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指出,全球經濟2020年估計萎縮3.3%,相較2020年10月預測,萎縮程度減少1.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地區放鬆了封鎖措施並適應了新的工作方式。相較2020年10月的預測,當前對2021年和2022年全球增速的預測值分別高出0.8個和0.2個百分點,主要是幾個大型經濟體推出財政支持計劃,以及2021年下半年新冠疫苗進一步普及預計將推動經濟復甦。
IMF還表示,全球增速預計在中期放緩至3.3%,這既反映了疫情對供給潛力造成的破壞,又體現了疫情暴發前已經存在的一些因素,包括髮達經濟體和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增長減緩等。相比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由於有關國家在疫情中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應對政策,經濟衰退的長期創傷效應很可能較小。然而,新興市場經濟體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受到的衝擊更大,在中期內將承受更為嚴重的損失。
吉塔·戈皮納特指出,儘管目前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復甦勢頭較為強勁,但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復甦速度不一,這反映了疫苗接種速度、經濟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結構性因素等方面存在的顯著差異。在發達經濟體中,預計2021年美國的GDP將超過疫情前水平,而其他發達經濟體在2022年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同樣,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國的GDP已於2020年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而許多其他國家預計需要等到2023年較晚時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經濟日報記者 高偉東)
IMF預測,2021年發達經濟體GDP將增長5.1%(相較1月的預測,上調0.8個百分點,以下同),其中,美國經濟將增長6.4%(上調1.3個百分點),日本經濟將增長3.3%(上調0.2個百分點),英國經濟將增長5.3%(上調0.8個百分點),歐元區經濟將增長4.4%(上調0.2個百分點),歐元區中的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經濟將分別增長3.6%、5.8%、4.2%、6.4%(分別上調了0.1個、0.3個、1.2個、0.5個百分點)。
2021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GDP將增長6.7%(上調0.4個百分點),其中東盟五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將增長4.9%(下調0.3個百分點),印度經濟將增長12.5%(上調1個百分點),俄羅斯經濟將增長3.8%(上調0.8個百分點),巴西經濟將增長3.7%(上調0.1個百分點),南非經濟將增長3.1%(上調0.3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將增長8.4%(上調0.3個百分點)。
IMF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不包括中國)面對不同的收入前景。復甦路徑的分化很可能導致不同國家間的生活水平差距比疫情前預想的要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不包括中國)2020年至2022年的累計人均收入損失相當於2019年人均GDP的20%,而發達經濟體的損失相對較小,為11%。這將導致減貧進展出現倒退,極度貧困人口2020年預計將增加9500萬,而營養不良人口將增加8000萬。
IMF強調,雖然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有所改善,但仍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未來的經濟走勢取決於疫情的演變路徑、應對措施是否有效、融資環境和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經濟調整能力,等等。這些因素的發展變化及其與各國具體情況的相互作用,將決定各國經濟復甦的步伐以及危機對經濟造成長期創傷的程度。這場危機在許多方面都是獨特的。在一些國家,由於政府提供了政策支持,且人們缺少支出機會,導致儲蓄大幅增加,一旦不確定性消退,這些儲蓄可能被迅速釋放出來。與此同時,由於許多企業和家庭的資產負債表惡化,加之延期償還貸款的政策到期失效,因此尚不清楚這些儲蓄中將有多少會用於支出。總的來説,短期內風險處於平衡狀態,但之後偏於上行。
鑑於全球經濟前景仍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IMF建議,首先,各國需要根據所處疫情階段、經濟復甦力度以及經濟結構特徵來調整應對政策。一旦疫苗得到普及且醫療衞生體系的應急備用能力總體上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就可以放鬆限制。當疫情尚在延續時,政策首先應側重於擺脱危機,優先安排醫療衞生支出,提供針對性強的財政支持,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監控金融穩定風險。
其次,隨着經濟不斷復甦,政策制定者需要採取措施減輕危機對經濟造成的長期創傷,着眼於提高生產能力,並促進生產資源的高效配置。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特別是考慮到當前的不確定性。因此,當最終取消政策支持時,應避免採取斷崖式的突然調整。
再次,不能忽視長期挑戰,這包括提高生產率、改善政策框架、應對氣候變化等。各國的復甦速度不同,可能導致政策立場分化,特別是如果發達經濟體從疫苗普及中更早獲益,就更是如此。發達經濟體的央行應提供清晰的前瞻性指引和政策溝通,這不僅對於本國貨幣政策立場的適當調整至關重要,而且關係到新興市場的外部融資環境以及政策立場分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最後,為實現上述目標並確保各經濟體民眾的生活水平差距縮小,必須大力開展國際合作。在醫療衞生方面,這意味着要在全球範圍內確保疫苗生產充足並以可負擔的價格予以廣泛分配,包括向“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提供充足資金,讓所有國家都能迅速、徹底地擊退疫情。國際社會還需共同努力,確保資金受到約束的經濟體能夠獲得充足的國際流動性,用於必要的醫療衞生以及其他社會和基礎設施支出,以繼續推動經濟發展,實現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經濟日報記者 高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