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京東方,面板龍頭何以只值5倍市盈率?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財經

文 / 七公

出品 / 節點財經

顯示面板龍頭,千億營收規模,京東方(000725.SH)為何總是圍繞5倍市盈率打轉?

截至5月5日,京東方A股股價報3.78元/股,相當於上市之初2001年的水平(前復權),對應靜態PE5.63倍,動態PE8.28倍。

拉長K線,我們可以説,京東方從來就沒有走出過一個科技股的氣勢。

但與股價相悖的卻是,2021年公司營收大增61.79%,歸母淨利潤大增412.96%;2022年一季度,面板行情下行,京東方營收微增0.4%,歸母淨利潤減少16.57%,皆好於市場預期。

透過2022年一季報及2021年報,本文嘗試回答這幾個問題:

1、二級市場為何不待見京東方?

2、除了利潤,還應該關注京東方哪些財務指標?

3、京東方提升估值的機會在哪?

/ 01 /

面板龍頭,困在週期裏?

強週期性,是刻在面板產業骨子裏的“痛”,即價格受供需關係影響上下波動,並呈現出盛衰更替現象。

回顧過去10年面板的週期,大致可以總結為兩輪:

1、2013-2016年,韓國8.5代線降維打擊日本低次代線,結果是三星和LGD逼退夏普、JDI,面板市場由中日韓三國爭雄變成了中韓間的“對壘”。但囿於當年競爭格局仍不夠清晰,2016-2019年國內廠商繼續大規模地擴建11代線廠能,為下一輪出清埋下伏筆。

2、2018-2020年,京東方、TCL華星、惠科的8.5/11代線降維打擊韓國7代線,後者落後的成本結構在此輪競爭中“折戟”,LGD和三星被迫出局,京東方和TCL華星佔據了全球LCD約46%的市場份額,由此進入到收穫期。

內在的,則反映了這樣一條經濟規律,週期上行時,面板廠商利潤豐厚,投資增加,產能逐漸過剩,到達一個臨界點時,價格掉頭向下,直到行業洗牌,開啓下一輪週期。

體現在京東方身上,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盈利在高峯和低谷間顛簸。比如2017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大增301.99%,2018年和2019年則驟降54.61%、44.15%,2020年又恢復至上漲162.46%。

這成為京東方股價一直難以長線突破的主要緣由之一。週期股,似乎總是和“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等詞句掛鈎,距離成長性很遠。

2021年,京東方營收突破2000億元達到2193.1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412.96%至258.31億元,均創出歷史最高。

分析背後的原因,最大的權重當屬疫情“黑天鵝”刺激需求端,供給端則因韓國廠商自2019年起逐步退出而收縮,最終造成面板漲價週期(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持續了13個月之久,京東方的毛利率隨之水漲船高,2021年上揚近10個點達到28.87%。

但在資本市場,京東方的投資者早在2021年4月便開始“惴惴不安”。

據節點財經探究,對股價的擔憂或來自兩方面。

一方面,基於泛摩爾定律決定了低效落後廠能的出清不可避免,專業機構預計2023-2025年將迎來第三輪面板週期,由大陸的8.5代IT線降維打擊中國台灣6代線;另一方面,隨着疫情消散,消費回落,股價的有效支撐邏輯不再堅挺。

事實上,我們看到,在面板價格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跌的背景下,2022年Q1京東方確實增額不增利,毛利率“失血”近7個百分點,歸母淨利潤下降16.57%。

不過,相比券商預期降幅30%左右,京東方該份“成績單”應該被肯定,且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最近兩年市場的一個猜想:面板行業正從週期走向成長。

/ 02 /

除了利潤還應該關注京東方什麼?

面板產業是出了名的重資產,從設計、開工到試產、量產,投資大(百億級)、耗時長。

當每條產線轉固後,就會產生大量的折舊費,但新生產線建成後,產能大量釋放和需求快速增加無法同步,造成面板價格急劇下跌,削弱業內公司的盈利能力。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京東方固定資產2266.95億元,相比2019年末增加約1000億元,佔總資產比例高達50.41%,説明在此期間公司持續有新產線完工;同期,其對固定資產新計提折舊330.79億元,計入管理費用的折舊與攤銷為9.32億元,計入研發費用的折舊與攤銷為3.18億元。

拉長視線,2013年以來,京東方折舊費用大幅增長,增速遠超淨利潤,2019年折舊金額184.24億元,疊加面板價格維持低位,一度導致當年主營業務出現虧損。

這意味着,僅就商業模式而言,面板前期投入太高、盈利等待期過長,利潤不斷被轉固吞噬,隔三差五地還面臨產品跌價的窘境,實在是本難唸的“經”。

但是它真的就是沒有投資價值了嗎?

