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系公募正遭遇“七年之癢”?管理規模環比下降近1成
管理規模環比下降近1成
個人系公募7年“大考”遭遇陣痛期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幸福總是相似的,不幸卻有各自的不幸’,成功的公司總是相似的,不成功總是有各自的原因。” 談及目前個人系基金公司呈現的發展差異,一位個人系公募總經理感嘆道。
自2015年第一家成立以來截至目前,7年中個人系基金數量已經達到25家(包括“私轉公”公司),行業佔比超過一成。但另一方面,個人系基金也存在着管理規模整體較小且階段性出現較大降幅、不同公司間分化顯著等問題。
個人系基金公司創立之初,在股東資源、渠道資源、資本金等方面並不佔優勢,發展陣痛在所難免,當市場持續震盪缺乏賺錢效應時面臨的困難更加突出。業內表示,個人系公募尚未形成最終的市場格局,應該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上看待其發展,保持信心和耐心。
產品線和渠道優勢有限
個人系公募規模環比降幅較大
隨着泉果基金和興合基金獲批,包括“私轉公”的基金公司在內,個人系公募已經擴容至25家。Wind數據顯示,其中當前已有基金產品發行的個人系公募機構共計23家。
一季度末,23家管理人合計管理規模約4393.54億元,較2021年四季度末降幅近1成;合計非貨管理規模約4367.84億元,環比減少近10%,降幅大幅超出行業整體水平。
針對個人系公募管理規模的明顯縮水,受訪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個人系公募產品數量較少,面對持續震盪的市場行情更難保持規模穩定;以權益基金為主的產品結構也使得個人系基金公司更易受到權益市場波動衝擊。此外,在基金認購端普遍降温的背景下,缺乏渠道優勢的個人系公募新品發行難度也比較大。
對此東方阿爾法基金表示,產品結構方面,一季度市場表現欠佳,行業股票型和混合型產品的規模平均下滑12.24%和14%。個人系公募由於成立時間較短,產品線豐富程度不如老公司,因此在劇烈下跌中,規模穩定性稍弱。產品銷售方面,一季度往往是渠道傳統開門紅營銷期,個人系公募公司在此階段較難拿到好的發行檔期,一定程度減少了規模的增長抓手。
恆越基金也認為,產品結構是導致個人系公募一季度規模降幅高於行業水平的重要因素。多數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產品以權益類為主,管理權益類資產佔比相較行業整體水平更高。以恆越基金為例,截至一季度末主動權益管理規模佔比高93.3%。震盪加劇的市場環境下,這些權益資產規模佔比更高的公司往往更容易受到影響。
鵬揚基金首席市場官宋揚也表示,基金公司非貨管理規模下降幅度不同,主要與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性質有關。
“今年一季度,行業非貨規模整體下降了1.02萬億元(Wind數據),主要是由於股市回調導致的基金淨值下跌、部分投資者贖回基金以及基金銷售預冷,增量乏力。從行業非貨規模下降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其實與公司股東背景關係不大,而是與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性質直接相關,股票和混合基金佔比高的公司,基金淨值下跌導致的公司整體規模下降的比例就比較大。” 宋揚説道。
他進一步表示,很多老基金公司,業務發展比較綜合,偏債基金有一定佔比,所以整體非貨規模下降比例相對較低。而新基金公司往往是在權益投資上有特色甚至專注權益投資,偏債基金佔比低甚至沒有偏債基金,所以非貨規模下降比例相對高一些。
談及個人系公募管理規模下滑的直接原因,尚正基金從基金公司既有產品線和新基金佈局兩方面進行了分析。
在尚正基金看來,一方面,個人系基金公司由於產品線尚不齊全,多數公司尚未佈局短期純債基金,進而缺乏短期純債基金這一規模增長點。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規模增速較快且體量較大的基金類型主要是短期純債基金,由2021Q4的4920億元增長至2022Q1的5943億元,規模增長20%;此外,受市場行情影響,一季度包括個人系基金公司在內的整個基金行業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贖回。
