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原標題:螞蟻集團“閃電”過會:主營業務被問詢,巨無霸存何種競爭隱患
圖片來源:上交所公告
繼8月25日被受理上市申請後,螞蟻集團上市再向前邁出關鍵性一步。9月18日,上交所發佈公告同意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申請,同時也提出三大問詢,要求説明主要業務與微信相似業務的差異,以及是否受到大型競爭對手的進入或貨幣表現形態及收付運行機制變革的重大不利影響等。
“閃電”過會
從8月25日被上交所受理申請至9月18日首發過會,螞蟻集團僅用25天完成,這也被業內評價為“閃電”過會。
此前,上交所於9月9日表示,科創板上市委將於9月18日召開2020年第77次審議會議,審議螞蟻集團首發上會事宜。18日下午,審議結果公告為“同意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首發)”。在業內看來,螞蟻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獨角獸,其上市也可能成為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IPO。
央視財經評論員、經濟學家劉戈認為,上會流程進展高效,這背後既是監管部門及上交所市場化高效審核工作思路的體現,也因為螞蟻集團的受理材料相對完備、問詢回覆及時。同時,還與當下科技和科技公司受到全社會重視的時代大環境有關,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螞蟻集團科創板過會總共25天時間,這對一般企業而言,可能性不大,僅完成幾次反饋的時間就不夠。”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聯儲證券董事兼首席經濟學家李全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螞蟻集團在公司治理、財務規範等方面問題較少,二是管理層對螞蟻集團步入資本市場態度堅決,這決定了螞蟻集團能夠以超常規的速度步入科創板。
而比較往期科創板過會率來看,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去年科創板過會率超97%,而今年3月實現了100%的過會率,審核明顯提速,螞蟻集團作為科創板中的“超實力派”,過會已在預期當中。
毫無疑問,螞蟻集團“閃電”過會,離不開該公司自身的硬實力。正如易觀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無論從交易規模、頻率,用户數量、粘性,還是從營收、淨利潤等賺錢能力來看,螞蟻集團都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型,此外目前整個宏觀環境也有利於上市,螞蟻集團此次上市也是借了“東風”。
在此前公開的招股文件中,螞蟻集團也首次亮出了技術家底:公司技術人員佔比64%,覆蓋所有業務線;目前其在全球40個國家或地區擁有專利或專利申請,共計26279項,其中6382項已經獲得授權,40%佈局在中國;公司在區塊鏈領域連續4年專利申請全球第一,累計專利授權數212件,位居全球第一;其數據庫產品OceanBase性能全球第一,遠超國際同行。
螞蟻集團方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根據相關的上市流程,上交所上市委員會審核通過之後,下一步將報送證監會註冊,證監會同意註冊後即可啓動上市發行。
三大問詢
同意過會之際,科創板上市委也對螞蟻集團提出三大主要問詢。
從公告內容來看,主要包括説明與阿里巴巴集團、網商銀行等重要關聯方之間經常性關聯交易的商業合理性及未來前景;説明發行人的主要業務與微信相似業務的差異,分析發行人的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平台等主營業務是否受到大型競爭對手的進入或貨幣表現形態及收付運行機制變革的重大不利影響;以及説明由發行人股東大會決定募集資金投資方向並授權董事會及其授權人士決定具體募投項目的商業合理性等。
事實上,作為數字支付領域的兩大巨頭,螞蟻集團與微信兩方業務一直引業內高度關注。不過,不可忽視的是,除了微信競爭之外,目前包括字節跳動、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多邊“互聯網新巨頭”也在加速佈局。業內關注的是,從螞蟻集團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等業務來看,隨着各機構的強勢擴張,螞蟻集團是否有望長久站穩陣腳?
“儘管螞蟻集團和微信方面具體業務方向略有不同,但內核其實是一樣的,二者都需要以支付為基礎支撐,來做它龐大商業帝國的地基,如果沒有支付,就沒有商業入口、商户觸達以及用户粘性和信用的構建,很多科技服務來也將無從做起。”王蓬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不得不説,數字支付目前已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王蓬博認為,“包括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滴滴等機構都已摘得支付牌照,並進一步基於自有生態體系不斷增強用户粘性,這些互聯網新巨頭在各自細分場景攻城略地,足夠對螞蟻集團生態造成威脅,此外,線下互聯互通一旦大幅推廣,螞蟻集團的商户私域流量,也有可能面臨巨大競爭,其能控制的線上、線下場景將受到不斷擠壓。”
蘇筱芮同樣認為,在行業競爭方面,螞蟻集團繼續站穩陣腳有這個可能,但也不是必然。一方面,流量巨頭在金融牌照的佈局方面已形成較為穩固的格局。另一方面,央行條碼的互聯互通或對螞蟻在線下小微商户中打下的江山形成一定衝擊;此外,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未來亦可能導致金融用户流量格局的重塑,在過去螞蟻集團固然具有先發優勢,但能否“守住江山”還有待觀察。
如何增強競爭壁壘?
根據招股書披露,從營收構成來看,螞蟻集團的營收共有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創新業務及其他三大類構成,從2020年上半年數據來看,三大項佔比分別為35.86%、63.39%和0.75%。拆解佔比超六成的數字金融科技業務來看,螞蟻集團該業務收入主要由微貸科技平台、理財科技平台、保險科技三大塊構成。
不過,從招股書中的風險因素來看,螞蟻集團仍面臨着業務、法律、財務、知識產權與內控等風險。“再結合目前市場關注的熱點,業務與監管是最大挑戰,例如微貸科技平台中的聯合貸款,還有保險科技平台中的互助項目相互寶等。”蘇筱芮稱。
針對市場競爭與風險,螞蟻集團已在不斷進階應對方案,並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壁壘,從近日獲批的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即可窺出。
在李全看來,螞蟻集團上市後要面臨的挑戰首先是各家機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佈局已經步入精耕細作的階段,螞蟻集團必須選擇與其合作還是儘快搶佔市場,這對提高其金融科技生態的壁壘建設意義重大。
蘇筱芮認為,後期建議從兩方面加強競爭壁壘:第一個是新型技術,如藉助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強科技研發與產品創新;第二個是在產業協同方面加大布局。
李全則指出,螞蟻集團未來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在充分市場化的基礎上,繼續加快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佈局,以各項新技術的推出,以及對相關數據及市場生態體系的充分挖掘,在進入壁壘較高又不能放棄的領域,積極與各家金融科技機構合作,取得儘可能廣泛的生態佈局,以增加對風險的柔性應對。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
掃二維碼 3分鐘開户 穩抓大反彈行情!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