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中國有侵略性?聯合國專家笑了:這太荒謬了,照照鏡子吧

“中國在現代歷史和傳統中,保持穩定的時間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要長。”在中國日報新時代大講堂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行動網絡領導委員會主席傑弗裏·薩克斯稱:“過去40年裏,中國從未參與過任何的海外戰爭,與此同時美國自1980年以來,參與了十幾場戰爭。如果還有人聲稱中國是一個侵略性的國家,就太荒謬了。照照鏡子吧。”

中國為減少全球貧困作出巨大貢獻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全世界應該共享一個繁榮、公平、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經濟目標、社會正義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因為它的目的是讓地球上每個人都擁有美好生活。

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兩次確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先是2015年的《2030年議程》提出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然後是《巴黎協定》。我們需要實現我們設定的目標,實現後世界會變得更好。

説中國有侵略性?聯合國專家笑了:這太荒謬了,照照鏡子吧

中國為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首先基本消除了國內的貧困,其次是通過“一帶一路”等幫助其他國家進行基礎建設,這些都是極其重要的積極貢獻。

我期待着中國在清理污染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因為可持續發展包括採用一系列的綠色技術,我們需要改用低碳能源風能和太陽能、電動汽車、5G。

中國在這些領域都很強,為了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領導力對本國的清潔空氣和環境、對世界的環境都是極其重要的。

觀察中國的迅速增長不難發現,尤其是從1978年開始,這種發展是基於三個基本支柱:一個是投資於人民的健康和教育;第二個是建設基礎設施,電力、連通性、公路、鐵路、機場,這些都是生產力的基礎;第三是讓企業能夠創造新產品和新市場。

所以這其實是三種投資:對人的投資、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對企業經濟的投資。

我想説中國幫助非洲完善基礎設施,比如説幫助很多國家實現電氣化就是在幫助這些國家取得和中國一樣的成功,這是通過相互關聯的投資來拉動經濟。

説中國有侵略性?聯合國專家笑了:這太荒謬了,照照鏡子吧

從全球來看,到今年為止減少貧困取得了很多進展。全球貧困率從1990年的30%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10%左右,中國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結束疫情是實現其他的必要條件

但是我們有兩個問題:第一,依然有幾億人生活在真正的絕望當中,尤其是在非洲。第二,新冠疫情是一次很大的挫折,對於世界上許多地方的窮人來説這無疑是一次非常嚴重的危機。

因此我們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完成我們正在進行的進程,還要結束這次疫情、收復今年減貧工作的失地。

説中國有侵略性?聯合國專家笑了:這太荒謬了,照照鏡子吧

我認為這個過程包括三部分:一是用中國的方法儘快結束疫情。希望未來一兩年內能用上中國、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的疫苗,這是其一。

其二是通過“一帶一路”等來拓寬經濟發展,正如我所提到的——關鍵是這些倡議應該是反污染 、可持續、基於可再生能源的。

然後第三部分應該是有針對性地幫助那些根深蒂固的高度貧困地區,由於地理或歷史的原因,他們缺乏基本的基礎設施,需要特殊的幫助。

中國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用一個綜合的框架把基礎設施和人力投資以及商業發展結合起來。中國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在世界上貧困仍然根深蒂固的地區運用同樣的方法減貧。

全世界依然有一些地方,經濟發展比較落後比如非洲撒哈拉地區。而中國非常善於把大投資項目、大工業項目和社會發展、衞生、教育等等結合起來,有了這樣的組合即使是貧困成為沉痾痼疾的地方也可以擺脱貧困。

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第三項是全民健康,這一項至關重要,因為結束疫情是實現其他的必要條件。

互聯網是中國能夠遏制疫情的一大優勢

我想説的第二個主要方面,我們最近幾個月認識到的一個目標就是普及數字技術和電力的重要性。因為數字世界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關鍵的工具,不僅可以阻止疫情,還能在這個時期讓我們繼續工作、繼續提供服務比如健康和教育。

所以5G就更加重要了,連通性就更加重要了。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聯網用户,這也是中國能夠遏制疫情的一大優勢。現在有的地方非常需要這種基礎設施,我希望華為和其他公司能夠幫助提供基礎設施,因為它的重要性超越了以往。

