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央行原行長戴相龍: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風險正不斷擴大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財經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白波

8月19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亞洲金融危機25週年的回顧與啓示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風險正在不斷擴大。防範和化解相關風險,應推進國際貨幣多元化,督促美國政府降低國家負債率。中國應加快現代金融建設,並繼續加強東盟與中日韓(10+3)金融合作。

戴相龍表示,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25年後,世界已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逐步崛起。然而,美國為維護霸權,推進北約東擴,直接威脅俄羅斯國家安全;對中國崛起全面進行極端打壓;佩洛西竄訪台灣使中美在台海出現軍事對抗趨勢。全球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加大。

1997年,美國GDP總量約佔全球總量的27%,這一比例在2021年已下降至約23%。與此同時,美國政府負債佔GDP比例從1997年的65.9%增至128.8%。戴相龍指出,現有國際貨幣體系的弊端日益突出,美國的經濟實力已很難支撐美元原有的地位。美國重大貨幣政策的出台都會帶來全球金融市場波動。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的金融失信風險正在漫延。2021年8月美軍撤離阿富汗後,美國繼續對阿實施制裁,凍結阿富汗央行數十億美元的海外資產。俄烏衝突發生後,美國政府又故技重施,凍結俄羅斯國家外匯,並沒收俄商資產,把大批俄羅斯銀行從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排除。

“美國財政部長也公開承認凍結俄羅斯外匯和沒收商人資產沒有法律根據。美國的上述極端手段,大大傷害了國際金融界對美國政府機構的信任,破壞了全球國際金融運行規則,增添了新的全球金融風險。”戴相龍説,美國近期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也使亞洲金融風險擴大。

如何防範和化解相關風險?戴相龍提出多條建議。首先是繼續推進國際貨幣多元化。美元既是美國本幣又是全球主要國際貨幣,應建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擴大發行特別提款權(SDR),允許其中一部分用於成員間流動性支出;加強中歐經貿合作,促進歐元穩定;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積極推進我國和俄羅斯等有關國家貿易的本幣結算。

鑑於美元的巨大影響力,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權通過G20(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峯會及其財長、央行行長會議,督促美國政府把國家負債率逐步降到70%以內,相當於25年前的水平;減少美國貨幣政策溢出的負面效應;尊重和維護SWIFT為國際貿易提供結算服務的獨立自主管理權。

中國應加快現代金融建設,增強防範和化解全球金融危機的能力。要抓緊建立和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現代融資制度、現代金融監管制度,提高我國在囯際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這位央行原行長表示,中美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長遠來看很難在經濟和金融領域全面脱鈎。中美在金融領域應繼續尋求交流、合作、共贏,但也要準備好應對美國對我國挑起金融戰的有力措施。

2000年5月,東盟十國和中日韓三國財長就東亞地區財政金融合作,特別是就在東盟和中日韓(10+3)的機制下建立“雙邊貨幣互換機制”達成共識,又稱“清邁協議”。

戴相龍提議,繼續推動東盟與中日韓(10+3)金融合作,建立區域應對全球金融風險的制度安排。美國啓動“印太經濟構架”,將增加10+3金融合作的難度。但由於中國和日韓、東盟基於地域、歷史和市場形成的緊密經貿關係,美國很難通過“印太經濟框架”拆散10+3經貿合作。因此,為鞏固和發展10+3經貿合作關係,還應創造條件,繼續討論“清邁協議”的落實,提高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區域性協防能力。