另一方面,2022年以來基金髮行市場遇冷,新發基金對個人系基金公司規模增長的貢獻不足。去年四季度個人系公募基金新發基金規模為379.82億元,而今年一季度新發基金規模下降至80.26億元,下降幅度高達78.9%。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一位分析師從基金公司“渠道力”方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相比其他系,個人系基金公司沒有雄厚的機構股東作為支持,更多的是靠個人股東自己的資源以及影響力來募資。以銀行係為例,市場環境不佳的時候銀行系基金公司仍可以依託銀行股東獲得行內重點代銷的資格,而對於其他基金公司,銀行會通過一系列量化指標來准入符合條件的公司,例如公司在管規模、產品線情況等,這些指標往往是目前個人系基金公司無法滿足的。
個人系公募發展差異顯著
業內稱此時談分化或為時過早
截至一季度末,個人系基金的合計管理規模不到4400億,而同期的行業整體管理規模超過25萬億元。在公募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當前,個人系公募之間的發展狀況也出現明顯差異。Wind數據顯示,23家有產品的個人系公募中,半數以上管理規模不足百億。
同樣為業內大佬創辦,這些公司中不乏管理規模超過800億的,也有管理規模尚不足1億的。管理規模仍在個位數的公司達到6家,另有5家不足50億。
作為業內首家個人系的泓德基金,在2020年末管理規模首次超過千億。但在先後經歷劇烈的業績回撤和嚴重的治理風波後,一季度末規模不到800億。目前,鵬揚基金以841.06億的管理規模佔據個人系頭把交椅。
對此東方阿爾法基金表示整體規模分化與核心團隊的背景、公司發展戰略等因素密不可分。個人系公募的發展,離不開好的市場口碑,如果核心團隊原來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對公司初期規模擴展會有很大幫助。第二,公司的投資團隊和市場團隊能否抓住機會前瞻佈局,能否得到渠道的支持也非常關鍵。
另一位公募人士則分析道,“2018年個人系公募的最多,有8家,然後是1家、5家、1家,今年至目前僅有2家。大家的成立時間不長,並且還有2018之後的較長下跌,發展環境其實比較艱難,尤其受近兩年多疫情影響。另外雖然有很多‘大佬’,但若沒有了相關的平台支撐,其“高度”是會有所降低的。”
事實上,在受訪公募及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管理規模顯現的差異化特徵是正常現象,此時談“分化”還為時過早。
尚正基金認為,目前個人系基金公司數量並不多,而且在成立時間、成立時點面臨的政策和市場環境、股東本身的能力圈等方面存在着差異,導致各個公司發展程度不同。個人系公募的出現不過六七年時間,發展不夠充分,尚未形成最終的市場格局,市場應該對其保持信心和耐心。
鵬揚基金首席市場官宋揚則直言,由專業人士控股設立基金公司是近年來在監管支持下,行業發展的創新,有效推動了行業的多元化和特色化發展,優化了行業的競爭格局,給投資者帶來新的選擇。由於專業人士控股的基金公司成立
時間往往不長,而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的增長是需要靠時間積累的,所以新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和已經發展很長時間的老基金公司目前還不具可比性。
“管理規模不是評價基金公司的唯一標準,也不是行業追求的最終目標。證監會《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着眼於新發展階段,淡化規模排名,提出支持差異化發展,積極鼓勵產品及業務守正創新,着力提高投資者獲得感。”他説道。
