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怡雯
編輯/大風
4月22日,中國平安公佈了一季報財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平安集團實現歸母淨利潤272.23億元,同比增長4.5%;歸母營運利潤391.30億,同比增長8.9%;營業收入3403億,同比增長3.7%。
營收和利潤雙雙增長,在疫情影響的大背景下,這份成績單可以稱得上是為2021年的發展打響了開門紅。
平安集團的營利雙漲很大程度上依賴核心業務穩健發展,第一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5.4%。此外科技業務的發展同樣振奮人心。經過多年發展,平安已經形成科技底色的生態圈,賦能金融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發佈財報同日,公司召開第十二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審議2021年度核心人員持股計劃參與情況的議案》,自願參與公司2021年度核心人員持股計劃的員工共1,754人,參與資金總額合計人民幣67030.32萬元。員工加大持股力度説明公司內部對未來相當看好,同樣釋放出積極信息。
中國平安之所以能夠在2021年開年取得不錯的成績,其實根源在兩三年前就早已埋下。作為中國領先頭部的金融企業,無論是壽險改革,還是數字化轉型,亦或是科技生態培養,平安集團一直是行業裏最早開始做出轉變的那根標杆。如今的平安終於結束了轉型期的陣痛,開始顯露逆襲之勢了。
提振士氣,主營業務向上增長平安集團的這份季度財報總算穩住了疫情爆發一年來的人心。
從3月份發佈的平安年報可以看到,儘管各大險企在去年的震盪中都奮力求生,但是整體數據依然不盡如人意。平安集團去年一年營收同比淨增長4.2%,但是淨利潤同比下滑4.2%。這主要是壽險及健康險和財產險兩大業務利潤率降低造成的。
Q1財報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壽險業務回暖,大大提升了整體士氣。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NBV)達到190億元,同比增長15.4%,首年保費突破600億元,同比提升23.1%。壽險業務的營收佔據了平安總營收的64%,壽險回暖對平安整體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國信證券的研究員對此的評價是:壽險業務整體的新單增長符合預期,增長較為健康。
之所以説壽險的增長方式較為健康,是因為曾經中國保險行業經歷過不健康的發展階段。從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到,平安壽險的保險代理人規模從2020年年中開始已經實現三連降,這是平安引導的結果。
中國的壽險業務此前一直嚴重依賴線下代理人模式。自從2015年國家把保險從業資格考試由銀保監會下放到各個保險公司後,保險代理人的規模急速膨脹,三年裏複合增長率達了25%,總數量翻了一番,從400萬增加到800萬。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保單數量迅速攀升,但是保單質量急速下降,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在經歷了短時間的催化繁榮後就很容易後繼無力。因此,平安集團在2018年率先開始了壽險改革,有意識地控制代理人規模,提升單個代理人的產出比。
數據顯示,2018年到2020年,壽險代理人的規模分別為141萬、117萬、102萬。2020年的疫情進一步催化了這個進程。因為社交受限制,原本線下場景為主的代理人難以展開業務,加速淘汰了一大波能力低下的保險代理人。最新數據顯示,平安壽險的人力規模已經低於百萬。
為了提高代理人團隊的服務水平,平安通過多個維度進行改革。經營方面,平安壽險推廣“三好五星”評價體系,以星級評定優劣,促進代理人服務水平的提升。營業方面則進一步推動數字化升級,完善核心模塊功能設計,全面賦能營業部。培訓方面持續向體系化、實戰化方向升級,增強代理人專業能力。此外在獲客、增員、隊伍管理方面,平安都做了數字化改進。
3月25日的中國平安股東大會上,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表示平安更在乎可持續發展,要打造高質量、高產能、高收入的三高保險代理人團隊,這麼做是為了加強產品服務能力,以保證未來十年壽險業務的持續穩定增長。
所以,儘管人員規模在縮小,但是因為服務能力的整體上升,以及數字化渠道在獲客、營業方面的賦能作用,單個代理人的淨產出大幅提高。
反映到整體業績上,今年的第一季度,平安的壽險業務NVB和保費都有了明顯地增長,説明平安主動改革的效果開始顯現。再加上疫情這一偶發因素造成的影響開始變小,平安的主營業務算是利空出盡,迎來了增長拐點。
主動求變,平安升級有温度的金融平安穩健的業績表現,與其堅定不移推進主業改革有很大關係。上面説到,平安進行壽險改革的起因之一是傳統代理人模式的粗放增長。除此之外,互聯網衝擊傳統金融業一直是業界關注的問題。平安作為國內領先的金融集團嗅到了危機,率先進行數字化改革。
目前壽險改革已經進入全民試點階段,通過渠道和產品雙輪同時驅動,從隊伍、產品、管理、文化四個方面推進壽險業務轉型,打造數字壽險。
