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會將為全國恢復經貿活動樹立信心

服貿會將為全國恢復經貿活動樹立信心

商務部研究院 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

受訪者供圖

服貿領域應該如何應對新冠疫情挑戰?我國舉辦服貿會有何積極意義?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促進傳統服務貿易的數字化轉型是應對沖擊的重要思路。舉辦服貿會將為各國提供一個開放合作的平台。對中國而言,服貿會是疫情發生後我國舉辦的首場國家級重磅展會,這個標誌性的活動將為全國恢復經濟貿易活動樹立信心。

【談疫情影響】

以旅行服務為代表的傳統服務貿易下降明顯

新京報:服務貿易包含哪些內容?

李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它的定義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服務交易。居民既包括自然人(即個人),也包括企業法人,也就是中國個人和中國的企業與外國的個人和外國的企業之間相互進行的服務交易。所以,服務貿易是以居民和非居民作為判定的標準,而不是以跨越國境或者跨越關境為判定的標準,這和貨物貿易有非常大的區別。

世貿組織(WTO)把服務貿易分成4種模式,一是跨境交付;二是境外消費;三是商業存在,即通過投資的形式提供的服務,比如外國的服務企業在中國跨國經營;四是自然人流動,即提供服務的人跨越國境模式的服務貿易,比如中國的老師到美國去教中文等。WTO還把服貿分成12大類、155個小類,比如旅行、運輸、教育等。

新京報: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佔據什麼地位?

李俊:在數據層面,服務貿易的數據沒有那麼大,這是統計的問題。商業存在形式的服務貿易、自然人移動形式的服務貿易等,很多沒納入服務貿易的收支統計中,它的重要性被低估了。

從國際收支層面來看,服務貿易佔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為24%,不到四分之一。但如果從服務貿易4種模式全口徑來看,它的地位會有較大的提升。如果從增加值角度來看,服務出口佔全球出口總額的比重將近50%。總之一句話,服務貿易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新京報:疫情對全球服務貿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李俊:疫情對人的跨境移動造成的衝擊是最直接的,全球以旅行服務為代表的傳統服務貿易下降非常明顯。旅行服務貿易包括跨境旅遊、留學等,佔全球服務貿易的約25%,屬於服貿的第一大領域。與人跨境流動相關的還有建築服務,比如工程承包、勞務輸出等;再就是運輸服務,比如航空客運、海運等,都受到了影響。

我國的旅行、建築、運輸三類服務貿易也受到了衝擊,但從前5個月數據來看,以數字服務為代表的新興服務貿易比較穩定,恢復較快。

【談服貿會意義】

提供開放合作平台 為恢復經貿活動樹信心

新京報:面對衝擊,全球服務貿易領域應該如何渡過難關?

李俊:各個國家應攜手應對疫情對全球貿易投資、供應鏈產業鏈和服務貿易的衝擊,相互合作扶持,儘可能開放市場,不要關門搞保護主義。同時,要適應當前的形勢,發展一些可以和疫情相伴相生的服務業態。以前需要面對面開展的服務,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交易。多發展數字化的業態,包括促進傳統服務貿易的數字化轉型,是應對沖擊的很重要的思路。

新京報: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舉辦服貿會有何積極意義?

李俊:當前形勢下舉辦服貿會意義非凡。從全球來看,近兩年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加上現在疫情的疊加,導致全球的服務業投資環境趨於惡化,很多國家傾向於保護國內的市場,不利於疫後經濟的復甦。在這種情況下,特別需要一個國家通過舉辦服貿會的形式為大家提供一個開放合作的平台。中國政府通過服貿會表明了我們將繼續走開放合作道路、堅定支持進一步全球化合作的態度。這對恢復全球經濟、恢復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是非常重要的。

對中國來講,舉辦服貿會也非常重要。今年以來,國內的經濟貿易形勢比較嚴峻。服貿會是疫情發生後我國舉辦的首場國家級重磅展會,這個標誌性的活動將為全國恢復經濟貿易活動樹立信心。