恆越基金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除核心投研團隊過往的投資業績差異外,2015年至今,各家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成立的時間不同,所處的市場環境不同,行情牛熊、投資者情緒、產品創設報批、結算模式試點等,都可能影響規模分化。“各家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路線定位不同,關鍵還是投資創造價值,這是公募基金公司的本源,也是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焦點,規模只是客觀結果。”恆越基金相關人士表示。
上述個人系公募總經理直言,“2019至2021年的三年牛市,整個公募行業大發展,機構系和個人系都有部分公司顯著發展、突飛猛進,兩類公司也都有發展不如意的。成功的公司總是相似的,不成功總是有各自的原因。”
他進一步表示,這種差異體現了全公司專業度的差別。國內淨值化理財的大時代,理應有多類發起形態的公募基金共同發展。市場足夠大、行業機會足夠好,成敗關鍵是“三個步驟”和“三個體系”。對行業理解深刻、透徹、完整、腳踏實地而適當前瞻,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制定公司的發展計劃、用什麼樣的人、階段發展哪些策略的產品,快速構建投研體系、銷售體系、內控體系,三大體系;第三步是不斷磨合、隨時修正,根據行業態勢,既要把長期發展的產品有耐心、有策略地持續培育和發展,又要盯準市場節奏,佈局一些有量、符合渠道口味或者機構投資需求的階段型、紅利型產品。
面臨多重困難
個人系公募陣痛中謀發展
事實上,除了管理規模,獲批後的個人系公募還面臨着其他挑戰。個人系基金公司創立之初,面臨搭建強大投研團隊需要時間、對核心基金經理依賴度較高、風控等綜合實力上有落差等,發展陣痛在所難免。而當市場持續震盪缺乏賺錢效應時,個人系公募面臨的困難更加突出。
上述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管理規模的下滑實際上只是大家直觀能夠看到的表面現象,究其背後其實個人系基金公司面臨重重困難。
“其一,資源方面仍是比不過銀行系、券商系、保險系這類有強大機構股東作為背書的公司。另一方面,正是因為管理規模不夠大,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基金公司獲得的管理費收入也不夠可觀。而基金公司每年需要支出龐大的客户維護費、銷售服務費、交易費等一系列成本,同時還需要砸重金在人力和投研平台的搭建上,才能保證產品業績的穩定性。因此,資源、產品業績以及管理規模相互影響,都是個人系基金公司需要去克服的難題。”他進一步表示。
談及個人系公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宋揚表示,“和所有的新公司一樣,在品牌的認知和客户信任方面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積累。另一方面,在機構客户和渠道准入方面,往往面臨着規模、排名、長期業績等方面的門檻,這對新公司是客觀的難點。”
方阿爾法基金也認為,個人系公募在發展初期遇到的困難,確實是主要依靠創始團隊。前期搭建團隊、申請牌照、獲取資金、拓展渠道,這些都有賴於核心團隊的運作。
恆越基金談到,在與銷售機構或各類金融機構合作方面,各家機構針對白名單盡調評審都有相應的門檻標準和規則,包括公司成立年限、總規模、產品運作年限、過往投資業績、各項財務指標等,部分國有股東的金融機構對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東背景也有風控評估標準,這些對成立初期的個人系基金公司也是挑戰,達不到白名單標準就暫時無法與大渠道大機構合作,潛在客户來源和規模發展就受制約,規模沒夠標準就繼續進不了白名單。
尚正基金總結道,多數新設立的中小基金公司,特別是專業人士持股的基金公司普遍面臨發展困難甚至艱難的局面。這些困難包括:其一,各種准入門檻多,條件也高;其二,商務合作資源少。受限於規模較小,基金公司在託管、存款、投標等方面具備的商務資源較少,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缺乏有效的切入點。
