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説小米值得來一場“價值重估”?

文 | 無鏽缽

11月23日,小米集團發佈2021年Q3財報。同往年相比,此次營收達到了781億元,同比增長8.2%,經調整後淨利潤可達52億元,同比增長25.4%。

分板塊看,各業務呈現穩健增長。其中,互聯網業務增長勢頭強勁,營收達73億元。AIoT取得重大突破,MIUI全球月活用户突破5億,AIoT連接設備數突破4億。境外市場成績亦十分亮眼,總收入達409億元,境外互聯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10.0%,創歷史新高。

主營業務方面,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4390萬元,全球市佔率為13.5%,在全球11個市場市佔率中排名第一。

晦澀的數字之外,走過大半個2021,小米整體的表現究竟如何,企業的下一階段又將呈現出何種可能?

基於此,本文將藉助對以下三個問題的思考,全面解讀小米此次Q3財報,以及未來的走向。

1. 第三季度面對不利的市場環境,小米如何調整?

2. 業務端上,小米未來的增長空間在哪裏?

3. 小米是否需要一個新的估值邏輯?

市場撲朔迷離,小米如何“穩步前行”?

宏觀來看,這個第三季度,起伏的市場環境對於企業的影響還在延續。

首先是行業環境,今年Q3季度,行業核心零部件和芯片的全球供應緊張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緩解。

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的阿斯麥爾(ASML)首席執行官彼得?温尼克近期表示,高科技產品的需求程度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即便是開足馬力生產,工廠也至少需要等到2022年才能滿足如今的產出需求。

受此影響,全球智能硬件品牌都在“勒緊腰帶”。

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6.7%,即便是第三季度暫居銷量榜首的三星,也由於供應鏈緊張,同比下滑幅度達14.2%。

為什麼説小米值得來一場“價值重估”?

另一邊的消費環境上,前有二季度的618狂歡,後有三季度的雙十一剁手,夾在中間的第三季度,也一直都是電子消費行業的“低迷期”。

相較於宏觀的營收數據,外部環境的諸多不利,讓小米此次的“穩健增長”顯得更為艱難與可貴。

這也得益於企業在市場波動期的戰略調節,在產品端,面對行業集體的缺芯困境,小米藉助一系列產品結構的調整,以高端化、細分需求為推手,實現產品破圈,拓寬增量用户。

以9月27日推出的新品XiaomiCivi為例,它的整體目標用户偏向女性,在科技感的基礎上,匹配這一羣體的需求特點,朝向時尚、輕薄、好看的方向上設計,被不少用户贊為“2021年手機顏值天花板”。

在此之前,小米還推出了主打黑科技的MIX系列、旗艦產品11系列等在內的一眾高端智能手機。這一系列差別化的產品矩陣創造了顯著的拉新效果,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小米推出的包括Xiaomi MIX FOLD、Xiaomi 11系列等在內的旗艦機型新用户佔比均超過了50%。

而在消費端,應對傳統電子產品消費淡季的“窗口期”,小米也在抓緊補齊短板,修煉內功。

Q3財報顯示,過去的三個月裏,小米正在加速佈局新零售,在鞏固已有的電商渠道優勢的同時,積極拓展線下渠道。截至2021年10月底,小米在中國大陸的線下門店已經突破一萬家。

為什麼説小米值得來一場“價值重估”?

宏觀來看,也正是這種渠道上的縱深佈局,使得小米可以橫跨各線城市,直接同消費者接觸。這種穩定直接的線下的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品牌對沖線上市場波動的“定海神針”。

在此基礎上,以產品和渠道為代表的革新,不僅是小米在動盪時代保持穩定業績的關鍵,同樣也為其描摹了未來的增長向量。

海外+研發如何鑄就增長引擎?

如果説,產品和渠道端的變革賦予了小米“乘風破浪”的實力,那麼二者延伸下的技術研發和海外佈局,則為小米的下一季度,描摹了增長的無限遐想。

從Q3財報來看,除了業績端的穩定增長,小米盈利能力的提高,同樣也令人眼前一亮。

龐大的手機出貨量背後,高端產品份額的增長,才是助推企業“強盈利”的關鍵。

據資本市場人士觀察,得益於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加,Q3季度,小米智能手機ASP(平均銷售價格)同比提升了6.7%。

以海外地區為例,當前,小米的高端智能手機在拉美、西歐、中東等地區廣受歡迎。Q3季度,小米境外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了180.0%,帶動ASP也跟着增長。