對於這類高科技企業,利潤固然很重要,但面向未來,新增的資本開支,往往不僅是對既有產能的補充,也更像是一種顛覆。在此之外,我們不妨多關注不受折舊影響,又能給企業發展提供充足動力的現金流指標。

2017年-2021年,京東方經營現金流淨額1795.57億元,歸母淨利潤只有437.89億元,前者是後者的4倍多。主要系收入現金含量較好,長期保持在90%以上;同時,公司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從2017年的60.84天縮短至2021年的47.99天,對下游的話語權趨向性增強。

這其實是商業演進的必然。

來自Omdia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LCD出貨量達27.7億片,其中京東方一家就帶來了8億片的出貨量,佔比高達29%,穩居全球第一,若聯合TCL科技,中國廠商在LCD產能上牢牢佔據主導地位。

考慮行業出清及潛在外延併購機會,京東方是有大概率能“吃”到市場格局紅利的,高市佔率也可避免價格小幅波動。

進一步地,就巴菲特非常重視的自由現金流,即企業經營創造的,在滿足了再投資需要之後剩餘的,可供分配給資本供應者的最大現金額,京東方也與過去有所不同。

2017年-2020年,囿於鉅額資本開支,京東方自由現金流分別為-214.75億元、-288.37億元、-233.33億元、-49.63億元。

2021年,其自由現金流首次轉正達到266億元,固然有狂熱市場氛圍的助推,但中小尺寸LCD產線完成初期投資的折舊,8.5代線折舊逐漸到期,減輕不少資金流出壓力。京東方去年7月曾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隨着半導體顯示生產線投資進入尾聲,未來公司資本開支有望明顯減少。”

據國聯證券測算,2020年-2023年,京東方的資本支出將從442.15億元下降到146.7億元。

而在節點財經看來,左右價格週期的資本開支週期大幅減弱,以及在2020年和2021年業績高景氣時積極轉固,有助於平滑京東方後續5年的利潤增長波動。

/ 03 /

從LCD到OLED

能否跳出估值瓶頸?

反本溯源,面板週期故事的原點在於技術,每個面板企業只有疲於奔命追趕下一代技術,併為之持續加大資本投入,開工建設效率更高、技術兼容性更強的高世代線,才能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換而言之,京東方想要穿越週期和提升估值,關鍵錨點仍在技術上,具體則要聚焦到OLED高代線對LCD低代線壓制可能引發的“變數”上。

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京東方作為國內最早佈局OLED面板的廠商,通過奮起直追,雖然已在市場中佔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相較韓系廠商的絕對壟斷地位,能對價格施加的影響非常有限;以及OLED面板更出色的顯示效果和應用前景,未來十年的顯示市場將以OLED為主流。

賢集網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OLED面板市場,以出貨量計,三星和LGD合計佔到約9成市場份額,京東方位列第三,佔比僅為5.7%。

這和京東方的產品結構有關,2021年財報顯示,公司LCD的銷售面積和生產面積都是OLED的9倍多。

圖源:京東方財報

不過,我們也要意識到,OLED與LCD各有優劣勢,各有受眾羣體,至少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LCD並沒那麼容易被OLED完全取代。

當然,京東方也在加速推動OLED技術能力提升,強化競爭優勢構建,擴大賺錢半徑。比如去年重慶第6代AMOLED產線成功實現量產交付,去年12月成功實現柔性AMOLED產品單月千萬級出貨量,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

據羣智諮詢數據,2021年公司OLED出貨量約6000萬片,同比增長近60%,位居全球第二;2022年一季度,京東方柔性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1600萬片,同比增長近50%。

2022年,京東方致力於柔性OLED面板出貨超1億片,若保持2021年的增速,達成目標問題不大,並帶動OLED業務經營情況持續優化,市場份額有望抬升到10%以上,抗週期性增強,估值或有改善契機,但韓系廠商高市佔率所引發的排擠效應,以及手機市場萎靡狀態的“掣肘因素”不可忽視。

回到“面板行業正從週期走向成長”這一論調,目前市場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意見分歧。

節點財經認為,大千世界裏,幾乎沒有什麼事物是直線發展的,波動性不可能完全消除,京東方的經營模式也不會有本質變化。不過,遵循商業運動法則,頭部公司只要不斷提升集中度,便會促成行業週期性縮短,面板價格波動也會大為放緩。

2019年,王東昇在卸任京東方董事長時曾説,“我們如果能有更多的現金流,就可以回購股份,回饋股東,但這些年我們更多是用於創新和建設新的產線,在回報投資者這方面確實做的不夠。未來,京東方應更多為股東創造價值。”

未來,該是不遠了。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