其三,產品與業務類型不夠豐富。市場變化也會引致投資者風險偏好變化,產品和業務類型單一化,不利於基金公司在不同市場環境下捕捉規模增長點。其四,對專業人士持股公司的顧慮。相比於公募基金二十餘年的歷史,個人系基金公司起步較晚,尚屬於新生類事物,市場主體還有投資者對於個人系基金公司形成公正客觀的認知仍需要一定時間,當然這也有賴於監管及行業的正確引導。
優秀的治理結構賦能個人系公司
市場激流中用“長期之道”不變應萬變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從業人員利益和持有人利益捆綁一起”的個人系基金公司,自誕生之日起就被市場寄予較高期待值。
這八年過去了,個人系基金公司雖然擴容迅速,但發展上仍面臨着分化格局。面對行業頭部效應的強化和市場的持續震盪,當前不少個人系基金公司的發展正遭遇陣痛。在這一波生存之戰之下,個人系基金公司也紛紛有自己的方法——發揮制度優勢,吸引優秀人才、提高效率、堅持長期考核等。
就如一位個人系基金公司人士説得那樣,化繁為簡來看,優秀的業績和持續的陪伴永遠是公募行業最好的通行證,這個和公司是什麼類型無關,只和初心、格局和能力相關。可能,對於個人系基金公司發展,還希望用長期眼光來看
良好的治理結構
“效率”和“機制”成為個人系優勢
治理結構合理的個人系基金公司,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極大的優勢——基金公司從業人員利益和持有人利益捆綁一起,更能志在長遠不會為短期利益多動搖,具備“效率”和“機制”上優勢。
尚正基金公司相關人士總結出個人系的四大優勢,成為行業的普遍觀點。他認為,第一大優勢是,從長期看,個人系基金公司更容易實現持有人、公司員工和股東利益的利益一致性。第二,個人系基金公司可以擺脱來自機構股東的短期考核指標(規模排名、利潤指標)的約束,真正建立長效化的考核機制。第三、核心人員持股帶來的人才聚集效應。第四、能發揮股東和管理團隊的專業優勢。往往個人系基金的主要發起人都經過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查,只有行業經驗豐富、具有良好口碑、對行業做出過較大貢獻的專業人士才能成為合夥人。
“個人系基金公司優勢主要有兩個——‘效率’和‘機制’。”一家個人系基金公司總經理更是表示,“效率”可以選合適的人快速構建投研體系、營銷體系、內控體系,專業化發展。而“機制”很靈活,可以對於優秀的、骨幹的、專業實力較強的員工深度綁定,一旦過了盈虧平衡點、現有架構持續不變的話,可以在這類平台上穩定長期發展,形成一個合夥制的平台。
恆越基金也提及,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機制相對靈活,通常採用扁平化管理,溝通成本低,決策效率相對更高。與大而全的定位相比,差異化、特色化的定位更有利於將有限的資源聚焦到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上去,努力做深做精,不至於戰線拉得太長。同時,個人系公募一般在股權激勵方面也有相對明確的安排與規劃,公募基金行業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業,股權激勵非常有利於從業人員的長期穩定,促進股東、管理人與基金持有人長期利益的統一。同時,在各項業務治理方面也需不斷向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借鑑和汲取經驗。
“與傳統公募機構相比,個人系基金公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股權結構合理、激勵機制靈活、決策機制高效,能夠在治理基礎上將從業人員的長期激勵與持有人利益深度捆綁,股東與管理層追求的目標高度一致。” 鵬揚基金首席市場官宋揚表示。
個人系基金公司制度優勢確實明顯,尤其是對優秀人才的凝聚力上。近年來,公募行業人才流動頻繁,其主要原因就在於長期激勵政策沒有到位,而“個人系”基金公司不少人員變動要小很多。這類公司通過核心人員持股和股權激勵計劃,把專業人才和公司發展、持有人利益深度捆綁,更有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
個人系是“一個人在戰鬥”?