聯合國精神應該重新迴歸

關於全球復甦我想提一下“一帶一路”和歐盟的復甦基金,都是指向新的公共投資,幫助全球復甦。

我認為如果(中美兩國)合作,歐盟、非洲聯盟以及東盟和世界其他地區合作,我們真的可以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不僅是遏制疫情,還有利用所有這些新技術、數字世界,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確保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教育、醫療和其他許多基本服務,這一切在現在都是可能的。

説中國有侵略性?聯合國專家笑了:這太荒謬了,照照鏡子吧

冷戰是最糟糕的主意,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冷戰。我們需要多邊合作。

中國和美國都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另一個重要的聯合國文件——《世界人權宣言》,其中提到了經濟權利、社會權利、文化權利、政治權利、公民權利。

中國對這份文件也有非常重要的貢獻,因為《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是一位偉大的中國學者,他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我覺得我們應該一起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個人認為,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中國可以貢獻的非常多,給聯合國精神注入新的活力。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重新迴歸於聯合國的核心理念,即人類的尊嚴、和平和可持續發展。

美國現在是拒絕合作的

現在的情況非常危險,這主要是美國政客和一些美國官員造成的。他們是非常極端的民族主義者,他們認為美國需要消除全球範圍的競爭,美國必須是全球主導國家,許多美國人認為做全球主導國家是上帝賦予美國人的權利。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想法,因為未來的世界應該是共同繁榮的世界。

一個簡單的數字現實是中國越來越繁榮,因為中國的人口比美國多,它可能成為一個比美國更大的經濟體。這並不會讓我擔心,共同繁榮是正常的。

但這讓很多美國政客思維上陷入混亂,他們覺得應該一切圍繞美國,與世界無關,這就是反應。在我看來這非常危險,破壞性非常高。

但與此同時中國不應該過度陷入與美國的論戰,因為聯合國有193個國家,也就是説除了美國和中國之外,還有191個國家。

我主張中國與這191個國家搞好關係,因為這會讓中國所面對的世界更好更安全。

我們需要合作,而美國現在是非常抗拒合作的,但我不希望中國也因此變得抗拒合作。我希望中國能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這樣能凸顯出與另一個國家的不同。美國説美國優先,但是中國説全世界一起,我認為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説中國有侵略性?聯合國專家笑了:這太荒謬了,照照鏡子吧

新冠疫情不是引發衝突的機會,而是合作的機會。我們需要控制住這種病毒,遏制住各地的疫情,我們只有合作行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我希望我們很快就有機會重新建立正常的、積極的關係,不僅僅是一年一次的G20會議,美國、中國、歐盟以及其他想要合作的國家堅持不懈地、專業地、集中地來解決問題,因為如果我們這樣做,地球上幾乎沒有什麼問題是我們不能共同解決的。

“中國是一個有侵略性的國家?太荒謬了!”

我注意到中國在現代歷史和傳統中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要穩定,例如在過去的四十年裏,中國沒有參與過任何海外戰爭。

與此同時,自1980年以來美國大概參與了十幾場戰爭,所以毫無疑問我們可以擁有一個和平的世界。和平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人們聲稱中國是一個有侵略性的國家,這太荒謬了,照照鏡子吧。

而且我們要明白我們不應該互相指責,我們應該建設性地討論問題。

説中國有侵略性?聯合國專家笑了:這太荒謬了,照照鏡子吧

不幸的是,在過去的四十年裏美國發動的戰爭超過其他大國,這是個大問題,因為戰爭根本沒有解決任何引起這些衝突的政治問題,因此通過軍事手段看待政治問題是一種糟糕的、過時的政策。

問題是當這種非常激烈的言論出現時,我們可能最終會陷入非常危險的軍備競賽,可能最終會發生意外衝突。

所有這些都讓我非常擔心,因為上一次冷戰,美蘇冷戰,這一時期非常危險,也是人類精力的巨大浪費。它導致了很多衝突,有幾次差點演變成全球性的災難,所以我們不想再次朝那段歷史發展。