在 “渠道1+4”方面,平安壽險持續深化數字化渠道改革,聚焦數字化營業部、活動量管理、數字化增員、智慧培訓等四大項目,深耕代理人、銀保、電網銷等渠道,並進行代理人基本管理辦法動態調整。
日前,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產品官胡庭洲在第五屆中國保險服務創新峯會上表示:傳統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適應新時代年輕客户羣體的消費習慣和偏好,是當下行業改革“以客户為中心”的必然要求,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他並不認為數字化轉型就是單純的“線上化”。目前代理人模式依然是主流模式,關鍵是線上能否賦能線下,線上能否和線下結合,只有打通線上線下才能形成閉環、高效的業務發展模式。
例如,疫情期間,線下保險業務受阻的時候,平安人壽及時推出智能拜訪助手,為代理人提供VR會客、真人對練、實時輔助等線上展業支持,全年服務客户近1,700萬人次。
而在“產品1+4”方面,平安壽險持續貫徹落實“產品+服務”策略。一方面,平安為客户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通過佈局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養老管理四大服務,全力以赴打造“有温度的保險”。
另一方面,不同於以往“一款吃遍天下”的壽險產品模式,平安人壽依託平安集團的優勢,一直在進行差異化競爭。今年第一季度,為了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平安加大了年金產品的推廣力度。服務策略鞭策平安不斷完善保障產品體系,進而推動業務健康發展。
主動追求業務改革、主動迎合數字化浪潮,作為業務模式轉型的先行者,中國平安正在從以人力擴張為驅動的模式向以質量為導向轉變,這才是“有温度的保險”的真諦。
科技反哺,生態價值正在顯現隨着平安年報和財報的陸續披露,平安成績單裏的長期主義價值正在被資本看到。
4月19日,JPMorgan Chase & Co.以每股90.0099港元的價格增持中國平安4132.89萬股,共計增持約37.20億港元。小摩發佈研究報告,相信保險企業風險回報有所改善,看好中國平安。隨後,Black Rock也增加了對中國平安的持倉比例。
從平安的業務生態來看,除了保險主業振奮人心之外,科技業務的突破也是亮點。一季度,科技業務總收入達238.24億元,同比增長20.1%;歸母淨利潤為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淨利潤20.1億元,同比增長155.81%。
這份亮眼的數據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國平安的科技業務正在和金融業務進行深度結合,大大提高了其作為一家金融公司的想象力。
首先就是平安在醫療領域的積累。目前平安集團已經形成了以平安好醫生為技術底層、以平安醫保科技為延伸的“健康+保險”生態組合。
平安好醫生有超兩千人規模的自有醫療團隊,同時整合線下醫療健康服務網絡,可以為用户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健康服務。在疫情催化在線醫療的背景下,2020年平安好醫生平台累計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户量增長10倍。
在線醫療目前只有兩個主要的發展路徑,一個是醫藥向,一個是保險向,平安明顯走的是後者。中國平安的醫療生態圈與保險主業高度協同,效應突出,可以實現獲客模式的升級以及產品供給的多元化。
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此前也回應了佈局醫療行業的兩個目的:一是從C端切入,利用保險和好醫生3.47億的用户,做線上最大的醫療健康流量入口。第二是打通B端現有的醫療資源,利用平安的醫療科技做好資源整合。
其次是內容社區和產險的結合。今年3月份,汽車之家赴港上市,中國平安是其背後的戰略控股方。
一個是頭部的汽車內容社區,一個頭部的保險公司,這背後生態聯動和平安醫療有着異曲同工之處。2021年第一季度,受車險綜合改革影響,保險費率下降,不過這是建立在中國平安加強篩選的結果。未來在有汽車之家幫助創造用户場景、理解用户需求,平安在車險領域也是如虎添翼。
此外,中國平安的另一主要業務銀行也有同樣的科技公司陸金所形成配合攻勢。後者是中國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服務平台之一,在零售信貸、財富管理領域,基於AI等技術形成了特殊的發展模式。
從上面的這些例子可以看到,一方面科技生態是對平安集團金融業務的輔助,通過兩者的結合可以發揮出大於兩倍的能量,有利於打造差異化競爭;另一方面科技業務本身也在快速發展,逐漸成為平安集團增長的新生引擎。
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董事長馬明哲説過,希望讓大家看到的平安集團是個長期可持續增長的公司。對於如今的平安來説,還仍舊處在變革的中後期,利好正在慢慢顯現,短時間的波動和調整也屬正常。俗話説千里蟄伏為了致命一擊,讓子彈飛一會,才能夠看到平安集團後續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