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國際社會中,澳大利亞對於美國的表態可謂是言聽計從,尤其是特朗普揚言所謂的“中美脱鈎”以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不友好態度日益增強,雙方的貿易隨之受到影響。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9月22日澳駐美大使卻公然表示,已經做好了“抵抗中國經濟的代價”。但是此時的澳大利亞經濟下滑十分嚴重,甚至可以用跌落來形容。
而據環球網10月18日報道,多家澳媒炒作“中國將會叫停澳煤炭進口”,甚至表示如果中國真的實施此禁令,將會讓澳方每年損失150億澳元(約為711億人民幣),這對其當前的經濟形勢來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而值得注意的是,在16日,澳貿易部長也公然表示,提出所謂“中方要排除對澳棉花的任何歧視性做法”,並表示要承擔起公平貿易的義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澳方所謂的“中方針對澳商品的很多措施”並沒有得到中國官方證明。
從另一方面來看,澳方前後不一的表態,以及對中國妄加猜測解讀抹黑來看,所謂的“抵抗中國經濟”實在頗具諷刺意味,也是一種底氣不足的表現。
另外雖然目前中國並沒有停止進口澳棉花,煤炭等,但是逐漸減少進口量也並不奇怪,因為一方面清潔能源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會給傳統燃料帶來衝擊,另外近年來中國棉花和煤炭的產量已經稱得上是自給自足,所以各個方面來説,逐漸減少進口量是大勢所趨。
而如今,澳洲的棉花,煤炭等將會面臨着失去中國市場的可能性,但是澳方似乎並沒有從自身做思考,反而以此來指責中國,這種做法只會適得其反。
作者: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