延伸閲讀:

林毅夫: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有望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將啓之際,如何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確保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9月20日起,新華社將在“權威訪談·權威專家話經濟”專欄集中採訪十位權威專家學者,聚焦當前經濟形勢、新發展格局、“六穩”“六保”等經濟社會發展重大主題,回應社會關切。

中國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意涵?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國,可從哪些方面發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新華社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戰略抉擇

“我國提出新發展格局,有人説,中國正走向封閉,是這樣子嗎?”剛坐定不久,林毅夫便拋出這樣一個設問。

“當然不是。”他微笑道。

在他看來,理解新發展格局,首先要看到格局中既有“國內大循環”,又有“國內國際雙循環”,前者為“主體”,後者則要“相互促進”。“不能片面理解,更不能把兩個循環割裂開來。”

林毅夫認為,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是必然的選擇,也是共贏的選擇。

他闡述道,過去中國發展更為倚重“兩頭在外”的國際市場,隨着經濟體量不斷擴大、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中國對內需的依賴逐漸增強。數據顯示,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7.8%,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

“從國際上看,經濟體量越大、收入水平越高、服務業佔比越高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中有更多的(部分)在國內消化。”林毅夫説,我國2006年出口佔GDP的比重超過35%,隨後逐漸下降,到2019年降至17.4%。作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經濟體的美國和日本,出口佔GDP的比重都在10%左右。隨着我國收入水平、經濟體量和服務業佔比進一步提高,未來我國國民經濟會更加依賴國內循環,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漸進的轉變過程,這個規律解釋了為什麼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我認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論斷。”他説,我們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但這並不是説國際循環不重要,我們依然要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依然要擴大開放、擁抱世界。

曾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的林毅夫説,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大約30%,在新發展格局下,一個依然開放、擴大開放的中國有望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

“新發展格局與新發展理念之間,有什麼內在邏輯?”訪談中,記者問道。

“可以説,新發展格局是新發展理念的一種具體呈現。”林毅夫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可以用來指導解決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發展動力、內外聯動、可持續、互利共贏等問題。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在林毅夫看來,這既需要有效的市場,也需要有為的政府,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怎麼劃?”他又拋出一個設問。

“我個人認為,市場有效以政府有為為前提,政府有為以市場有效為依歸。”他説。

眼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林毅夫認為,打通國民經濟循環中的淤點堵點,更加需要有效的市場,更加需要有為的政府。

在他看來,目前產品市場基本比較暢通,要素市場還有不少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如何讓金融活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如何更好發揮土地功能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課題需要不斷探索研究。

持續用好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招

“船到中流浪更急。怎麼破浪前行?”林毅夫再次設問,並作出回答–“改革開放!”

他説,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放眼未來,要持續用好這關鍵一招。他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層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生產層面,林毅夫提出“兩個強化”的觀點,即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強化區域一體化。

“我相信,任何技術,只要我們有決心,都能攻克。”他説,在強化產業鏈供應鏈方面既要注重以改革促創新,也要打開大門搞創新,在全球範圍內更好配置資源、共享資源。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u2026u2026林毅夫認為,我國重大區域戰略不斷完善,也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出了新課題、創造了新空間。

在分配層面,林毅夫認為,應該在一次分配中注重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在二次分配中更加註重公平,這需要繼續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各地能夠充分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也要深化財税體制改革提高政府二次分配的能力。

在流通層面,他認為,必須加快打通流通體系中的淤點堵點,充分利用壓縮審批等方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消除跨地區的障礙。

在消費層面,他認為,要持續增強消費信心、改善消費預期,這既需要不斷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也需要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只要我們堅持做好自己的事,不斷地改革、不斷地開放,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突破瓶頸和障礙,打通淤點和堵點,我們可以實現高質量發展。”林毅夫説,“而中國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有利於中國,還將有利於世界。”

(原標題:説中國有侵略性?聯合國專家笑了:“照照鏡子吧”)

來源:綜合中國日報、新華社

流程編輯:TF017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296 字。

轉載請註明: 説中國有侵略性?聯合國專家笑了:這太荒謬了,照照鏡子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