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港國安法》生效後未出現撤資潮,香港金融中心難取代

學者:《港國安法》生效後未出現撤資潮,香港金融中心難取代

香港市民經過街頭宣傳“國家安全法”的標語。 (中通社)

太古集團脱售香港核心資產,引發觸發撤資潮擔憂。學者認為,香港在東亞地區仍有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角色,其他城市暫難取代,相信大部分外企仍持觀望態度。

在香港有150年曆史的英資太古集團,近來連番出售核心資產,引發社會再次擔憂《香港國安法》的實施觸發香港撤資潮。但有受訪學者認為,香港在東亞地區仍然擔當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角色,其他城市暫時無法取代,相信大部分外國企業仍然持觀望態度。

上個月,太古集團旗下地產公司公佈首度拆售老牌屋苑太古城的車位,之後又透露計劃洽售位於太古城的甲級商廈,市傳涉及金額約100億港元。由於這是該集團兩年內三度出售商廈,加上集團因旗下國泰航空公司在反修例運動中的表現而與北京關係一度緊張,有分析指出售資產之舉反映太古在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會逐步為撤資作準備。

雖然太古地產其後兩度表態,強調心繫香港,持續投資香港的長遠策略不變,但資料顯示,《香港國安法》生效四個多月以來,有一些跨國金融機構及科技企業表示考慮或者已經撤離香港。

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宣佈從8月份起將亞太區首席執行官辦公室由香港搬至新加坡。日本大型互聯網金融公司思佰益(SBI)則稱,該法預期將削弱香港金融中心的吸引力,考慮最快在明年3月撤出香港。

至於全球第二大基金、屬於美資的領航投資Vanguard,在8月底也宣佈退出香港ETF市場,包括裁減香港人手,轉到上海設立亞洲總部。加拿大的BMO環球資產管理集團同樣計劃剝離香港ETF業務。

在金融業以外,一些涉及政治敏感行業的外國駐港機構也有所部署。如《紐約時報》7月中宣佈將香港的數碼編採部門轉移至韓國,三分之一的香港人員受影響。

德國自由民主黨(FDP)旗下智庫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會(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早前也關閉香港辦事處,並在本週二宣佈改於台北建立據點,預計明年年初揭牌。

國際社會調整政策,招攬離開香港的外國企業。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10月27日出席國會會議時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正在大幅削弱,鑑於紐約和倫敦有時差,日本的城市有望取代香港地位。

麻生太郎指出,日本應該考慮建立金融特區等措施。若日本想在全球吸引更多業務,就需要鼓勵更常使用英語、結束在正式文件蓋印鑑的傳統,並調整針對外籍勞工的各種規定。

不過,港府否認香港出現撤資潮。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在上週六於博客撰文透露,國際航運公會在香港設立海外辦公室,印證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吸引國際組織在港成立辦公室。而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近日把香港列為四個指定仲裁地之一,也反映香港在爭議解決中心的地位獲得國際認同。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翌日“接力”,致函證券業界,強調即使在疫情陰霾下,香港金融市場依然蓬勃。在資金持續大舉流入下,香港銀行結餘已增至逾4500億港元並屢創新高,港匯也持續呈強,使香港出現資金大規模撤離的説法不攻自破。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陳偉強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暫時沒有數據顯示有大批外國企業因為《香港國安法》而撤離香港,但不排除有一些外企擔心實施後香港的營商環境改變而離開。

陳偉強強調,香港外企要全面撤退並不容易,一方面,外國疫情比香港更嚴重,經濟表現更不景氣;另一方面,香港在東亞地區仍然擔當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角色,日本和新加坡暫時都無法取代,故大部分外國企業仍然持觀望態度。

陳偉強説:“尤其是北京正力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在其中擔當很重要的角色,一些外企視之為肥豬肉,有興趣參與。”


綜合聯合早報戴慶成有關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4 字。

轉載請註明: 學者:《港國安法》生效後未出現撤資潮,香港金融中心難取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