缺乏渠道、沒有過往業績等成為劣勢
雖然個人系基金公司優勢明顯,然而,難以獲取渠道支持、發展初期成本壓力大等確實成為發展“攔路虎”。
甚至一位個人系基金公司人士直言:個人系就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曾當面被人家歧視、看不起,被説成個體户。
尚正基金相關人士談及個人系基金公司短板表示,第一是初創時由於新主體自身沒有長期業績記錄、初始規模較小,很難進入渠道和機構客户的准入名單。第二是缺乏機構股東在渠道資源、資金資源等方面的支持,短期內在渠道和機構客户的准入方面缺乏有效突破口。
“第三,除去人力成本,個人系基金公司在初創期面臨的系統建設和維護、信息披露、估值費用、律師費和會計師費以及各種會費等支出佔比也相當大,給基金公司造成不小的經營壓力。”上述人士表示,基金產品也會承擔一部分費用,而初創期個人系基金公司管理基金產品的規模普遍不大,費用計提會給基金產品的投資業績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不利於形成由投資業績到基金規模的正向反饋。
東方阿爾法基金相關人士也表示,對於大部分個人系公募而言,發展初期要獲得傳統渠道端的認可確實很難,同時公司在發展初期要嚴格控制成本,從活下去到活得好需要用心經營。
“新批基金只允許券商結算,大型銀行天然不願意代銷,導致首發規模普遍不高。資本金規模消耗能力較弱,補充資本金渠道匱乏。”另一家個人系基金公司也無奈表示。
對此,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也表示,雖然個人系公募的核心團隊更為穩定、創業精神更為強烈。同時,願意採用股權激勵讓核心成員之間的利益相互捆綁,從而激發創業的奮鬥精神。加上個人系公募團隊成員較少,扁平化的管理能夠讓員工更有參與感、歸屬感,這些都成為能夠留住優秀人才的有力抓手。
他也表示,個人系基金公司最明顯的短板是缺乏機構股東的支持,調動資源的能力相對會弱一些。其次,個人系公募的投研人員較少,壓力往往會壓在一兩個最為資深的投資經理的身上。
市場競爭激烈
發展靠堅持做好長期正確的事情
過去兩三年基金行業迎來黃金髮展期,也呈現出明顯的頭部效應,疊加市場持續震盪之下,包括個人系在內的不少基金公司正遭遇發展陣痛,面臨新產品發行難、規模難以做的困境。
如何破局成為個人系基金公司的當務之急。從採訪中來看,多家個人系基金公司給出的是——以不變應萬變,堅持做好長期而正確的事情的回答,在考核機制、產品設計等多方面做文章。
尚正基金相關人士就直言,行業頭部效應強化、產品發行難、規模難做大等是所有基金公司甚至整個資管行業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不單是個人系基金公司,很多同期成立、具有機構股東背景的基金公司,發展狀況普遍不如個人系基金公司。面對這種狀況,只能以不變應萬變,堅持做好長期而正確的事情。
“第一,我們圍繞着‘正’收益理念打造具有特色化和競爭力的產品線;第二、注重投研團隊建設,着力打造投研一體化和權益固收一體化;第三、建立長效考核機制;第四、積極推動渠道和機構客户挖掘,多角度開發與其他資產管理機構的合作關係。”上述人士表示。
而談及考核機制時,他更是表示,首先是提出以絕對收益考核為主,相對排名為輔的考核原則;第二是長期主義,基金經理的考核以不低於五年為一個考核週期,原則上長期累積業績所佔權重高於短期和一年期比重;第三,未來考慮將投資者實際盈利狀況作為基金經理考核的參考指標之一。最後是自購基金,鼓勵基金經理自購所管理的基金並鎖定全部管理期限。
五年時間總規模發展到470億的匯安基金也表示,一直以來匯安一直把文化評價納入KPI考核,並以三年為投資業績考核週期,堅定的把長期主義落實到實處,最終的結果是最近三年匯安的主動離職率非常低。同時,自2018年開始,堅定佈局三年期權益產品,將投資業績轉化為客户的實際收益,解決基金賺錢而基民不賺錢的問題。
恆越、東方阿爾法等個人系基金公司更是直接表示會始終聚焦主動管理,從投研、市場等方面打出自己的招牌。
“市場有挑戰也有機遇,我們更願意看到機會。”恆越基金也表示,成立至今始終聚焦主動管理,銀河證券統計截至今年一季末,公司主動管理權益資產規模已發展至全行業前二分之一,與主要券商、銀行、互聯網平台等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目前已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東方阿爾法基金在談及未來規劃時也表示看好權益市場的長期發展空間,同時,主動權益類的資產管理行業不存在所謂的贏家通吃,未來可能會出現一批頭部,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堅持學習、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恆越基金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人才梯隊建設,進一步提升投研實力併發揮所長,主動管理權益做強品牌,固收提供差異化策略工具,為持有人和合作機構創造價值,為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恆越基金更是表示,風物長宜放眼量,全行業都在倡導長期投資,我們對一個具體基金產品或一個基金經理個人的評價,都建議看3年、5年乃至更長期的業績,對一家基金公司整體經營發展的評價更應當如此,只有經歷了不同市場環境、牛熊轉換的考驗,才可能顯現出投資業績的可持續性、人才隊伍的穩定性、更長遠的發展潛力。
