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日前報道,過去18個月,外資在華併購熱潮是此前10年未曾有過的,其中大部分併購交易由美國和歐洲企業推動。在中國放鬆外資持股限制新機遇下,美歐企業在疫情期間仍舊持續看好潛力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
日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稱,過去18個月,外資在華併購熱潮是此前10年未曾有過的,其中大部分併購交易由美國和歐洲企業推動。在中國放鬆外資持股限制新機遇下,美歐企業在疫情期間仍舊持續看好潛力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
CNBC在節目中援引了美國榮鼎諮詢集團發佈的最新報告稱,只要中國繼續在全球經濟增長中佔據可觀份額,外國投資者併購中國資產就將保持強勁勢頭。外企對中企的併購交易在過去18個月達到了10年來前所未有的規模,這與美國政客在疫情期間宣稱的“脱鈎論”形成了鮮明對比。
美國《財富》雜誌6月21日刊發題為《儘管特朗普威脅“徹底脱鈎”,但全球投資者對在中國的(併購)交易從未這樣如飢似渴》的文章,同樣援引了榮鼎諮詢集團的報告,指出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與中國“脱鈎”的威脅,但外資對華投資仍頗具韌性。以往,外資對華投資側重於大型綠地投資項目,而非收購。過去10年來,外資在華年均併購額介於200億美元至250億美元,這種規模對中國經濟來説微不足道。但自2018年起,此類交易額開始上升,去年達到350億美元的10年新高。今年,外國對華投資一直穩步增長。迄今,在中國的併購交易額已超過中國對外併購。到底是什麼原因在助長全球對中國資產的胃口?報告認為,關鍵因素在於美歐企業篤定中國中等收入羣體崛起仍是全球最好的增長點。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亨利·法雷爾和喬治敦大學教授亞伯拉罕·紐曼近日在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發表《與中國“脱鈎”的愚蠢之處》指出,倉促消除對中國的依賴性,最終不僅會切斷健康、重要的對華經濟關係,而且會切斷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繫。文章將中美經濟比喻成一對“連體雙胞胎”,“由神經組織相連接,分享着共同的器官和血液循環系統”,稱讓經濟關係複雜的國家“脱鈎”就如同做一台複雜的手術,動刀前最好仔細瞭解病人的重要器官都位於何處。言下之意是手術刀下錯了地方最終會損害自身。
國際經貿領域的規律,不是美國政客釋放與中國“脱鈎”的極端言論就可以改變的。《華爾街日報》6月15日報道稱,雖然發生經貿摩擦,但4月份中美雙邊貿易額攀升至近397億美元,比2月份增長近43%。這意味着中國重新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再次證明了所謂“脱鈎”的荒謬性。《華爾街日報》感嘆説,疫情之下,“對美國而言,中國是美國全球貿易至暗形勢中的亮點”。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則進一步指出,中國可能成為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他希望美國公司能從中受益。顯然,真正參與生產和銷售並承擔市場風險的美國企業,不會聽從某些政客基於政治私利的瞎指揮。
世界銀行6月8日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衝擊,美國經濟2020年將萎縮6.1%,中國經濟將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24日發佈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經濟普遍萎縮,中國是全球唯一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將實現8.2%的經濟增長。美國經濟將在2020年收縮8.0%,到2021年反彈至4.5%。
高盛首席日本股票策略師凱希·松井指出:“世界是相互聯繫的,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對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來説都至關重要。”顯然,無論從經濟規律還是客觀現實來看,所謂與中國“脱鈎”都不具可行性,不過是美國一些政客的夢話而已。
榮鼎諮詢集團報告顯示,即使在疫情陰霾之下,2020年第一季度美國公司宣佈的中國投資項目金額仍高達23億美元,僅略低於去年的季度平均值。報告指出:“美國公司看起來並沒有考慮要大幅度減少它們在中國的投資。”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在於,當下美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它很難承接一些就業工作崗位“迴流”。在過去半個世紀裏,美國已經從一個工業超級大國發展為主要依靠金融等服務業支撐經濟發展的國家,基建存在巨大缺口,製造業人才也很短缺。若與中國“脱鈎”自己搞製造業,美國可能連勞動力也找不到。
該報告還顯示,多數在華併購活動均由利用(中國)更寬鬆的外資所有權限制或對中國消費需求寄予厚望的美歐企業拉動。報告認為,美歐企業在華併購熱情高漲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看好中國旺盛的消費需求;二是中國在政策上歡迎外資;三是日益成熟的中國企業對外資吸引力增強。業內專家稱,中國市場非常龐大,許多外國投資者都在關注中國長期而非中短期的商業發展。
CNBC在6月21日另一篇題為《儘管北京在敞開大門時面臨政治緊張,但外企仍在搶購中國企業》的文章指出,隨着全球不確定性加劇,更多外企正在華展開收購活動,包括在更敏感的金融和科技等行業達成(併購)交易,更多的美歐企業認為能通過在華收購實現更快增長。(經濟日報記者 高偉東)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