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七家理財子成績單公佈,信銀理財同比增速超200%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財經

  另有3家理財子公司宣佈自購旗下產品,合計金額不超過13.5億元。

  經歷了前期的開疆闢土,2021年數家銀行理財子取得了優異成績。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7日,已有7家銀行公佈旗下了理財子公司業績,包括營業收入、淨利潤、總資產規模等。

  其中,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2021年淨利潤錄得32.03億元,暫居第一;興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緊隨其後,淨利潤為28.0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09%;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暫列第三,2021年淨利潤為18.06億元,但其淨利同比增速達204%,明顯超過目前已披露業績的其他理財子公司。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仍需注意的是近來市場震盪加劇,理財子公司也迎來了一大挑戰,不少產品收益率出現負值,引發投資者擔憂。對此,數家理財子公司做出了回應,稱產品淨值波動是常態,看好市場長期發展。更有理財子公司宣佈自購旗下產品,日前光大理財、南銀理財和中郵理財紛紛發佈公告稱,將分別投入不超過2億元、5億元和6.5億元的自有資金認購旗下理財產品,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

  同比增速最高達200%

  伴隨銀行業績的發佈,各大理財子公司的經營情況也隨之披露。截至3月27日,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已有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平安理財、光大理財、交銀理財、青銀理財等7家理財子公司公佈了盈利能力、資產規模等相關數據。

  從這7家理財子公司披露來看,過去一年,在存量整改任務加速推進的背景下,理財子公司業績實現快速增長,有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速高達204%,背後反映理財子公司投研能力的提升以及投資者的認可。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部分理財子公司的業績高增速是受此前基數較低的影響。

  具體來看,7家理財子公司中,成立於2019年11月的招銀理財業績表現持續向好,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均暫居第一。數據顯示,招銀理財去年實現營業收入52.03億元,同比增長37.94%,實現淨利潤32.03億元,同比增長30.57%;截至報告期末,總資產120.9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0.07%;淨資產106.7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2.87%。

  另在淨值化轉型方面,招商銀行透露,截至報告期末,招銀理財新產品餘額2.6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6.63%,佔理財產品餘額的93.53%,較上年末提高25.77個百分點,剩餘的老產品用於承接經監管同意的個案資產。招商銀行常務副行長、董秘王良日前稱,剩餘未完成整改的老產品都配置了投資期限比較長的股權類或者產業基金類等資產,將按照監管“一行一策”“一户一策”的要求進行整改,到2025年底清零。

  緊隨招銀理財其後的是興銀理財,記者瞭解到,過去一年,該理財子公司不斷鞏固傳統固定收益投資的優勢,同時還提升了多資產、多策略的產品和投研能力,使其業績出現明顯增長。截至2021年末,興銀理財實現營業收入39.40億元,同比增長102%;實現淨利潤達28.06億元,同比增長109%。還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初,興銀理財的高管出現變動,興業銀行瀋陽分行行長景嵩擬接任董事長一職,原總裁顧衞平退休,副總裁汪聖明或將出任總裁一職。

  作為股分行理財子隊伍中的“次新成員”,成立於2020年7月的信銀理財的業績表現更加亮眼。去年全年,信銀理財實現營業淨收入30.40億元,同比大增212%,實現淨利潤18.06億元,同比大增204%,是目前披露業績情況的理財子公司中,唯一一家營收、淨利增速均超過200%的理財子公司。另外,截至報告期末,信銀理財總資產已經達到82億元,同比增長36.83%。

  得益於中信集團金融全牌照和產業多元化優勢,信銀理財建立了覆蓋全市場、全資產、全渠道的產品體系。在具體產品設置上,記者瞭解到,信銀理財重點發展貨幣類、純債類及債券加項目混合類等低波動、窄區間產品,並以此為基礎,大力發展“固收+”類產品,同時也在不斷加大產品創新投入,拓展多資產系列產品和含權益產品。在今年2月,信銀理財還獲得了養老理財試點資格。

  其他股份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和平安理財的表現也可圈可點。2021年,光大理財實現淨利潤15.86億元,較上年的5.45億元大增191%;與此同時,管理資產總規模也突破萬億元,達10677.09億元,總資產達74.75億元;開業相對較晚的平安理財,在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6.47億元,淨利潤16.16億元;另外,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8720.6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4.5%。

  交銀理財是目前唯一披露業績的大行理財子公司,2021年,該公司實現淨利潤11.55億元,同比增長73.61%;城商行中,2020年11月開業的青銀理財也已披露去年經營情況,去年全年該公司實現營收6.16億元,淨利潤4.08億元。

  已有3家宣佈自購

  在理財子公司業績高增的同時,近來它們也遭遇產品淨值化轉型後的較大挑戰。3月以來,受股市、債市大幅震盪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破淨”現象不斷,引發風險偏好較低投資者擔憂,還有觀點擔心由此引發理財贖回潮。

  對於產品淨值的波動,包括浦銀理財、建信理財、工銀理財在內的多家理財子公司致信投資者,解釋背後的原因,並表示了對未來市場長期表現的看好;還有理財子公司積極應對,對不同產品進行了調整。

  王良介紹,招行將用四個措施轉變這種局面:一是,結合銀行客户對於低風險資產配置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固收類產品投放;二是,加強權益市場投研能力建設,在權益資產的期限管理方面,適當延長封閉期,通過封閉期的延長,為客户獲得超額收益;三是,加強資產配置,儘量減少回撤,減免波動給投資者帶來的憂慮;四是加強投資者的教育。

  交銀理財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近期市場波動的環境下,在投資端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結合產品具體情況,積極調整債券倉位、槓桿和久期,以降低組合波動;積極增配非標資產、低波動資產等,從而提升靜態收益率;挖掘部分超跌的債券品種和個券,積極把握投資機會;加強投研,嚴控信用風險。

  此外,記者注意到,基於對市場的長期看好,更是有理財子公司開啓了自購模式。先是3月23日晚間,光大理財發佈公告稱,將運用自有資金不超過2億元投資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財產品以穩信心;緊接着,3月24日晚間,南銀理財公告,公司已投入自有資金約5億元用於認購/申購公司旗下理財產品;再者,3月26日,中郵理財發佈公告稱,基於對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已將自有資金約6.5億元申購本公司旗下管理的理財產品,並計劃擇機申購本公司旗下管理的混合類(財富鑫鑫向榮、鴻元系列)及固收+(鴻錦系列)理財產品。

  三家理財子公司自購金額合計為不超過13.5億元。根據《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理財子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於本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超過其自有資金的20%,不得超過單隻理財產品淨資產的10%,不得投資於分級理財產品的劣後級份額。

  在業內人士看來,理財子公司出手自購旗下產品,與基金公司自購邏輯相似,主要是為傳遞穩定市場的信號,有助於穩定理財投資者的信心和預期。未來,隨着市場企穩回升,理財產品淨值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將會恢復,不排除有更多的理財子公司加入自購的隊伍之中。不過,對於理財子公司而言,投資者教育工作仍任重道遠。作者:段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