規範與發展並重
“個人系”基金公司探索差異化競爭格局
中國基金報記者 陸慧婧
不久前,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在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的同時,“審慎有序核准自然人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嚴防行業無序競爭。”,這也是監管層關於“個人系”基金公司未來發展導向的最新表態,“個人系”基金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再次站在聚光燈之下。
自2015年首家個人系基金公司成立以來,經過7年多時間拼搏,“個人系”基金公司已成為基金行業一股重要力量,談起未來發展的憧憬和建議,多位“個人系”基金公司人士坦言,“嚴防行業無序競爭”有利於發揮專業人士的專業優勢,防止資本過度滲透和無序擴張,優化個人系基金公司的生存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他們也期待個人系基金公司在投研、產品創新上能展現出更大優勢、發揮更大作用。
規範與發展並重
審慎有序核准自然人發起設立基金公司
“審慎有序核准自然人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嚴防行業無序競爭。”是監管對於個人系基金公司發展的最新定位,作為公募基金管理人,“個人系”基金公司人士對此也有深刻體會。
在尚正基金看來,“審慎有序核准自然人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政策本意是讓那些真正具有專業背景的人士發起設立基金公司,“嚴防行業無序競爭”則是為了打擊股權代持、變現套取牌照、倒賣牌照的違規行為,這有利於發揮專業人士的專業優勢,防止資本對個人系基金公司的過度滲透和無序擴張,對於淨化行業發展生態、優化個人系基金公司的生存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對於行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尚正基金指出,個人系基金公司作為基金行業的重要補充,有助於豐富基金產品供給,促進差異化競爭格局;有助於促進多種分配方式的探索。“一個市場應該鼓勵多種所有制結構參與,完善行業的產品供給,形成多種要素結合的相互競爭,相互促進的格局。通過公司治理的不斷創新,探索科學、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基金行業治理之路,最終實現投資者、員工、社會、股東利益的和諧統一,推動基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尚正基金認為。
鵬揚基金首席市場官宋揚也談到,在過去幾年的市場環境裏,基金行業“強者恆強”的格局進一步強化,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經營發展遇到挑戰,這其中也有個人系公司。監管部門“審慎有序核准自然人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意味着公募基金行業經營標準不斷提升,是實體經濟和財富管理市場對金融服務質量要求不斷上升的集中體現,反映了我國金融供給側改革在公募基金行業深化落實。“嚴防行業無序競爭”則體現了金融作為經營風險和信任的行業,必須堅持規範與發展並重,所有活動都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行業准入門檻和依法依規經營只是公募基金運作的最低標準,還不足以確保基金公司能夠提供給廣大投資者‘獲得感’。《意見》涵蓋面廣泛,是引領基金行業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件,奠定了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基調。個人系公司應深入研究《意見》指明的發展方向,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深挖公司特色,明確公司戰略定位,打造核心競爭力,追求差異化發展。”宋揚表示。
恆越基金也認為,任何一個行業,有進有出才有利於良性健康發展。公募基金公司理應珍惜牌照,迴歸財富管理本源,每一個經營主體、每一位從業人員都有責任呵護公募行業的健康形象。監管更嚴格的規範要求,也有利於為廣大投資者篩選出更有潛力的管理人,真正做到百花齊放,豐富大眾的投資理財選擇。