這背後的深層原因,一方面是小米在研發技術端的出色積累,另一方面,同樣也離不開境外市場運營商的渠道建設。

要搶佔高端市場,技術實力得首先過硬。

這一年裏,小米仍然表現出了重金投入研發的決心,2021前三季度,小米研發累計支出達人民幣93億元,同比增長了51.4%。

據介紹,三季度,小米推出了自研環形冷泵散熱技術,它能實現兩倍於VC的散熱能力。此外,小米還推出了MIUI12.5增強版,從底層框架到上層應用優化體驗。這一系列戰略和技術上的努力,讓小米前三季度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近1800萬台,高於去年全年的1000萬台。

11月,在中國電信公佈的5G性能評測榜單中,Xiaomi和Redmi品牌包攬了各價位段的第一,這也讓大眾直觀看到了小米手機的技術實力。

不僅如此。小米同步還在強化境外市場運營商的渠道建設。Q3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在除印度外的境外運營商渠道手機出貨量超過1800萬台,同比增長了220%。其中Q3季度,西歐、拉美等地區的運營商渠道的手機出貨量都實現了穩步提升。

未來,隨着小米在國內外市場的出貨增長,和高端市場的持續挺進,品牌的整體營收和利潤,依然值得想象。

小米值得一場“價值重估”

除了手機成功高端化之外,這份三季報帶給市場的另一個驚喜,便是AIOT業務的出色發展。

客觀來説,參照雷軍在一年前提出的“手機X AIOT”方針,2021的前三個季度,小米的表現稱得上“可圈可點”。

宏觀來看,小米的產品矩陣中,一個囊括手機、電腦、平板、音響、空調、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等等的智能物聯網生態已經基本構建完成,並且其中不乏明星單品。

無論是智能家電系列中的米家冰箱十字四門尊享版、米家免洗掃拖機器人、米家新風空調等高端新品,還是連續11個季度穩居中國第一,全球前五的小米電視,都佐證着小米的智能產品生態在市場的受歡迎程度。

遺憾的是,對於小米這一不斷增長的業績成果,資本市場的反應,卻稱不上熱烈。

究其根源,是市場對於小米的估值邏輯,並未與時俱進,仍然停留在昔日“硬件公司”的模板中。

資本市場上,屬於硬件公司的PE倍數是10-20倍,這也與小米當前16.5的市盈率相吻合。

然而,伴隨着小米互聯網業務的高歌猛進,和AIOT端產品生態的逐步成熟,昔日的估值邏輯,顯然已經有些過時。

硬件公司的估值為何長期處於低位,核心原因就在於商品不具備連續性,製造業本身的低利潤又拉低了品牌的溢價空間。

縱觀全球硬件品牌,為了滿足投資方的要求,絕大多數企業都不得不壯士斷腕,甚至削減掉主營業務,只為換來利潤率的些許增長,聯想、IBM都是其中案例。

在此基礎上,蘋果的“產品生態”模式,則提供了另一種解題思路:

不依賴單獨的手機產品,而是藉助耳機、音響等套系智能產品和軟件服務,構建一個高用户粘性的產品鏈,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影響力和盈利水平。

某種意義上,小米的產品生態,相較於蘋果的“娛樂全家桶”,覆蓋的生活場景還要更廣,這也正是小米區別於其他手機制造商的戰略差異。

今天的小米,早已經剝去手機品牌的單一身份,而致力於讓智慧生活滲透更多場景。

Q3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連接設備數(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及筆記本電腦)首次破4億,同比增長33.1%;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至小米AIoT平台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及筆記本電腦)用户數800萬,同比增長42.8%。2021年9月,米家App月活用户數同比增長39.0%,達到5990萬。小愛同學月活用户數達1.05億,同比增長34.1%。

龐大的消費者羣體背後,對於企業來説,構築“產品生態”,難的從來不是供應產品本身,而是用户的接受意願。

從這個角度來説,創立十一年的小米,最大的財富,不是火遍全球的智能手機,而是這一台台終端背後,MIUI所鏈接的5億龐大用户——這幾乎等同於一個北美洲或者大半個歐洲的總人口。

為什麼説小米值得來一場“價值重估”?

圍繞着MIUI為代表的互聯網業務,小米一邊獲得了遠高於硬件製造的利潤,也一邊成功構築了“小米手機--MIUI--AIOT產品”的消費閉環。

可以説,摘下手機品牌標籤的小米,正在逐步兑現官網上的那句,“以智能手機、智能硬件和loT平台為核心的消費電子及智能製造公司”的全新定義。

而伴隨着這一定義的兑現,已經在經營端依靠增長和盈利證明自己的小米,也將在未來的資本市場,贏得更為廣闊的前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45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説小米值得來一場“價值重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