同期,除所得税前利潤約為1.57億元,同比增長3.1%。

從收入結構上,金融街物業錄得物業管理服務8.26億元、增值服務2.77億元、租賃服務0.07億元、餐飲服務0.22億元,分別錄得同比增長為6.29%、40.87%、13.79%、21.93%。

以此來看,物業管理服務、增值服務佔據了收入來源的前兩位,佔比為73%、24.5%,合計達97.5%。不過,相較2019年,物業管理服務收入佔比下降了4.92個百分點,增值服務增加了4.81個百分點。

透過兩項數據對比可以看到,金融街物業現在的收入核心和發力點,對應為物業管理服務和增值服務。

收入上有所增長,利潤卻呈現下降的趨勢。2020年,金融街物業實現年內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2%;利潤率則由2019年的11.37%降至10.23%,下降1.15個百分點;歸屬公司擁有人利潤約1.04億元,同比下滑0.74%。

關於公司利潤下降,金融街物業稱,均系考慮到2020年度未實現的匯兑虧損淨額約5148萬元而得出;具體原因系公司在2020年7月6日上市後產生的以港元計價的募集資金在人民幣持續升值影響下,公司H股正常的未實現的匯兑損失。

但是拋開外匯市場因素變化的影響,金融街物業的整體表現仍不出彩。於3月26日,其股價開盤立刻跌至當日最低點,報每股4.62港元,跌幅為7.36%,隨後有所回升,最終收盤價報每股4.87港元,跌幅為1.81%。

規模增長速度

去年1月末,金融街物業正式衝擊港交所;不到5個月的時間,其通過上市聆訊,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去年7月6日,金融街物業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當天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收盤價漲幅達到28.53%。

隨後,越來越多房企分拆物管平台赴港上市。在上市熱潮中,物管行業也正快速進入整合、分化階段——市場逐漸向頭部物管公司靠攏,碧桂園服務、萬科物業、恆大物業、龍湖物業等以資金優勢,不斷通過收併購擴大自身規模,搶佔市場佔有率。而金融街物業等小型物管公司的空間則被壓縮。

一位頭部物管公司高管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行業仍處於高度分散的狀態,像2009年-2010年時期的房地產行業,未來三到五年時間頭部物管公司將為相對穩定。到時,頭部公司會形成市場中有影響力、能調價的一方,而小型物管公司則不具有品牌和口碑,不能調價。

為什麼目前物管行業公司熱衷於收併購擴大規模,因為“大就是強”成為了行業信條,“收併購”也成為概括過去一年物管行業的關鍵詞。

而在收併購浪潮中,金融街物業卻顯得有些“安靜”。於2020年末,金融街物業持有合同建築面積2810.4萬平方米,較2019年增加673.5萬平方米,增幅為31.52%;在管建築面積為2471.9萬平方米,增加486.2萬平方米,增幅為24.49%。

期間,金融街物業並沒有相關收購動作。財務報表顯示,2020年末,金融街物業上市募得款項中的戰略收購專項資金只使用了15萬元,仍有3.89億元餘額。僅於去年12月份,其與世聯君匯、重慶泓亞物業分別成立兩家合資公司,目的在於拓展資產運營業務、經營管理與資源優勢的融合。

沒有收併購,金融街物業通過關聯方導入和自身拓展的方式,增長顯然較慢2020年,其在管建築面積中金融街及關聯方、第三方分別為331.8萬平方米、154.4萬平方米,對應占比為68.24%、31.76%。

新增業態上看,住宅物業為主要新增來源,規模為313.2萬平方米,其次為公共物業、醫院、教育物業及其他新增156.9萬平方米,辦公樓新增26.1萬平方米;綜合體、零售商業大樓及酒店均無新增在管規模。

若不借助上市公司的資金渠道優勢,長此以往,金融街物業的後續壓力或將越來越大。

為何毛利率低?

資本市場是現實的,規模之後,其次投資者看重的是“賺錢能力”。

上面談到,金融街物業的整體盈利,因為外匯市場變化導致利潤有所下降。但是,落到產業和業務的盈利上,卻同樣不容樂觀。

於2020年,金融街物業整體毛利2.44億元,增幅約27.47%;整體毛利率約為21.58%,較2019年度增加2.38個百分點。毛利率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綜合多家券商研究報告獲悉,2020年上半年上市物管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在30%左右。

明顯的毛利率差距,使金融街物業在業績投資會上接連遭到投資者的詢問。一位與會投資者向觀點地產新媒體透露:“今天會議上,它(金融街物業)的低於行業平均值的毛利率問題,是眾多投資機構關注的焦點,包括我們也詢問了管理層毛利率低的原因,未來有什麼方法提升毛利率的計劃。”

上述投資者進一步回憶説道:“問答環節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着毛利率進行解答,比如為什麼沒有將毛利率分拆為增值服務和物業管理服務兩項、為什麼與同行有較大的差距這類的。”

觀點地產新媒體翻閲財報獲悉,金融街物業以業態類型進行統計毛利和毛利率,分為商務物業、非商務物業、餐飲服務三個項目。這也是上市物業公司中,為數不多的分類統計方式。

數據顯示,商務物業、非商務物業、餐飲服務分別錄得毛利18,785.5萬元、5786.9萬元、-170.7萬元,對應毛利率為26.6%、14.4%、-7.9%。可以看到,非商務物業、餐飲服務兩項業務拉低了金融街物業整體的毛利率。

虧損運營的餐飲服務中,金融街物業主要經營“怡己(IZEE)”餐飲系列的咖啡館、餐廳及麪包店,即怡己咖啡、怡己三矢堂、怡己小廚及怡己烘坊。目前,其經營有8間“怡己咖啡”咖啡館、2間怡己三矢堂餐廳、1間怡己小廚餐廳及2間怡己烘坊麪包店。

整體業態分佈上,於2020年末,金融街物業2471.9萬平方米在管面積中,辦公樓佔比為26.8%,綜合體佔比為4.1%,零售商業大樓及酒店佔比為2.5%,住宅物業佔比為48.6%,公共物業、醫院、教育物業及其他佔比為18%。

關於為何不按照物業管理服務、增值服務等方式統計毛利率,上述投資者透露,公司管理層認為增值服務是整體物業管理的業務,很多成本是共生的,硬性歸類無法體現增值服務的效益,反而會影響公司的判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82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街物業:被追問與分化的增長速度以及毛利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