“對於個人系公司而言,高質量的發展,更重要的一點是要建立一套可持續的、穩定的機制,形成人才梯隊,能夠讓團隊中優秀的人脱穎而出,能夠不斷地有優秀的人加入團隊,能夠為持有人、為公司持續創造價值。這個沒有什麼捷徑,只能把產品業績做好,才能逐步打開局面,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耐心。公司制定了聚焦主動權益類資產管理的戰略,在公司發展的初期,能夠更好地集中資源,打造精品。”東方阿爾法基金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發展特色優勢
或是“個人系”基金公司突圍之路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個人系公募基金管理的非貨規模超過4000億元,僅次於銀行系、信託系和券商系基金公司,成為推動公募基金髮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至2021年間,個人系公募非貨管理規模5年總增速超過15倍,而同期整個公募行業的增速為2.6倍,同樣也展現出個人系基金公司強大的生命力。為促進個人系公募基金健康發展,業內人士也從公司治理結構、股權激勵、投研、產品創新等多維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東方阿爾法基金對個人系公募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在整個公募行業的發展中,個人系公募成為一股新興的成長力量。個人系公募最大的優勢就是制度靈活,並且能夠在治理結構上將從業人員的利益與持有人利益捆綁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專業人才和公司發展、持有人利益的深度捆綁。專注於為投資者創造長期收益,是這一治理結構與生俱來的,進而也會推動個人系公募的長遠發展。”東方阿爾法基金談到。
一位個人系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相比起其他類型的基金公司,個人系基金公司最大的特點是股東穩定,也較少見到勾心鬥角等內耗之事,此外,股權激勵也是個人系基金公司最大的動力源之一,展望未來,公募基金行業將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銀行系、券商系、保險系、信託系、外商獨資系、個人系等各大類型基金公司都會擁有自己的市場份額。
尚正基金對個人系基金公司未來發展給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希望支持個人系基金公司進行產品創新,對於運作機制並不複雜的創新優先也讓個人系基金公司參與試點;二是降低基金成立門檻,支持基金公司豐富產品線。公募基金除發起式基金外均具有2億元的成立門檻,而個人系基金公司由於渠道較為單一,銷售能力受限,這就限制了基金公司基於投研視角進行廣泛的產品佈局。比如説,偏股類基金可以降低至1000萬元,偏債類基金可以降低至5000萬元,這樣可以在不影響基金投資運作的基礎上降低銷售難度,一方面契合公募基金作為普惠金融代表的屬性,另一方面也符合監管對於公募基金“輕發行、重持營”的要求,更為重要的是可以使得基金公司可以將資源投入到投研力量建設、投資者陪伴和服務這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當中。
“從全球範圍來看,很多管理資產規模數萬億、有着優秀品牌和口碑的資產管理公司都是由個人系發展而來的。資管行業是以人為本的行業,股東背景並不是決定基金公司發展的最重要因素。資本市場是快速發展和變化的,並沒有哪一個類型的公司是必然的成功模板,多元化的參與者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每一類公司都有機會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宋揚結合海外資管機構發展歷程指出,個人系公司應深挖自身特色,明確戰略方向,重視企業文化和人才梯隊建設,打造科學化、系統化的投研體系,完善合規內控機制,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用長期優秀的投資業績來推動公司發展。
在他看來,國內公募基金行業還很年輕,未來的路還很長,無論什麼類型的基金公司,唯有為客户持續創造價值,才能贏得客户信任,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脱穎而出,獲得更好的發展。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一分析師認為,“個人系”公募想要衝出重圍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大家通常覺得選基金就是在挑基金經理,但實際上基金公司在投研以及風控等方面提供的平台支持對於基金經理做好業績也很重要。作為初創公司,‘個人系’公募還需要在公司平台上多花功夫,畢竟投資策略的落地不是靠基金經理一個人就能實現。另外,要想在同質化嚴重的公募行業嶄露頭角,重點發展特色優勢或許是一條‘個人系’公募的突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