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碳達峯路線圖浮現 萬億級市場將開啓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財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紮實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加緊編制碳達峯行動方案,多行業多領域多企業也按下減碳“快進鍵”,謀劃各自的路線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金融支持碳達峯着墨頗多,除了提及資金更多流向綠色發展外,還首次提出“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 

多位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信貸業務將進一步加大對低碳產業、綠色產業的支持,氣候投融資將日益成為銀行綠色金融重要領域,今年銀行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力度將加大。隨着新一輪國家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多個領域將得到更大發展,有望形成千億、萬億級市場空間。 

多領域碳達峯路線圖浮現 

應對氣候變化,要推動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温室氣體減排。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峯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今年將出台的行動方案正是指向實現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的目標。 

農工黨中央建議,我國碳達峯、碳中和工作任務十分艱鉅,排放總量居高與目標時限緊迫並存、經濟發展的能源增長需求與減排降碳壓力並存。“十四五”是實現碳達峯關鍵期、推進碳中和起步期,應以高標準的剛性約束來起好步,要完成碳達峯任務的60%,爭取在2028年實現碳達峯,為碳中和打好基礎。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抓緊編制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而多地也在謀劃各自的碳達峯路線圖,部分省市更是明確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這一目標。例如,上海表示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峯。四川則透露,攀枝花、眉山等具備條件的地區要加快達峯,省內多數城市應於2029年及之前達峯。 

能源、交通、鋼鐵等行業是需要重點突破的領域。農工黨中央建議,儘快制定電力、鋼鐵、水泥、有色、石化、煤化工等重點行業碳達峯行動方案和路線圖,明確行業達峯時間和達峯排放量,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推動重點行業碳排放盡早達峯。 

近日國家電網發佈碳達峯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輸送清潔能源佔比達到50%。中國華能成立碳中和研究所,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企業也宣佈啓動碳中和規劃。 

在全國政協常委、哈電集團董事長斯澤夫看來,應該以電力安全為核心,推進我國碳達峯規劃。同時,由國家能源局在堅持全國統一一盤棋的前提下,統一制定全國的碳中和十年規劃,統籌推進碳中和。他建議這一過程中,針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的能源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東航集團董事長劉紹勇指出,我國民航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碳排放遠沒有達到峯值。建議制定民航碳排放指導方案,應充分考慮中國民航的發展實際,保持行業發展與控制碳排放的平衡。同時,統籌碳市場機制,推進民航行業碳市場建設,並且建立航空業碳排放交易管理平台。 

新能源、節能環保萬億級市場待啓 

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是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路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按照此前提出的目標,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總經理馬永生建議,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構建煤油氣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的能源保供體系,使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成為消費增量的主體。大力發展氫能,既要用好工業副產氫,更要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不斷提升“綠氫”比例;發揮我國地熱資源優勢,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實現規模高效利用。 

“核電是未來新增非化石能源中最具競爭力的組成部分,是我國兑現減排承諾、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戰略部署的必然選擇。”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戰略與管理諮詢委員會委員劉巍認為,對我國而言,核電發電量佔比在10%到15%是合適的,但目前不到5%。 

在優化能源結構的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明確,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税優惠目錄範圍,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鑫認為,“十四五”傳統清潔能源領域將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期,而新興清潔能源領域,生物質能、地熱能等能源利用技術也將逐步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氫能、儲能等未來能源技術逐步成熟。傳統節能服務領域將進入模式轉型期,新興節能服務領域正在加速向數字化、電氣化和清潔化方向轉型,綜合能源將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擁有萬億級市場潛力。在生態環保領域,綜合環境服務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加大,專業化、數字化、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環保產業多個細分領域將形成千億、萬億級市場空間。 

多舉措力促資金流向“綠色”領域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約12萬億元,存量規模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超過8000億元,居世界第二。同時,我國綠色金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綠色貸款不良率遠低於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綠色債券尚無違約案例。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陳雨露透露,央行已初步確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下一步,將通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等,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向綠色創新項目傾斜。並將通過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環境和氣候風險分析、綠色和棕色資產風險權重調整等工具,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預計,2020年推出的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在今年會部分轉向綠色金融領域。“監管部門將研究綠色資產和棕色資產差異化設置風險權重的可行性,完善對綠色金融領域信貸支持的激勵機制。此外,信貸業務將進一步加大對低碳產業、綠色產業的支持,氣候投融資將日益成為銀行綠色金融重要領域,今年銀行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力度將加大。”王一峯表示。 

儘管綠色金融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但目前我國綠色金融仍存在短板,有待補齊。“地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拓展。”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認為,各地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熱情很高,但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增量擴面亟待進一步提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徐諾金建議,對支持綠色發展成效明顯的金融機構,建議在再貸款支持、綠色債券發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同時,研究出台針對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績評價方案,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綠色金融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