新京報:服貿會已成功舉辦六屆,往屆服貿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李俊:首先,它讓全球知道中國在大力推進服務業的開放,努力搭建全球服務業開放合作的平台。我國也在尋求國際合作發展服務貿易,而不光是貨物貿易。以前可能全球只有“中國製造”“世界工廠”的印象,中國服務的影響力不是那麼大。通過服貿會,我國在推進服務業開放方面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形象。

從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角度來看,服貿會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服貿會已成功舉辦六屆,實現意向成交額5000多億美元。

服貿會還有教育意義,讓公眾瞭解服務貿易的重要性,使相關方把更多資源、精力放在促進服務貿易發展上。

【談服貿會看點】

服務機器人、5G通信集聚 展會將更加好看

新京報:本屆服貿會有何看點?

李俊:第一,本屆參展商多。把以前舉辦的一些在業內比較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展會納入進來,壯大了服貿會的規模。

第二,參展的質量更高。本屆服貿會建立了“1+8+N”展會新模式,其中的8個專題展包括5G通信服務、服務機器人等新模式、新業態,展會將更加好看、好玩。

第三,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辦展的優勢是交流更加直接,傳播力更廣。比如開國際論壇時,可以邀請更多重量級嘉賓參與線上討論,而不侷限於面對面的交流,真正實現了全球展會。

本屆服貿會將實現“365天永不落幕”,把固定幾天的展會演變成一個產業。展會結束後,可以通過這個平台持續進行交易、項目落地、產業培育。尤其是結合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使更多項目能夠落到北京或落到中國,把中國的服務產業做大做強。

新京報:服貿會給中外企業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李俊:疫情之下,企業特別需要一個平台去開拓國際市場,尋找貿易伙伴,服貿會正好實現了這樣的功能。服貿會將成為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業態的發佈平台,有利於企業開拓市場。

新京報:你對於本屆服貿會有何期待?

李俊:我們要站在貿易投資自由化的立場上,推進全球服務的開放合作、互惠共享,希望更多國家接受這樣的理念,打開各自市場,共克疫情的衝擊。

另外,也希望本屆服貿會在項目投資洽談交易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能簽署一些新的合作項目和協議。疫情之下,企業比較困難,希望服貿會能夠為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幫助中國企業走向國際,也幫助外資企業開拓中國市場。

【談我國服務貿易】

我國服務貿易佔外貿總額的比重還將提升

新京報: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的規模躍居全球第二。對於今後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你有何判斷和建議?

李俊:我國的服務貿易規模還會不斷壯大。我國服務產業、服務經濟未來發展的空間很大。目前中國經濟的服務化率(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只有53.9%,全球平均的服務化率是67.46%,發達國家就更高了,普遍是70%以上,有的甚至是80%以上。未來我國服務業還會快速發展,服務貿易、服務業的國際合作會迎來一個加速發展的階段,服務貿易佔中國外貿總額的比重還會進一步提升。

另外,中國服務業開放的政策會越來越多。我國不斷推出各種開放的實驗平台,推出了很多服務業開放舉措,不斷放寬擴大服務業市場準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台的一個重要試驗方向,就是進行服務業開放的壓力測試。服務業開放已經成為中國開放戰略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從2016年開始,我國已經進行了兩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馬上要進行第三輪。第三輪還會擴圍,會有新的城市加入。所有相關政策的出台,都給服貿發展創造了好的政策環境。

從產業革命的角度來説,疫情之下,我國數字貿易快速崛起,包括服務外包、軟件服務貿易、電子商務、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這些業態在加速發展。數字技術與傳統服務業的結合,推動了傳統服務的可貿易性。

新京報:我國發展服務貿易面臨哪些挑戰?

李俊:我們的外部環境面臨挑戰,比如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疫情衝擊等,這些需要去克服。另外,服務貿易的部分促進政策還要進一步完善,要構建有利於服務貿易發展的財政、税收、金融環境。服務貿易的統計制度也需要完善。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19 字。

轉載請註明: 服貿會將為全國恢復經貿活動樹立信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