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盈利150萬到負債30萬,股民自述爆倉經歷!醫藥股幾乎全線潰敗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財經

  醫藥股作為長坡厚雪的代表性賽道,新年至今卻遭遇“寒牛”。在一系列政策壓力下,行業表現正處低谷。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已有21只A股醫藥股股價較年內高點腰斬,近期更有股民因加槓桿投資醫藥股慘遭爆倉。雖然繼續看好行業長期前景,但現階段機構對於醫藥股的分歧正在加大。

  有股民加槓桿投資遭爆倉

  上週,在投資社區雪球上,有一名投資者的爆倉事件引起了很大關注。

  8月26日,網名為“寒月霖楓”的投資者連續發帖,稱自己融資加槓桿買入長春高新(242.110, 0.38, 0.16%),在股價連續大跌後,從盈利150萬變成虧光本金100萬還倒欠銀行。該投資者最終選擇在當日上午11點左右全部清倉,自此背上了鉅額債務。

  相關帖子在雪球引發熱議,有人跟帖感慨:“炒股票千萬不要去借錢,千萬不要去放槓桿。”

  對於“編故事”的質疑,“寒月霖楓”回帖稱自己絕不是想博同情、騙流量,只是想以個人慘痛經歷給大家提個醒。其個人簡介也更改為:“2021年8月26日,入股市三年,從盈利150萬到本金全虧完倒虧銀行30餘萬清倉了,我想以此永遠提醒我,我並不是股神,只是一個普通人,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從頭來過,好好愛家人,好好工作。”

  爆倉故事所涉及的長春高新是醫藥行業裏的一隻傳統明星股,是國內生長激素龍頭企業。今年5月下旬以來,長春高新股價一路下跌,8月初,有媒體報道增高針濫用風險,引發其股價的進一步下挫。該公司半年報淨利潤19.23億元,同比增長近47%,卻也未能扭轉股價頹勢。最新收報242.11元/股,較年內高點回落53%。

  已有21只A股醫藥股年內腰斬

  今年的市場呈現極度分化,雖然指數變化不大,但不少個股卻經歷了巨幅回撤,醫藥股成為重災區之一。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9月3日最新收盤日,388家中信一級分類醫藥行業公司中,275家公司股價較年內高點跌逾20%,進入技術性熊市。其中,已有21只A股醫藥股年內股價腰斬。藥易購(40.650, 1.15, 2.91%)、康泰醫學(38.090, 0.09, 0.24%)、英科醫療(99.980, -0.14, -0.14%)、美年健康(7.520, 0.22, 3.01%)、康弘藥業(18.340, 0.19, 1.05%)、凱因科技(26.830, 0.71, 2.72%)排名前6,回撤幅度超過60%。A股龍頭藥企恆瑞醫藥(46.100, 0.24, 0.52%)、長春高新也都在這份名單中。

  機構間分歧加大

  近期醫藥行業的風波不斷,在新一輪集採壓力下,機構對於醫藥股的看法和策略出現分歧,部分機構已對醫藥股進行了大幅減持,選擇暫時觀望。

  8月19日,恆瑞醫藥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132.98億元,同比增長17.58%,淨利潤26.68億元,同比僅微增0.21%,淨利潤增速創18年來最低。公告發布次日,恆瑞醫藥跌停,讓市場對醫藥股的信心受挫。

  8月19日,安徽省醫藥集中採購服務中心官網掛出的《安徽省公立醫療機構臨牀檢驗試劑集中帶量採購談判議價公告》,也在市場掀起巨大波瀾,這是安徽省首次對化學發光試劑產品進行集採。8月20日,不少體外診斷(IVD)公司股價暴跌,萬孚生物(41.450, 0.68, 1.67%)(300482.SZ)等多家公司跌幅超過10%。

  8月20日,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公告顯示,第三批全國集採品種布洛芬緩釋膠囊的中選企業華北製藥(8.530, 0.25, 3.02%)在山東省未能按協議供應約定採購量。經相關部門多次約談協商,供應情況仍未改善。華北製藥於8月11日主動提出放棄中選資格,因此被取消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間參加國家集採的資格。

  集採對於行業和相關公司的影響,不言而喻。在業內人士看來,新一輪集採仍會帶來較大不確定性。基於此,多傢俬募已提前大幅減持醫藥股,等待重新佈局的時機。

  星石投資首席投資官方磊稱,7月下旬以來醫藥指數大幅調整,目前幾家頭部企業今年以來的最大回撤已經幾乎處於歷年之最,醫藥行業指數估值分位數也回到了2016年以來20%左右的水平。這背後有多方面因素:

  一是政策層面的擔憂引發投資者恐慌性拋售。比如近期安徽集採或對相關產品價格產生影響,疊加近期針對降低民生成本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集中推出,引發市場對於行業盈利的擔憂。

  二是交易層面,過去幾年中,醫藥投資人習慣於“賽道”投資策略——即集中持倉於高景氣賽道,如判斷某賽道有政策風險則全面減配該賽道的標的,也放大了行業波動。

  三是部分公司確實業績低於預期。

  “目前我司持有的醫藥生物行業標的較少,主要是一些受行業利空政策影響小、可選消費屬性更強的標的。隨着優質醫藥企業跟隨市場一起下跌,未來的預期收益率正在逐步上升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持續關注行業中優質公司的投資機會。”方磊指出。

  華東某大型私募也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正在持續研究政策對相關公司的潛在影響。另一長期看好醫藥的私募前期也大幅降低了對醫藥股的配置,選擇暫時規避。

  儘管如此,醫藥行業的長期前景仍被各方看好。世誠投資認為,促使醫藥板塊調整的原因是:第一,政策擾動大,7月CDE發佈腫瘤藥臨牀試驗新政,促使me too類研發進一步向me better及first in class轉型,8月深圳醫療設備GPO採購,安徽醫保局牽頭乙類設備集採,以及安徽醫保局組織檢驗試劑集採。市場擔心創新研發的風險前置提升,CXO需求擾動,醫療設備及IVD重蹈藥品集採覆轍。第二,龍頭企業業績低於預期,如恆瑞中報不及預期。第三,前期積累較大漲幅,估值溢價率區間高位。

  “醫藥長邏輯未發生變化,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推動行業持續發展。研發新政促使企業真正把臨牀價值和患者利益作為研發的首要考慮。CXO需求無論國內海外都依然旺盛,訂單飽滿。醫療設備集採對國內龍頭企業形成利好,份額提升,IVD集採規則與藥品集採存差異,未必能線性外推藥品集採後的格局。股價快速調整後,相關標的明年估值已經體現出性價比,帶來投資機會,並未因股價下跌而進一步悲觀。”世誠投資指出。

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